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角色:治病就是尽力当好配角,当主角就会适得其反

大便不通,有必须用泻药的时候,也有万万不能用泻药的时候。——其决定性因素在于身体的能量级别——能用承气汤去泻下,前提一定是身体的能量不少。

阳明病的胃肠道淤堵,有非常多的“证”,已经解读过的“大便不通”是明显的证,“腹部拒按”(也就是按着很痛,否则不会抗拒)也是明显的证,这两个证都很好理解。

除此之外,腹部胀满、腹部普通的痛、腹部发硬有结、大便硬结、大便很臭、屁多屁臭,也都是胃肠道有淤堵的证,只是程度有轻重缓急之别——这些“证”同样很好理解。

而如果并非“大便不通”,而是“腹泻”,还可能是胃肠道有淤堵吗?能不能用泻下药又有标准吗?

医生的角色:治病就是尽力当好配角,当主角就会适得其反

来看以下两个案例:

 医案 1 

 黎庇留 大承气汤方治腹泻 

陈姓少年,年十六,幼龄丧父,惟母是依,终岁勤劳,尚难一饱。适值新年,饮食失时,饥餐冷饭,更受风寒,遂病腹痛拒按,时时下利,色纯黑,身不热,脉滑大而口渴。家清寒,无力延医。经10余日,始来求诊。

察其症状,知为积滞下利,遂疏大承气汤方,怜其贫也,并去厚朴。计大黄、枳实各12克,芒硝6克。书竟,谓其母曰:倘服后暴下更甚于前,厥疾可瘳。其母异曰:不止其利,反速其利,何也?余曰:服后自知。

果1剂后,大下3次,均黑粪,干湿相杂,利止而愈。此《金匮》所谓宿食下利,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之例也。

以上为近代医家黎庇留的医案。

此案患者身体最明显的不适在于胃肠道,也就是《伤寒论》定义之下的“里病”。

腹痛拒按、下利(腹泻),是最关键、也是患者最难受的地方。黎庇留大夫用了大承气汤,并告诉患者的母亲:服药后泻下更厉害病就会康复。患者母亲很诧异,不明白为何明明是腹泻,大夫不止泻反而用泻药?黎大夫并未给予解释,但结果证明患者服药后确实更厉害地泻下了三次,之后身体自然止泻而康复。

医生的角色:治病就是尽力当好配角,当主角就会适得其反

其实,患者母亲的疑问也是很多人共同的不解:

为什么已经在拉肚子了还要用泻下剂?

要解决这个疑问,我们得先弄清楚:

当前这个身体,为什么要腹泻?

如果腹泻是一个结果,那它的起因是什么?

首先,患者“腹痛拒按”,那一定是堵住了。

我们知道,胃肠道堵住了能不能用泻药去疏通关键在于身体能量够不够。能量以脉定,我们再来看患者的脉——滑、大——“滑脉”在《濒湖脉学》里被形容为“行如走珠”,可以想象:切脉时,用手指对脉管施压,却发现血液凸鼓着在脉管里流动,像串起来的珠子一样坚实,不会因为被施压而呈现疲弱感……这种脉肯定是血多。而“大”脉,是指脉管偏粗大,呈现亢奋扩张的状态。如果是“大”且“空”(沉取弱、回弹慢)的脉,应断为能量有欠缺;若是“大”且“滑”,则是能量充足。

所以,这个案例的情形,是一个能量充实的人胃肠道堵住了,理应用承气汤去泻下疏通。黎庇留大夫的处方非常正确,《金匮要略》里亦有言“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按照条文来做方证对应,也能用对方剂。

但我们学习《伤寒论》,应当有更高的要求: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我们的身体,它是造物的杰作,我们的意识只能退居第二——所以,治病就是尽力当好配角,观人体所需,再为其奉上所需。

永远心存这样的信念:身体所有的状况,一定是事出有因,身体没有无缘无故。

所以,这个能量充足的身体为何要腹泻呢?最大的可能是身体想自行疏通胃肠道的淤堵,于是开启“冲水模式”,用自身的体液去冲刷胃肠道——腹泻就是冲刷的结果。

此时,用上大承气汤,正是观出了人体所需,助人体一臂之力去疏通淤堵——淤堵一通,人体会自然止泻。

医生的角色:治病就是尽力当好配角,当主角就会适得其反

关于“冲水模式”,可以再关联温病麻杏石甘汤的“汗出”以及白虎汤的“大汗出”一起来设想。

如果阳明病的“腹泻”是身体向下“冲水”,那“汗出”就是身体向上“冲水”——都是能量充足,用体液去排邪,区别只是身体选择的渠道不同。

为何身体要选择不同的渠道呢?

因为温病是富余的无形能量(热量)需要宣泄——富余的无形能量更轻,所以往上往表宣泄;阳明病更多的是有形淤堵在胃肠道里需要疏通——有形的淤堵更重,所以往往堵在下面,于是自然从下去疏通。

以上之人体运作,都是真切的生活常识,无丝毫玄奥。

《伤寒论》之所以是经典,也正是因为人人皆可学、皆能理解。

医案 2

易巨荪 四逆汤治腹泻

吴涌冯家寡妇,仅一女,八九岁。爱如掌上明珠,患下利之证,日趋沉重。请某名医至,开出贵重药散,处以普通利湿止疴剂。服药后,傍晚则四肢厥逆,以为不治,置于地上。其亲人冒雨延医,困惫无赖,酌酒消遣,适余在酒肆诊病,因询问余曰:先生能为小儿医乎?余曰:医学固有分科,理则一也。遂邀余诊,视之则四逆证也,脉沉微欲绝,手冷过肘,足冷过膝,余以四逆汤。嘱抬之上床,小心灌药,下利渐减。明日再诊,复与前药,疴止厥愈,五六日复原。

以上为近代医家易巨荪的医案。

患者最明显的证状是腹泻,易巨荪大夫查其脉“沉微欲绝”,且“手冷过肘,足冷过膝”。于是使用针对“里阴病”的方剂四逆汤,患者五六天得已康复。

我们知道,大便不通,有必须用承气汤的时候,也有万万不能用承气汤的时候。

而面临腹泻,也是同一道理——因人体能量有差别。

此医案,易巨荪大夫由“脉沉微欲绝”和“手冷过肘,足冷过膝”两个脉证相应的依据判定出患者能量极度缺少,所以用四逆汤来振奋人体给予身体能量,身体有了能量,自然要回到正常状态。

前文我们说阳明病腹泻,是身体开启“冲水”模式。

那能量极少时腹泻,是身体的什么模式呢?

如果一定要形容,可以说是身体的“失控”模式。

就像一个大人拎着一个西瓜,换手给一个两岁小孩,可能马上西瓜就掉地上了——没有力量去控制,所以失控。

医生的角色:治病就是尽力当好配角,当主角就会适得其反

万事皆一理,于身体而言,能量少了,不够分配时,有些部位就会因失养而失控。

身体有排邪的任务,身体也有固守津液的任务。

身体的任务多而杂,没有物质基础是干不成的。

所以,阳病,汗出,更多的可能性是排邪;阴病,汗出,更多的可能性是失控。

有时候遇到能量富余的人询问我“我经常出虚汗怎么办”,我会开玩笑地回答“你出的不是虚汗,是实汗”……

“虚汗”更应该是形容能量过少、体表固守不住津液此种情况下的汗,而非“汗出而怕热”这种能量富余情况下的汗。

再说关于“腹泻”:阳病,腹泻,更多是意欲排邪;阴病,腹泻,更多是失控。

以上设想的是能量一阴一阳、极端单纯的人体状况,但人体很多时候是夹杂态、模糊态。

比如确实有能量的虚少,同时也有或腹痛或大便硬结或屁臭或便臭此类明确里淤堵的状况,这时,客观地随当下证处理,则应当攻守兼施,如:

能量有欠缺:调胃承气汤——泻下的同时给予补给——以泻下为主,补给为辅。

能量明确少(比欠缺更少、比纯阴证稍多):四逆汤+轻剂量大黄——在大量给予身体能量的前提下,对里淤堵稍做疏通——以补能量为主,泻下为辅。

写到这里,深感人体其实并不能被精确定义,文字能传递的信息是如此单薄。也联想到希彦老师在书里的叙述:“不是要让人体来适应我们制定的法度,而是要用法度去度量人体的真实。”

人体的真实,又岂能列举得完。

也因为列举不完,状况各异,所以又需要法度来统筹。

六经是法度,能量分阴阳也是法度,这些法度只是坐标轴。当有了坐标轴,再出现坐标之间的情况时,我们就不会盲无方向了。

关于“胃家实”,人体也还有诸多在坐标轴之间的情况,除了用三个承气汤去应对之外、除了“四逆汤+轻剂量大黄”这种更加模棱两可的应对方案之外,《伤寒论》里还有吴茱萸汤方、麻子仁丸方等。

《伤寒论》里固有的现成的方剂,我们可以看做是训练临证思路的案例,而切实面对人体时,用哪些药,用什么剂量,都是量体裁衣去应对人体的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承气汤   坐标轴   伤寒论   泻下   泻药   法度   富余   适得其反   能用   配角   大便   大夫   胃肠道   能量   患者   主角   角色   身体   人体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