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了解还停留在国际上1984年诊断标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引起失智症最常见的疾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便不可逆转,只有早期发现,阻断病程,才能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老百姓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了解还停留在国际上1984年诊断标准

AD治疗贵在早期发现

然而2021年最新发表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调研报告》显示,AD的早期就诊情况却不容乐观,仅有一成。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中国老百姓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了解还停留在国际上1984年诊断标准

我们国家对于AD的研究起步很晚,AD疾病进入我国医学生的教科书还是21世纪的事情。而且,老百姓对于AD的了解还局限在痴呆阶段。就是1984年世界上第一个AD诊断标准的水平。当时局限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只有到了痴呆阶段才能诊断AD。2007年国际工作组修订了AD的诊断标准,提出痴呆前期,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阶段,结合生物标记物就可以诊断AD。2011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院-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IA-AA)指出,MCI之前即临床前期,就可以根据生物标记物诊断AD。2018年NIA-AA关于AD的最新生物学诊断标准更加明确地提出,只要淀粉样蛋白阳性,就意味着具有了AD病理,进入了AD连续疾病谱,如果tau蛋白再阳性,那么就可以诊断AD了,无论是否有临床症状,至此,彻底实现了AD临床前期的AD超早期诊断。

然而,我们国家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科普不够普及,老百姓对于AD的了解仅局限于痴呆阶段,大大落后于目前的国际水平。

中国老百姓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了解还停留在国际上1984年诊断标准

国际上对于AD的药物研发屡屡失败的经验教训提示我们,AD防治重在早期发现,因为我们知道,人脑有脑与认知储备,有代偿作用,只有脑细胞损伤超过50%的时候,才会失代偿,才会出现临床症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即MCI阶段)就已经晚了,就意味着脑细胞损伤已经超过了50%。药物赖以起效的靶细胞都已经凋亡了的情况下,何谈药效?所以,AD防治,重在早期发现。2021年6月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了抗淀粉样蛋白治疗AD的新药:Aduhelm,填补了AD临床前期药物治疗的空白,给人类彻底根治AD带来了曙光。

临床前期没有临床症状,我们如何能够做到早期发现呢?其实,也不是一点症状没有的。在MCI出现5-10年前,患者自身就会有记忆力下降的感觉,但是,神经心理量表临床检查正常,这就是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如果健康体检加上识别SCD的检查,那么AD早期诊断,将比目前提前5-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日美   老百姓   阳性   痴呆   淀粉   中国   损伤   认知   蛋白   症状   标记   脑细胞   水平   阶段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