腰痛类型多,辨证论治才能取得好效果

1、风寒腰痛

【证候】外感风寒,发为腰痛。恶风寒,头痛身疼。苔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

【方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药物】羌活,防风,川芎,苍术,细辛,黄芩,生地黄,白芷,甘草。

【加减】如偏风湿者,其腰重酸痛,宜发表祛湿,改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藁本,防风,甘草)。

2、寒湿腰痛

【证候】阳虚内寒,寒从内生,湿从寒化。腰酸重冷痛,得热痛减,手足欠温,头晕肢倦,骨节疼痛,口不渴,二便调。

【治法】温阳散寒。

【方剂】真武汤。

【药物】附片(先煎半小时),白芍,白术,茯苓,生姜。

3、湿寒腰痛

【证候】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腰痛类型多,辨证论治才能取得好效果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药物】渗湿汤。

【加减】寒甚痛剧,拘急不适,肢冷面白者,加附子、肉桂、白芷以温阳散寒。湿盛阳微,腰身重滞,加独活、五加皮除湿通络。兼有风象,痛走不定者,加防风、羌活疏风散邪。病久不愈,累伤正气者,改用独活寄生汤扶正祛邪。寒湿之邪,易伤阳气,若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势必伤及肾阳,兼见腰膝酸软,脉沉无力等症,治当散寒除湿为主,兼补肾阳,酌加菟丝子、补骨脂、金毛狗脊,以助温阳散寒。

【方解】方中干姜、甘草、丁香散寒温中,以壮脾阳;苍术、白术、橘红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诸药合用,温运脾阳以散寒,健运脾气以化湿利湿,故寒去湿除,诸症可解。

【说明】本证配合温熨疗法效果较好。以食盐炒热,纱布包裹温熨痛处,冷则炒热再熨,每日4次左右;或以坎离砂温熨患处,药用当归、川芎、透骨草、防风、铁屑,上五味,除铁屑外,余药加醋煎煮2次,先将铁屑烧红,以上煎煮液粹之,晾干,粉碎成粗末,用时加醋适量拌之,外以纱布包裹敷患处。

4、湿热腰痛

【证候】湿热体质或外感湿热,郁久不解,传于肾中,发为腰痛。腰痛重着,午后尤甚。头晕,手足心热,食少肢倦,口渴不引饮。大便溏,小便黄。苔腻黄白,脉缓无力。

【治法】清热利湿。

【方剂】中焦宣痹汤(《温病条辨》)。

【药物】杏仁,山栀,赤小豆,薏苡仁,蚕沙,连翘,防己,滑石,半夏

【加减】身热者,加金银花;小便赤者,加茵陈,茯苓皮;苔厚者,加苍术。

腰痛类型多,辨证论治才能取得好效果

5、热湿腰痛

【证候】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夏季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碱,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药物】加味二妙散。

【加减】临证多加土茯苓、木瓜以渗湿舒筋,加强药效。热重烦痛,口渴尿赤者,加栀子、生石膏、银花藤、滑石以清热除烦。湿偏重,伴身重痛、纳呆者,加防己、萆藓、蚕砂、木通等除湿通络。兼有风象而见咽喉肿痛,脉浮数者,加柴胡、黄芩、僵蚕发散风邪。湿热日久兼有伤阴之象者,加二至丸以滋阴补肾。

【方解】方中以黄柏、苍术辛开苦燥以清化湿热,绝其病源;防己、萆藓利湿活络,畅达气机;当归、牛膝养血活血,引药下行直达病所;龟板补肾滋肾,既防苦燥伤阴,又寓已病防变。诸药合用,寓攻于补,攻补兼施,使湿热去而不伤正。

6、瘀血腰痛

【证候】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药物】身痛逐瘀汤。

【加减】因无周身疼痛,故可去原方中之秦艽、羌活,若兼风湿痹痛者,仍可保留应用,甚至再加入独活、威灵仙等以兼祛风除湿。若疼痛剧烈,日轻夜重,瘀血痼结者,可酌加广虫、地鳖虫、山甲珠协同方中地龙起虫类搜剔、通络祛瘀作用。由于闪挫扭伤,或体位不正而引起者,加乳香配方中之没药以活络止痛,加青皮配方中香附以行气通络之力,若为新伤也可配服七厘散。有肾虚之象而出现腰膝酸软者,加杜仲、川续断、桑寄生以强壮腰肾。

【方解】方中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以疏达经络;配以没药、五灵脂、地龙化瘀消肿止痛;香附理气行血;牛膝强腰补肾,活血化瘀,又能引药下行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可使瘀去壅解,经络气血畅达而止腰痛。

腰痛类型多,辨证论治才能取得好效果

【说明】本证也可配合膏药敷贴。如阿魏膏外敷腰部,方由阿魏、羌活、独活、玄参、官桂、赤芍、穿山甲、苏合香油、生地、豭鼠矢、大黄、白芷、天麻、红花、麝香、土木鳖、黄丹、芒硝、乳香、没药组成。或外用成药红花油、速效跌打膏等。配合推拿与理疗,也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7、痰饮腰痛

【证候】素患痰饮,腰痛时作时止,咳吐痰涎,胸痞脘闷,食少,呼吸不利,腹中有声。苔腻,脉滑。

【治法】涤痰蠲饮。

【方剂】桂枝二陈汤。

【药物】桂枝,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加减】湿痰盛者,加苍术,薏苡仁,厚朴;痰清稀者,加白芥子,生姜;气逆痰壅者,加紫苏子,郁金。

8、气滞腰痛

【证候】气盛之人,情志不畅,逆气郁结脾肾经络之间而致腰痛。腰背胀痛,噫气腹满,胸胁胀闷,不饥食少,矢气肛坠。舌白,脉弦缓。

【治法】理气解郁。

【方剂】越鞠丸(《丹溪心法》)。

【药物】川芎,苍术,香附,栀子仁,神曲。

【加减】胸闷食少者,加藿香,厚朴;噫气者加紫苏叶,郁金;小便黄赤者,加茵陈,蚕沙;苔厚者,加山楂肉,莱菔子;腰腹肌肉胀者,加蒺藜子,丝瓜络。

9、肾阳虚腰痛

【证候】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阳虚者,少腹拘急,面色光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

腰痛类型多,辨证论治才能取得好效果

【治法】温补肾阳。

【方剂】右归丸为主方温养命门之火。

【药物】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培补肾精,是为阴中求阳之用;杜仲强腰益精;菟丝子补益肝肾;当归补血行血。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壮腰之功。

【说明】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青娥丸补肾以治腰痛。肾为先天,脾为后天,二脏相济,温运周身。若肾虚日久,不能温煦脾土,或久行久立,劳力太过,腰肌劳损,常致脾气亏虚,甚则下陷,临床除有肾虚见证外,可兼见气短乏力,语声低弱,食少便溏或肾脏下垂等。治当补肾为主,佐以健脾益气,升举清阳,酌加党参、黄芪、升麻、柴胡、白术等补气升提之药,以助肾升举。

10、肾阴虚腰痛

【证候】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阴虚者,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

【方剂】左归丸加减。

【药物】熟地、枸杞、山茱萸、龟板胶填补肾阴;配菟丝子、鹿角胶、牛膝以温肾壮腰,肾得滋养则虚痛可除。

【加减】若虚火甚者,可酌加大补阴丸送服。

【说明】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青娥丸补肾以治腰痛。肾为先天,脾为后天,二脏相济,温运周身。若肾虚日久,不能温煦脾土,或久行久立,劳力太过,腰肌劳损,常致脾气亏虚,甚则下陷,临床除有肾虚见证外,可兼见气短乏力,语声低弱,食少便溏或肾脏下垂等。治当补肾为主,佐以健脾益气,升举清阳,酌加党参、黄芪、升麻、柴胡、白术等补气升提之药,以助肾升举。

腰痛类型多,辨证论治才能取得好效果

呃逆的病因分析及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

《内经》首先提出本病病位在胃,并与肺有关;病机为气逆,与寒气有关。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胃为气逆为哕。”《灵枢·口问》曰:“谷人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人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并提出了预后及简易疗法,如《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谓:“病深者,其声哕。”《灵枢·杂病》谓:“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将其分为属寒,属虚热,属实三证论治,为后世按寒热虚实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腰痛   羌活   菟丝子   苍术   川芎   白术   独活   酸软   茯苓   方剂   痛处   湿热   当归   甘草   药物   效果   类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