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后,扁桃体发炎竟然加重了

捏脊后,扁桃体发炎竟然加重了

提起小儿推拿,这几年最为中国父母知道的手法是什么?恐怕非捏脊莫属。

很多父母可能根本不了解小儿推拿,但很多都知道捏脊,而且捏脊操作起来十分简单,很多父母也非常热衷给自己的孩子捏脊。

但实际上,捏脊也是需要辨证分情况进行的,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做捏脊保健。


捏脊后,扁桃体发炎竟然加重了


捏脊与捏积

脊背是人体神经最丰富的地方,也是人体最重要和敏感的部位之一。

中医上讲,督脉通则诸脉通。

不管是捏脊还是捏积,操作的部位都是人体的脊柱,而脊柱是人体的督脉,是阳脉之海,汇总人体阳气的经脉。

督脉又与人体诸脉相连,两侧的膀胱经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的腧穴。

按摩督脉和膀胱经可以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加强脏腑的功能,从而提升孩子的免疫力,改善体质。

捏脊后,扁桃体发炎竟然加重了

捏脊

捏脊的范围很广泛,除了小儿捏脊之外,也包括对大人脊背的推捏手法,一般只是手指向前提捏皮肤并捻动,但是不提起来,也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且捏脊又分为上捏脊和下捏脊,在对七岁以下的孩子调理时,一般都是上捏脊,即从下向上捏。

根据经络按摩“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顺督脉自下而上的上捏脊目的是升阳,属补法;而下捏脊,逆泻督脉,是清法。

上捏脊能调动一身阳气,阳气升,可温肾健脾,更适合虚寒证为主的积食、便秘、腹泻、感冒等症状,用于治病或日常保健均可。

对于素体阳虚的孩子而言,阳气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会增强,胃口也会变好。

捏脊后,扁桃体发炎竟然加重了

下捏脊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平时多用于实热症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日常保健。

且实际运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单用推背代替。

比如实热症的小儿发烧,推拿完手上的穴位后加推背(从上往下直推)至皮肤发红发热,能有效加快退烧速度。

捏脊后,扁桃体发炎竟然加重了

捏积

捏积是在孩子有明确积食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手法,一般是双手的手指向前面捻三下,然后提起一下,要提得孩子的腹部稍微离开床面。

捏积的手法稍微重一点,但对消除积食,调理脾胃特别好,但频繁使用捏积,对孩子脊柱生长发育有点过。

捏脊后,扁桃体发炎竟然加重了


哪些孩子适合捏脊?


日常多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来简单判断孩子适不适合捏脊,适合上捏脊还是下捏脊。

1、正气不足:孩子舌苔淡白总是精神不足,容易疲倦想睡觉,动一动就容易出很多汗、脸色偏白或偏黄等,都是气虚的表现。

阳气虚的孩子容易反复感冒咳嗽,平时比较怕冷、手脚偏凉、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容易拉肚子,夜尿多甚至遗尿等等,这时候可以通过上捏脊来补阳气。

捏脊后,扁桃体发炎竟然加重了

2、阴虚:孩子晚上睡觉不安稳,睡觉出汗较多,手足心热,烦躁不安,口干等,还容易咳嗽、便秘、面部烘热,这时候可以选用下捏脊来滋阴。

3、需保健的正常孩子:孩子没有生病时,也可以通过捏脊来提高免疫力、醒神益智,同时使五脏六腑功能日趋完善,脏腑更加和谐。

不建议捏脊的情况


正在发热或实热之证明显的孩子是不建议捏脊的。

孩子发热时,或积食便秘、小便黄、大便干结、口气臭、舌苔黄腻、咳嗽痰多色黄等,有明显实热证时,是不适合捏脊的,以免阳气过盛,助长热邪。

背部皮肤有烧、烫伤,有湿疹等皮肤病及皮肤感染;

严重心脏病、急性传染病等;

疲劳、精神状态不佳的时候。

捏脊后,扁桃体发炎竟然加重了


怎么正确地给孩子捏脊?


1、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捏脊时间

孩子吃早餐之前捏是最好的了,也可以选择白天其他时间捏脊,但要在饭后2小时以上以及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划重点)的时候。

晚上睡前也可以多做手法轻柔地下捏脊,捏着捏着孩子可能就睡着了(不做或少做上捏脊,以免升阳太多,孩子难以入睡)。

捏脊后,扁桃体发炎竟然加重了

2、捏脊前要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孩子趴在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年龄较小不能配合的孩子,可以趴在家长腿上操作。

孩子的皮肤娇嫩,痛觉明显,捏脊前最好在孩子背部做3-5分钟的按揉手法,可减少对皮肤的损害。

至于涂抹润肤露、爽身粉等?非专业人士不太建议这么做,因为太滑难以捏起皮肤。

捏脊后,扁桃体发炎竟然加重了

3、捏脊的手法

【三指捏法】:拇指在后,食中两指在前,三指对捏手势。

捏脊时,拇指指腹与食、中二指对应用力,捏住小儿脊柱两侧肌肉,两指向后捻动,同时拇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两手交替推而碾之。

可从尾骶骨处开始,和缓地向上推移,至大椎穴处为止。

【二指捏法】:拇指在前,食指屈曲在后。

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相对,夹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拇指走行于后正中线督脉上。从尾骶骨处开始,逐渐向大椎穴处推移。

捏脊后,扁桃体发炎竟然加重了

孩子捏多少遍合适?


捏脊次数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决定。

比如:正气虚表现为阳虚的孩子,上捏脊次数就稍多点,偏阴虚的孩子,下捏脊次数可稍增加。

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不适合捏脊,可以做脊柱和背部的抚触,力度要很轻柔。

3个月-2岁,每次捏6行左右,可以上捏3行,下捏3行。

2-6岁,每次捏9行左右,也可以上捏6行,下捏3行。

6岁以上,每次捏15-20行左右,也可以上捏9-10行,下捏6-10行。

一般每天捏一次,每次捏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宝宝产生耐受。


捏脊的反面案例


有一个长期严重盗汗的孩子,经常便秘、扁桃体发炎上火,而且因为盗汗严重又经常感冒。

孩子妈妈说她听说捏脊可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于是就坚持给孩子上捏脊差不多两年了,几乎天天捏,冬天也没停过!

但孩子的身体反而越来越差,上捏脊大补阳气,会助热,反而加重了上火。

长时间不适当地捏脊,不仅对宝宝的身体没有助益,反而还会加重症状或者引发副反应。

所以无论是多好的保健法,也是看个人体质的,学会给孩子正确地捏脊,对孩子日常的防病治病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捏脊疗法+特定的穴位配合

● 捏脊+补脾经、推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有效缓解慢性腹泻、脱肛;

● 捏脊+补脾经、清肝木、逆运内八卦、摩腹:有效缓解消化不良、吸收不好及胃强脾弱等症;

● 捏脊+掐推四横纹:有效缓解疳积、厌食症等;

● 捏脊+补肾经、摩小腹:有效缓解小儿遗尿;

● 捏脊+肺俞穴、脾俞穴、定喘穴:有效缓解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哮喘;

● 捏脊+补肾经、摩小腹、补脾经:有效缓解早产儿生长发育迟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骶骨   热症   督脉   屈曲   阳气   扁桃体   脊柱   背部   食指   小儿   拇指   手法   日常   皮肤   人体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