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动进行的时间节律


《黄帝内经)是一部伟大的养生书,已经指导中华民族长寿养生几干年。它以”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为基础,以五脏为主体,内系六腑、五官,分联五方、五时五气,五时主要指春、夏、长夏、秋、冬五个时节。


生命活动进行的时间节律


《黄帝内经》非常重视顺应四季阴阳消长的变化而调养精神,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它认为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生长发育、推陈出新的季节,对于春天予人的生发之气不要随便损害、劫夺和克伐,这就是与春季相适应的保养“生气”的道理:夏季的三个月,是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人们应多运动、出汗使汗孔打开,保持阳气的宣通,这是与夏季相适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秋季的三个月,是收成的季节,人们应使神气收敛,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收气”的道理;冬季的三个月,是万物闭藏的季节,呈现水冰地裂的寒冷景象,这时人们要适应冬季的特点,减少室外活动,保持温暖,避免寒气的侵袭,这是与冬季相适应的保养“藏气”的道理。


生命活动进行的时间节律


所以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人们必须顺时养生。四时养生必须遵循的原则: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谓“虚邪贼风”,是泛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来致病因素,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因为这六种邪气皆能致病,故须及时地躲避它。


(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养阳主要体现在“晚睡早起”,夏天养阳主要体现在“夜卧早起”,秋天养阴主要体现在“早卧早起”,冬天养阴主要体现在“早卧晚起”。


(3)要注意“五脏应五时”。中医学认为,在养生上要有侧重点,即春天要注意养肝,夏天要注意养心,长夏要注意养脾,秋天要注意养肺,冬天要注意养肾。


这些古代的养生理论不仅揭示出人体生命活动中的某些时间节律,而且也认识到生命节律与时间养生学的密切关系,创立了某些择时养生学的具体措施。而近代时间生物学的发展,从生物节律角度深刻地揭示了生命活动进程的时间节律性,为《内经》养生学的时间特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节律   黄帝内经   贼风   长夏   生命   时间   阴阳   早起   秋季   万物   冬季   道理   季节   春天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