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从立秋开始

尽管天气依旧炎热难熬,但立秋的到来,就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气温也逐渐从暑热中解脱出来。《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就要重视以养收为原则。


一、警惕秋老虎

虽说到了立秋已经可以算作秋天了,但事实上,立秋仍然处在三伏天的末伏期间,气温还是有些炎热,我们也常把这段时间叫做“秋老虎”。尽管早晚可能稍有凉意,我们的防暑降温工作也还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不要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特别是中午气温高,可以适当午休避免午间户外运动;如果长期在室外,也要时刻注意补充水分;清凉解暑的绿豆汤,补脾益肺的莲子粥还是可以喝起来。但是要注意,西瓜等性味偏凉的食品就要开始少吃了,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因为经过了整整一个炎热的夏季,我们的身体消耗很大,就需要在饮食方面选择一些更为平和的食物。

燥是秋天的主气,而“秋老虎”属温燥,易损伤人体的津液,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眼睛干涩、口干舌燥甚至大便干结的症状。而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新鲜的水果层出不穷,所以到了秋天,除了多喝水,多吃当季的新鲜水果也是很好的养生手段。生津润燥养阴的银耳粥和萝卜汤也非常适合干燥的秋天食用。当然除了以上这些,醪糟鸡蛋汤也是补充津血的好东西!(点击查看详细教程:三伏天里补津益血少不了它)

秋季养生,从立秋开始

二、保持心情愉快

秋季在五行中内应于肺,而肺在志为忧。正如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好像总是与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容易在这个季节生出悲忧之情。因此,秋季养生我们要注意调达情志、培养乐观积极的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悲伤和忧虑的情绪,从而造成对肺脏的损伤。

在《黄帝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一篇中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说明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另外,秋天开始阴气逐渐由衰转盛,因此我们更要顺应天时,早起激发身体的阳气生机,到了晚上也要早点休息保养阳气,做到早睡早起,收养心神和身体。


三、适量“秋冻”

“春捂秋冻”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说法,可是同样是气温多变的过渡季节,为什么春天要捂,秋天要冻?

我想,这应该也是和我们自然之道相对应。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大自然的阳气由弱转强,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可是在这乍暖还寒的时候,我们身体的阳气还如春天的萌芽一样微弱,如果过早的脱掉保暖的衣服,让稚嫩的阳气来抵御春寒料峭,不仅容易受凉感冒,还会影响阳气的生发。

而到了秋天,就是阳气收敛潜藏的时候,可是阳气主升主动,又刚刚经历过炽热的夏天的发散,要怎么才能让它变得平和收敛了?我们曾在夏至的文章里说过,阴阳关系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对立制约。那么,利用自然界里属阴的秋凉之气,对兴奋了一个夏季的阳气进行制约就是很好的手段。因此,在微微转凉的初秋,我们可以适当接受“秋冻”,接受大自然阴气的制约,更有利于我们阳气的收藏。

秋季养生,从立秋开始

当然,“秋冻”也需要灵活运用,并不仅仅是一味地用身体去扛冷空气。“秋冻”的意义在于适量,适度,不要一下子添加过多过厚的衣服,以免反复的温度又让我们热的出汗要脱衣服,这样一穿一脱,更容易容易使人着凉生病。可是也不能够为了“秋冻”硬抗,我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如果真的下雨降温了,当已经开始感觉到冷,想要加衣服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身体的判断,适量增添衣服。


最后,别忘了趁着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开展运动和锻炼,我们可以适量做一些太极、八段锦等运动,也可以试着自己打坐内观,放松身心,在适合养收的秋天好好保养心神与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立秋   秋季   秋老虎   伏天   阳气   阴气   炎热   早起   气温   秋天   情绪   季节   春天   衣服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