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大事之人的两个特征,既懂藏锋显拙,又有自知之明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能成大事之人的两个特征,既懂藏锋显拙,又有自知之明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低调做人,

既是谦逊的美德,也是自保的智慧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论语·雍也第六》


孟之反,是鲁国的大夫。伐,是自夸的意思。


奔而殿,殿,是殿后的意思。当时齐国与鲁国在打仗,鲁国大军打了败仗。按照军法,进军时冲在前面是勇士,撤退时殿后的是勇士。


撤退时,大家都狂奔向前,孟之反组织人马殿后,保护大家的安全。


等到大家都进入城门后,他却一反常态,一边策马狂奔,一边在后面大呼小叫,「我可不敢殿后呀,我这都是什么马,怎么跑得这么慢?!」


能成大事之人的两个特征,既懂藏锋显拙,又有自知之明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孟之反会做出此等荒谬举动,实则是为了自保。


你想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也是如此,


你方方面面都要做到第一,都要比其他人厉害,久而久之,自然就有人不痛快,一找到机会就给你各种「穿小鞋」。


能成大事之人的两个特征,既懂藏锋显拙,又有自知之明


但是,你若谦虚谨慎,自掩其功,自掩其才,自掩其名,把大家的面子都给照顾到了,自然就会有人为你打抱不平,然后主动给你加功,加才,加名,让你「名副其实」。


所以,一做出点成绩尾巴就翘上天了,这绝对是与人交道中的大忌,千万要留意呀~


能成大事之人的两个特征,既懂藏锋显拙,又有自知之明


02.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wen,4声)上矣。

《论语·雍也第六》


季氏,即季康子,是鲁国的权臣;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


季康子派来使者,请闵子骞去做他封地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使者说,你好言好语替我推辞吧,如果回头再来问我,我就搬到齐国去住了。


汶,是水的名字,亦称「大汶河」,是春秋时期齐鲁两国的分界线,北边是齐国。


能成大事之人的两个特征,既懂藏锋显拙,又有自知之明


闵子骞宁愿搬到齐国去,但坚决不接受季氏的任命呢?


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当时的季氏,身为人臣,却多次在封地据城自固,不听鲁国国君的招呼,这点让读圣贤书的闵子骞心里很不痛快;


二是因为他知道凭自己的能力还做不了季氏封地费邑的长官,因而不愿意去趟这趟浑水。


能成大事之人的两个特征,既懂藏锋显拙,又有自知之明


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看看孔子的其他几个给季氏做官的弟子,都是怎样的结局吧。


首先,是子路,孔门十哲之一。


他官至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然却在鲁哀公十五年,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在混战中被蒯聩击杀。


能成大事之人的两个特征,既懂藏锋显拙,又有自知之明


然后,是冉求,才干非凡,从战功到政绩,都是季康子一大重臣。


但是,季康子越制非礼祭泰山,改革田赋敛财富,他非但没有劝诫,还是主要策划者之一。孔子为此非常生气,甚至公开与他决裂,不认他这个学生。


能成大事之人的两个特征,既懂藏锋显拙,又有自知之明


可见,居乱邦,见恶人,与权臣为伍,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闵子骞正是预示到了这一点,才坚决推辞,不肯入季氏之党。


这个思想,从本质上来看,与《孙子兵法》里的「求全」是一致的,也是儒家的核心理念,所以说,才会被作为案例,选入《论语》一书吧?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雍也第六》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勇力   国君   儒家   论语   孔子   权臣   封地   齐国   自知之明   政绩   长官   勇士   大夫   弟子   使者   好书   特征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