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伤脾,思虑过度是种病

思虑过多的人经常有胃脘痞闷、饮食不香、消化不良等症状,原因之一就是思虑太过伤及脾胃,导致脾胃虚弱,没有胃口。

思虑过度的人需要用激怒的方法来让他得到调整,这就是所的“以怒胜思”。

思伤脾

齐秦有首老歌叫做《思念是一种病》,而在中医看来,不仅是思念,思虑太过也是病。

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

正常的思虑、思考不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当人们面对某一问题思虑过度,或者思虑时间过长,百思不解仍思不休止,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承受的限度,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状态时,思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对机体构成危害,从而造成各种疾病。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最主要的是影响脾的正常运行,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易导致气滞或气结,使脾主运化、升清的功能失职,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头晕目眩等临床病理表现即“思伤脾”。

思伤脾,思虑过度是种病

“思伤脾”理论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认可。近代胃肠生理学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也开始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对胃的分泌和运动有影响。近20年来,至少发现有20种胃肠多肽同时存在于大脑组织中,人们把这种胃肠和神经系统双重分布的肽类称之为“脑肠肽”。大脑和脾胃的这种生物肽的确是存在很多联系的。

众所周知的一代军师诸葛亮,虽一生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最终却也因思虑过度而死。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憾。据考证,诸葛亮得的病是脾胃出血等症,这从一个方面说明经常用脑过多的职场人士需要注意保养脾胃。

在日常生活中,因思而致病的例子经常遇到。每年在高考之前,许多学生会患上“高考竞技综合征”,通常表现在脾胃虚弱上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决胜于千里之外   百思不解   多肽   足智多谋   脾胃   头晕目眩   生理学   胃肠   机体   虚弱   大脑   中医   状态   人体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