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两个「坚持」做到极致,你就是在践行圣人之道了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把这两个「坚持」做到极致,你就是在践行圣人之道了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书一定要读出声,印象才会深刻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论语·述而第七》


雅言,最初见于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尔雅》,它成书于春秋时期,相传为周公所著,是汉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做「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把这两个「坚持」做到极致,你就是在践行圣人之道了


孔子是山东人,平日里都讲山东话,什么时候讲雅言呢?


就是在读《诗书》《尚书》的时候,他用普通话读;行礼仪,有正式仪式的时候,他也会讲普通话。


读诗书为什么叫讲「雅言」呢?


古人读书都是要读出声的,比方说,读《三字经》一定要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出来。


把这两个「坚持」做到极致,你就是在践行圣人之道了


因为,你如果只是默读,只是眼睛在看,耳朵没有听到,嘴巴没有发声,感受永远都没有朗读来得深刻。


因此,你无论是读书,还是写文章,最好把它给读出声来;你一朗读,不仅记忆更深刻,也会明白哪里还需要修改。



02.

只要对学习不感到厌倦,

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第七》


孔子说,如果说我是圣人或仁人,我怎么敢当?不过我有两个不厌倦是可以自诩的:努力践行不厌倦,教诲别人不厌倦。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们学不到的呀。


从孔子这话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是死后才被尊称为「圣人」的,而是当时已经是「圣人」了,所以才有了这自谦之词。


把这两个「坚持」做到极致,你就是在践行圣人之道了


什么是圣人呢?


对此,孟子的解释是,「大而化之之谓圣人」,将其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而能教化天下,化育万物,这就是圣人了。


接着说仁,张居正对此的解释是,心德纯全,没有一点点杂质、纰漏,就是仁人。


由此可见,圣与仁的标准都说是很高的,连孔子自己也不敢当。


把这两个「坚持」做到极致,你就是在践行圣人之道了


但是,孔子有两个敢当,就是两个不厌倦。


一个是努力践行不厌倦,孜孜以求,一事一物地去做,永不厌倦。


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大学》里讲的君子就是能够持续地打磨自己,日益精进的人;换言之,便是你只要有向善之心,持之以恒地去坚持,就已经是在践行「圣人之道」了。


把这两个「坚持」做到极致,你就是在践行圣人之道了


另一个是诲人不倦,教诲他人,永不厌倦。


为之不厌,是对自己的要求,诲人不倦,是对他人的帮助。有时候,我们对自己都还缺乏耐心,更何况是对别人呢?


孔子能够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悉心教导弟子,难怪公孙华会说老师是在自谦了。


把这两个「坚持」做到极致,你就是在践行圣人之道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我们继续来读《论语》里「述而·第七」的内容。


敬请期待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自谦   尔雅   圣人   西华   孟子   雅言   论语   孔子   仁人   诲人不倦   诗书   极致   弟子   了不起   好书   深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