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健康科普】

都说“民以食为天”,可如今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越来越忙,手机越来越便利......这是不是也是你的现状

早饭小吃摊,午饭靠外卖,晚饭“胡吃海塞”......

——毕竟只有晚上下了班,才有时间、精力好好大吃一顿,犒劳下辛苦了一天的自己嘛!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然而,国内外不少研究都表明: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我们日常的晚餐习惯有着直接关系——

虽然老话常说:“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但攸关健康的晚餐可绝不是“少吃就行了”这么简单!

不要觉得“多吃/少吃两口”没什么大不了——每顿饭的“几小口”,日积月累下来,便可能酿成威胁健康的“大问题”!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动图来源 ©SOOGIF

本期【健康科普】,小动君就来手把手教大家,把“被忽视已久”的晚餐吃得更健康!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吃得早一点,癌症风险低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国外多项研究表明:

晚餐时间和睡眠时间的间隔越短,患癌症的风险越高;

晚饭吃太晚,不仅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更会增加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患病率。

对此,专家解释:

深夜进食会让我们产生多余的自由基,进而加剧体内炎症的发生率;

同时还会给心脏、大脑、胰腺、肠胃等多个器官增加负担影响睡眠质量之余,更会使人体免疫力大大降低

毕竟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一天当中晚饭后的活动量相对较小,甚至吃完过不了过久就要洗洗睡了。

而要知道,当我们在睡觉时,血液流速、机体代谢都会减慢~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动图来源 ©SOOGIF

如果晚饭与入睡间隔太短,那些还未来得及被消化、代谢的脂肪便会沉积在体内(堆在脏器周围、血管壁上......)

时间久了,不但会显著“长胖”,更易诱发脂肪肝、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所以建议大家,晚饭还是早些吃更好↓

一般来说,食物吃进“肚”后大约 1~2 小时达到吸收高峰4~6 小时才能被完全排空

(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日常作息时间推算一下,比如晚上 11 点左右入睡,那么晚饭最好在 7 点前吃完。)

此外,睡前 2~3 小时,其他零食、水果什么的最好也少吃或不吃,以免食管反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烧心)。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吃得少一点,预防慢性病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晚饭吃得过饱,饭后又缺乏运动,同样会损害健康

刺激肝脏,产生更多脂蛋白,易诱发动脉硬化

给胰腺带来负担,加大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破坏肠道菌群,损伤肠胃;

代谢缓慢,脂肪堆积,为高血脂等多种慢性病埋下“祸根”......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了:

“既然晚饭吃多了不好,那我正好减肥,干脆不吃了或只吃点水果什么的,这样是不是更健康呀?”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动图来源 ©SOOGIF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快快打住!

因为不吃晚饭的后果是——可能比吃撑更早进医院[皱眉]

人们常说,“晚饭不吃/吃太少,伤胃、伤脑、憔悴易老”,可绝非玩笑:

长期不吃晚饭、三餐进食不规律,不但会严重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损伤肠胃

大脑也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给——进而加速大脑功能衰退(记忆力衰退、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休息不好,抵抗力下降,身体也会老得更快

那么,晚饭到底吃多“少”才好呢?

一般来说,晚饭吃到 7 分饱是最健康、理想的状态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吃到 7 分饱是什么感觉?

7 分饱: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

相比之下——

8 分饱:胃里感觉满了,但再吃几口也没负担;

9 分饱:还能勉强再吃几口,但胃里明显有负担;

10 分饱:胃里严重胀满,再多一口也吃不下了。

其实,很多朋友也许并不是很饿,但一坐在餐桌前就难免“习惯性”吃多~

想要控制自己只吃 7 分饱,大家可以试试下面几个小秘诀:

晚饭用小一点的盘子、饭碗,更好控制饭量

感觉已经 7 分饱了,就及时放下筷子,离开餐桌或撤走食物(眼不见,脑不想,即可少吃)

◎ 不要边看电视边吃,三心二意最容易吃多

◎ 放慢吃饭速度,细嚼慢咽

(吃没吃饱,要以大脑的感知为准!而大脑接收从胃部传来的“吃饱”信号是需要时间的——大约 20 分钟;如果进食过快,大脑还未感知到......很容易不小心吃多哦!)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如果觉得没吃饱或不满足,给大家推荐一类最适合晚饭后吃的小零食

——牛奶、酸奶等乳制品

不但可以为我们补充蛋白质、补钙促进肠胃蠕动,养胃助消化;还能舒缓我们紧绷的神经,解压又安眠。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里强调的“少”,指的是食物总量上的适当“节制”并非食物种类上的“减少”

在“吃早”、“吃少”之余,想要实现更好的健康效果,还特别建议大家可以这样吃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吃菜多一点,心血管疾病风险低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通过“一日三餐”摄取营养,是维持我们各项生理机能与健康的关键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团队发表在《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的研究发现:

晚餐中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蔬菜、水果、粗粮、奶制品中),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而过多摄入低质量碳水化合物,则会使心绞痛等心脏病风险显著提高。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

300~500 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 1/2

200~350 克新鲜水果

250~400 克谷薯类食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 克......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然而,按咱们中式传统的饮食偏好来说(早上离不开包子、稀饭,管饱还得面条、盖饭......),其实大多数朋友每天的营养摄入都不够均衡。

特别是——缺蔬菜!

所以,既然白天没时间、没条件多吃菜,大家在晚饭时不妨多吃点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动图来源 ©SOOGIF

同时也别忘了搭配

按照 蔬菜、肉/蛋、主食=2:1:1 的比例来吃

蔬菜、粗粮既能增加饱腹感、不容易长胖,还有益于肠胃蠕动。

既要健康又要瘦的朋友们,别错过呦

不过,有两类食物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 产气食物:红薯、栗子、萝卜、玉米等淀粉含量丰富,吃多易胀气

◎ 辛辣食物: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刺激肠胃,且易使大脑兴奋

如果你想睡个好觉的话,以上这些食物晚上最好少吃~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图片来源 ©shutterstock

好啦,最后再帮大家做个总结:

健康晚饭关键“点”

饭后如果嘴馋了

不妨来杯酸奶/牛奶

吃好喝好,舒舒服服

养胃更养生!

研究表明:晚餐做出3个改变,癌症、心脏病风险更低,寿命更长

动图来源 ©SOOGIF

别忘了「转发」一下

把这份健康

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吧~

-END-

查看更多养生/运动/减肥小诀窍

请关注头条号【动动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长胖   晚餐   风险   粗粮   吃得   肠胃   心脏病   癌症   寿命   晚饭   大脑   蔬菜   负担   食物   来源   时间   健康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