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稳:自洽地接住生命里的所有未知》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颜值爆表,家境优渥,年入百万,就能更好地度过这一生吗?


已然得到了他人的喜爱与认可,成为了大家口中的「人生赢家」,可内心却总是惴惴不安:一听到别人说你夸赞自己,便一边说着「哪里、哪里」,一边质疑自己是否真如对方看到的那样优秀;一旦陷入困境,就无法冷静思考,总是担心自己拥有的一切会突然不见。


虽然时刻都在勉励自己处变不惊,淡定地取舍,做个内心强的人,但却总会因为外界的风吹草动,而受到影响。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你也是这样一个内心还不够安稳的人吗?


若你的答案与我一样,那么不妨和我一起读读这本哈佛心理学导师,影响了日本近半个世纪的加藤谛三为你写的《稳》,修炼内在世界的安全感与自我认同,


做个不妄喜,不惶馁,不奢逸,不惊惧的人吧~


01.

父母的认同,孩子的归属感


我们都在小时候有过向自己的父母撒娇的时候。


如果父母能够拿出「真拿你没什么办法」的温柔去接纳孩子的脆弱、利己、懒惰等「不够好」的部分,孩子就能够因为得到了父母的接纳,培养出归属感。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归属感的存在,孩子不仅不会在与别人意见相左时感到恐慌,更不会为了去迎合别人,而否定自己的想法,或是去做些完全不适合自己的事情。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反观那些撒娇欲没有在儿时被满足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而奋斗。


他们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由于内心停留在了3岁,所以,才总会希望他人能够在人际关系像照顾一个3岁孩子一样,优先照顾他们的感受,以他们的需求为重。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合理要求,才会让别人在与他相处时,非常容易感觉很疲惫,不自觉地想要逃离这段关系。


毕竟,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即使自己不是群体的中心,也该微笑着满足。


02.

不愿放手的坚持,说不口的拧巴


除了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这些没有被充分满足的撒娇欲,还会逐步发展为对自我的非现实期待。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过劳。


这类人虽然心里已经非常明白,休养生息,更能够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但是却没有办法放手,即使再疲劳也无法放下工作去休息。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这个现象,所体现的正是这个人对「得不到」的沉迷。


那么,他为何会如此呢?


很简单。


这是因为他们从儿时开始,便已经开始采取这种「得不到也没关系」的方式,来安抚自己内心的冲突。每一次,当他的合理诉求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时,也只能通过这个方式来将其合理化。


于是,长大成年以后,他们即使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去满足自己的愿望,还是会矢口否认,假装自己没有这些需要。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03.

失控的情绪,面具下的真实


在心理学上,我们将其这两种情绪称之为「真实的情感」与「应当的情感」。


前者是你在经历了事情以后,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


比如,我们会在看到风景时体会到心旷神怡、在被羞辱后体会到愤怒、在得到他人的帮助后心生感激,等等。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后者是你认为自己应该产生的情感,它们是你基于对事情的认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比如,你在听别人说起一件令你不快的事情后,也许下意识的反应是愤怒,但可能还是会因为对这个人有所图,最终笑着说,「是呀,你说得对,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然而,这种勉强自己的行为,只会让我们陷入到不明示所以的不愉快中,心里明明体验到的是愤怒,却要表示出喜悦。


然后,不自觉地分裂成两个,一个真实的自己,与一个伪装的自己。有自我意识的人会拒绝这样的分裂,心生不快;因为,人的情感本就不该因为规范与伦理而发生改变。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但是,你若是从小便习惯了在父母的要求下去做个懂事、听话的人,往往会很难意识到这种分裂。


取而代之的,是在与别人接触时,或是在自己做事以前,下意识地先是思考在当下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才会让对方接纳自己。


这样一来,虽然不一定会感受到强烈的不舒服,但同时也没有活着的真实感。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04.

分裂的情绪,无用的回避


包括情感、行动在内,应当成为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的分裂都会让人感到痛苦。


并且,这种痛苦没有任何意义。它并不是成长的痛苦,即使尝尽了这种苦楚,人的情绪也不会得到成长。


另外,这种痛苦也与活着的意义没有任何关联,因为它们不同于跑步时的疲累,考砸锅后的伤心等因为事情产生的情绪,而是分裂产生的


甚至,它们的出现还会让你去否认活着的意义,认为不如死了算了。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为了逃离这种痛苦,人一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外界,


其中一个方法便是对于权力与名望的追求,通过事业上的成功来赢得周围人的掌声,然后骗自己说,你看,我终于能够被这个社会所接受了~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然而,这样的方法并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


因为,一个人只有以自己最真实的样子被周围的人所接纳时,才会停止「真实情感」与「应该情感」的分裂,才能够停下来享受生活。


05.

正视情绪,没什么可耻的


因此,克服痛苦最有效的方法,是正视你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不要总让自己该有的情感占据上风。


我举个例子,我的父母都是非常爱以恩人(以施舍者的样子)自居的人。


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会时不时地流露出,你出生在这个家庭是多么的幸福,爸妈为你创造了那么好的物质条件,并不愿我对自己的生活,流露出一丝丝的不开心,哪怕只是一句埋怨。


所以,我在与他人相处,总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我很幸运,我家境优越,balabala,即使真实的我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感到幸福,因为在更多的时候,占据我的生命是「欲诉无人为懂」的孤寂。


于是,最终我发现,我因为不得不随时认为我很幸运的,而感到非常地不快,甚至上升到但凡有人提及这个话题,我便想要与对方交换人生的程度。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事实上,克服痛苦的方法,正是要无所畏惧地去面对你的真实情感。


这里会提到「无所畏惧」,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恐惧,才把真实的自己给藏了起来,然后在忍无可忍时,才以非常极端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所以,无所畏惧其实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


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正面地向我的父母表达我的情绪,不因为畏惧外在的眼光,伪装成懂事、听话、孝顺的样子。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然后,就是相信自己,坚持做自己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同样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因为,对父母的付出表达感激,并在成年以后,回报给他们,在以「孝」治天下的中国,这是一种政治正确。


它表现在生活中,就是父母的绝对权威;


于是,一点点对于父母的非议,对原生家庭的抱怨,在许多人看来,都是难以理解的,你爹妈都为你付出到这个地步了,你为什么还不知足,我想持有类似想法的人应该不占少数吧。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但是,这样的想法,正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你因为不敢去讨厌对方,所以才会把对你人生的掌控权交到对方手里,任由对方对你予以予求;这样一来,即使你拥有再多的东西,还是会因为内心力量的缺失,被对方的评价所左右,难以体会不到真正的安稳。


06.

以目标为始,夺回生命的主动权


如果说,承认并接纳自己的真实情绪,是化解冲突的开始,那么,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理直气壮地做自己,则是从根本上消除不安的方法。


心中怀有不安或冲突的人可能会无法理解,诸如「自己现在要做什么并不需要得到其他人的同意」一类的说辞。


因为,在他们的人生里,做与不做一件事的决定权,从来都在他们自己手里;他们不需要与别人商量,更不会因为得不到他人的支持,而感到不安。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然而,内心不安的人却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会因为在儿时很少得到父母的信任,所以长大后还是没有办法自如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一旦没有了外在的约束,内心就会充满不安。


那么,如何才能够摆脱这种控制,自如地做自己呢?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始于童年的「高支持,低控制」式的养育模式。


父母不遗余力地支持孩子,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目标,但却不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要求孩子去做那些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以满足自己的预期。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这么的幸运。


那些对自己感到不满足的父母,或是对孩子有过高期待的父母,都会不自觉地为了自己的满足而干涉孩子的价值观与行动,即「代理满足」。孩子越是采取能让父母获得满足的行动,父母的自我便越是膨胀。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被如此教育长大的孩子,如,灵遥我自己,虽然也有一个目标,但是越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越是感到不快。因为,我经常都会觉得,这个并不是我的目标,而是外界给予我的。


因此,我们在判断一个目标是否合适时,一个很重要标准,便是想一想自己在努力的时候,是否会感到快乐,还是会经常觉得自己要为了这个目标付出很大的努力,不断地逼自己。


没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自救?不压抑情绪是第一步


这样一来,你便能够通过力量的向外释放,停止对自己的攻击,摆脱内心的不安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我们将继续读到通过了解「弱小的自己」化焦躁为稳的方法。


敬请期待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情绪   父母   孩子   都会   无所畏惧   不快   不安   内心   痛苦   事情   目标   真实   方法   人生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