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后起水泡是烫伤?不,是体内湿邪过多的表现


灸后起水泡是烫伤?不,是体内湿邪过多的表现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至于体表一定的穴位或特殊部位进行烧灼温运,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疏血的作用,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的功效,常用的艾灸方法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灯火灸、随身灸等。

因为艾灸的操作非常简单容易上手,且适应的人群十分广泛,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可以根据具体的辨证选择合适的灸法。

艾灸的调理效果也十分明显,再加上经济实用、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的优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喜欢。

但艾灸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

灸后起水泡是烫伤?不,是体内湿邪过多的表现

艾灸


艾灸适宜人群


施灸的过程中会消耗人体部分精血,有些人、有些身体部位是不适合艾灸的,避免造成反作用。

首先要明确的是艾灸适宜人群。

前面我们说到,艾灸的功效主要是温经散寒,所以一般寒性体质的人更适合艾灸。

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又称阳虚体质,阳气可温暖四肢经脉,增强脏腑功能,兴奋神经。阳虚则会身体寒冷,不耐寒凉,一旦受寒很容易引起各种病症。

1、四肢寒冷,根据阳虚部位、受寒部位不同,表现症状也不同。如脾阳虚,会出现腹部怕凉;肾阳虚,出现腰部怕凉。

2、脏腑功能下降,如心动过缓或胸闷,憋气,消化不良,胃痛,泄泻等。

3、精力减退,宝宝可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或者兴致不高,玩一会儿就感觉累了。建议:给宝宝多喝热水,多食用温性、热性食物。

不适宜艾灸的人群

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的人;

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艾灸;

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例假期间的女性;

酒醉、情绪不稳的人不适宜艾灸。


艾灸十大注意事项


由于艾灸是以火熏灸,所以就要求施灸者在施灸时一定要全神贯注,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例如,艾灰落在皮肤上等)。

1、对于可以艾灸的部位,也是有严格选择的。

像是经常裸露在外的皮肤,脸部(包括眼球等部位)、颈部等,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另外,关节部位最好也不要直接灸。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私密部位、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等不要施灸。

灸后起水泡是烫伤?不,是体内湿邪过多的表现

2、施灸时要特别注意温度。

小孩皮肤对温热疼痛感觉敏感度较差,或者表达能力不够,所以施灸者最好将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防止烫伤。

3、如果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烫伤、化脓等非正常现象,要提醒顾客及时就医查看,及时使用消炎药。 

4、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但大多数情况下不建议在晚上进行艾灸,可能会损伤人体阴血。

另外,也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5、施灸的顺序也有讲究,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灸后起水泡是烫伤?不,是体内湿邪过多的表现

6、小孩子好动,所以在艾灸时,找到舒适、自然的体位也很重要,以免宝宝不耐烦或感觉累,影响艾灸效果。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对症施灸”,选择正确的艾灸部位、穴位,才能起到好效果。

7、施灸时会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冬天要做好保暖,夏天高温要防中暑;室内温度应适宜,无人艾灸时做好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干燥、清新。

8、初次艾灸,要注意用量,应遵循“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减少艾灸时间、壮数),以后再加大剂量”的原则。


如何应对灸后反应


“温养阳气,禁戒寒凉。以灼艾为第一。”——《扁鹊新书》

艾灸能通畅人体经络,使气血正常运行,随着施灸的药力不断增强,排出的浊水、浊气、废血越来越多,脏腑也会逐渐恢复功能。

但同时许多人灸后也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症状。

像是疲劳、头晕、失眠、旧病复发、疼痛、上火、长痘、起泡、全身长红疹、肌肤瘙痒、发烧、长时间类似感冒症状、怕冷、全身浮肿、脾气越来越急躁等。

这其实是艾灸起到效用的表现,药效将隐藏在脏腑深处的疾患拔到体表,接下来就要将疾患排出体外。

灸后起水泡是烫伤?不,是体内湿邪过多的表现

1、寒性体质的人艾灸时通常会出现寒感,甚至灸后会觉得冒凉风,艾灸肚脐发现肚脐出水,这是排寒的一种反应。

也可以配合刮痧或者按摩等方式,来辅助调理,使寒邪尽快排出。

另外,灸的过程中,如果宝宝的手心或足心先是出冷汗、后出热汗,这也是在排寒气的表现。

2、艾灸时出现热感,宝宝可能会说感觉到全身暖烘烘的(通常是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这是人体经络通畅的表现。

相反,人体经络不通畅,则会在艾灸后出现沉感,就好像盖了好几层厚厚的棉被在身上,很沉。

灸后起水泡是烫伤?不,是体内湿邪过多的表现

3、初次艾灸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烧的症状,不用担心,可以在督脉和膀胱经使用艾灸或者刮痧退热,降火气。

另外,也要记得多喝水哦,灸后一杯温开水!

4、宝宝的肚子可能会咕咕叫,或者排气/拉稀,证明宝宝的肠胃有问题,这是在促进肠道蠕动,排除身体浊气、病气的反应。

5、灸完后口舌干燥,咽喉肿痛、牙痛等,说明上焦有虚火,可以在症状减缓后多灸几次,或者搭配肩颈灸。

注意事项

根据宝宝体质虚寒的程度,灵活艾灸的火力和时间。

灸前灸后多喝温开水,艾灸属火,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适当补充水分很重要!

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太溪、或者盐水泡脚,以引火下行,并注意饮食清淡。

6、对于大人来说,灸后脐部有出黄水/水泡的现象,说明有妇科问题,水泡下有红点是有炎症。

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泌物,这是在排出身体异物的正常反应,一般调理一段时间之后会逐渐减少。

灸后起水泡是烫伤?不,是体内湿邪过多的表现

7、灸后出水泡、红疹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的表现。

灸后起泡

有水泡和脓泡之分,大都是灸到一定程度寒邪外排所致,很多是灸后不知不觉起的(艾灰落到皮肤上的烫伤除外),这是寒邪在外排。

可以用针刺破(针刺时,直上直下呈90°,刺破后将水液挤出),然后用艾灰涂抹防止感染,要避免碰水。

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出红疹

轻微红疹是体内风邪外排的表现,如果痒,可以在搭配后背大椎穴以及膀胱经刮痧来缓解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烫伤   水泡   艾灸   脏腑   体表   可能会   穴位   经络   体质   症状   部位   体内   皮肤   人体   身体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