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喝掉2000亿元,喝出啥了?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喜欢喝各种饮料饮品,碳酸饮料、奶茶、果汁……殊不知,虽然追求了味蕾上的享受,却也给身体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我们到底有多能喝饮料?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我们国家的饮料零售额突破2000亿元,达到2294亿元,比2019年涨了14%!

一年喝掉2000亿元,喝出啥了?

官网截图

另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产量达到16347.3万吨。

看到这些数字,你心里是不是颤抖了一下!不禁好奇,我们喝了这么多饮料,有没有什么影响?

那些长期喝饮料的人都怎么样了?

1 喝进了ICU!

2018年,澎湃新闻报道了一位18岁的女孩,近一个月每天都要花100多元点外卖奶茶、可乐等甜饮料。 最终因高血糖出现昏迷,合并 酮症酸中毒 、休克、 横纹肌溶解 、肾功能衰竭……被送进急诊重症监护室抢救,昏迷5天后才恢复意识。

一年喝掉2000亿元,喝出啥了?

2 喝出“可乐牙”!

每天只喝饮料不喝水,这样一位5岁男孩14颗牙齿齐根烂掉。

2015年, 武汉晚报 报道,20颗牙齿8颗烂得只剩牙根,6颗齐根折断,5岁男孩不仅吃饭成了难题,现在就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接诊的 武汉人民医院 口腔科医生介绍,“这是我当牙科医生30年来,碰到的最惨不忍睹的牙齿。我们把喝饮料导致的这种 烂牙 叫做‘可乐牙’,因为大部分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pH值通常在2.2-4.9之间,而牙齿表面的 珐琅质 ,溶解临界值是5。再加上饮料中的高糖,也会发酵产酸,导致牙釉质脱矿溶解。”

3 喝出了肾结石!

2020年9月,据杭州日报报道,18岁的小柯(化名)因为猛喝含糖饮料,他的双肾形成了多发结石。

一年喝掉2000亿元,喝出啥了?

小伙子起初只是肚子痛、拉肚子,紧接着小便也很快少了。经过当地医院的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后,腹泻开始慢慢好转,但他的 血肌酐 水平却在进行性上升。

杭州市一医院 给小柯做了相关检查,发现血肌酐水平已是正常值上限的7倍多, 肾小球滤过率 仅为正常水平的1/10,每天尿量仅300毫升左右,还伴有血尿酸升高、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疾病。进一步肾穿刺活检发现,小柯多处 肾小管 内存在钙化样物, 超声 显示双肾存在多发结石。

经了解,小柯是一位体力劳动者,每天都在工地干活,又热又渴时,总喜欢买大瓶饮料喝。日复一日,小柯的肾脏开始拉警报,最后干脆彻底“罢工”。

4 喝出了高尿酸!

据报道,16岁的广州少年小文在体检中查出 血尿酸 620 umol/L,超出正常范围很多,继续发展下去很可能发展为痛风!

小文平时的饮食习惯,既不喝酒,也不常吃海鲜等高嘌呤的食物。但当问到小文平时喝水多吗,他的回答是,很少喝水,一般渴了就喝饮料。

5 喝出了高血糖!

2019年,据报道,苏州一位30岁的小伙总觉得自己浑身乏力,容易口渴,经常上厕所,人也日渐消瘦,他觉得可能是因为天热的缘故,怀疑自己中暑了,也没引起重视,一口渴就喝碳酸饮料解渴,谁知口渴、乏力等症状越发严重了。

送到医院检查后,血糖值高达110mmol/L,比正常血糖值高出将近20倍!经诊断,小伙患上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由于病情过重,虽然医生奋力抢救,但还是没能挽救回他的生命。

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类型,诱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因口渴而摄入大量含糖饮料或摄水不足、 急性感染 等应激状态。

这个小伙就是饮用大量含糖碳酸饮料代替水,渐渐出现严重脱水,导致了病情加重,最终演变成了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6 为什么过量喝饮料危害这么大?!

为什么过量喝饮料危害这么大?因为最大的危险来自于饮料中的“糖”!

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和营养科的医生对市场上18瓶热销饮料进行了现场测评。

参考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这一项,以方糖(每块方糖含糖量约为4.5g)为参考,对饮料含糖量进行了测评:

而其中,含糖量最多的是“XXX柠檬茶”,共14.4块,约65克的糖。

一年喝掉2000亿元,喝出啥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一瓶饮料下肚,糖含量早已超标!

除此以外,嗜糖之害,甚于吸烟!2012年2月,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杂志的一篇题为《公共卫生:糖的毒性真相》(Public health: The toxic truth about sugar)的文章指出: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而且糖的危害远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

一年喝掉2000亿元,喝出啥了?

一年喝掉2000亿元,喝出啥了?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糖瘾是双重作用。

一方面,糖分影响体内荷尔蒙,使大脑无法发出饱腹的讯号,越吃越多吃上瘾,肚子饱了都还想继续吃;另一方面,糖对体内激素的影响,还表现在会使大脑不间断发出要摄入糖分的讯号,就像烟瘾一样,吃糖的人会越来越爱吃糖。

甚至,因为喝甜饮料,每年约有1.2万人失去健康和生命!2020年11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我国喝甜饮料过多造成的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越来越大,特别是经济增长较快的省份的中青年男性人群。

一年喝掉2000亿元,喝出啥了?

研究者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的数据进行分析,仅2017年,有12523人死亡可归因于甜饮料导致的冠心病和 糖尿病 。

研究人员发现,1990年至2017年间,经年龄标准化后,归因于喝甜饮料过多的冠心病和糖尿病死亡增加了507.3%。

7 最健康的还是——白开水!

那么,现在市面上越来越多主打“0卡0糖”的饮料就健康吗?

0卡0糖的味道大多数来自于商业的甜味剂。甜味剂本身是安全的,可以分为带热卡的甜味剂和不带热卡的甜味剂,它能够产生更多的甜味,甚至比蔗糖要甜200-300倍。

如果单纯和含糖饮料相比,0卡0糖饮料确实对防治肥胖有帮助;但如果和水相比,由于甜味剂在大脑中会产生兴奋的作用,会引导你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食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糖饮料并不是完全健康的饮料。

很多人这一生,喝过各种高档饮品,然而喝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最健康的还是那杯白开水。此前,《健康时报》曾经报道过一位心血管医生曾讲述自己朋友的真实故事:

朋友事业做得颇有起色,应酬不断,经常跟他讲述喝过的各种高档酒和饮品,平时忙时连口水也不喝,饮料、咖啡不离嘴,认为这样才与自己的身份匹配。

最后因脑血管病躺在病床上,问起医生该喝些什么?

医生告诉他:白开水!

那时候他才悔悟:喝遍千山万水,最健康的还是白开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热卡   国家统计局   冠心病   综合征   口渴   碳酸   白开水   小伙   饮品   牙齿   糖尿病   饮料   医生   甜味剂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