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缺的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认识

首先我们自己都不认识文化,何来文化的自信和归属感呢?

就粥文化而言,纵横历史上下五千年。对历史能娓娓道来的人,应该不多吧。

作为农业大国,五谷类也属于我们的国粹文化。

用五谷煮制成粥,最早起源于《周书》中记载的“黄帝始烹谷为粥”,此“谷”泛指五谷:麻、黍、稷、麦、菽。“烹谷为粥”是说将粮食水煮为稠糊即为粥。粥文化可以追溯到“人文始祖”时期。

我们缺的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认识

再到《史记》记载淳于意用“火齐粥”治疗齐王的阳虚痹。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清梁米粥”治疗蛇伤,堪称中国最早的药粥。

渐渐的,粥变成了赏赐。汉宣帝以粥赏赐儒生诵《楚辞》,“每一诵即与粥”。秦汉时期的贵族将粥视之为养生之宝。“麦粥”、“豆粥”视为招待贵宾的食物,甚至是上位者用于奖赏的食物。三国时期曹操,用“红梁做粥”赏赐群臣。粥作为封赏延续至唐代,当时是一种难得的荣耀。

周朝时期,粥成为祭祀祈福的食物。寒食节看,规定禁火食。民间捣杏仁煮做粥,由于粥的制作方便,冷热都可以吃。成为人们寒食节的主食。古代中秋节食粥,也有表示敬老的意思。到西周时期,粥杯列为王公大臣“六饮”之一。

唐朝时期,唐明皇以“防风粥”赏赐文人学士。唐穆宗时期,白居易因才华出众,得到了黄帝赏赐“防风粥”,食后七日仍觉口齿余香。留下书帖云:“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隔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绝,妙不可言“。

宋朝时期,粥成了“国食”的象征,在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中都很受欢迎。同时期很多食疗粥记录到医学典籍中。从此粥不仅仅只是果腹的存在,更是成了人们的信仰。

宋元时期每年的十二月八日,宫中照例会赐粥与百官,粥的花色越多,代表其受到的恩宠越浩大。

我们缺的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认识

对于张文宏老师说,早餐不能喝粥。我的看法如下:

当下,热播的《觉醒年代》里面讲解了早期国人摸索国家发展方向的历程。记忆最深的是鲁迅、钱玄同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思想热潮。提出:为了国家的快速发展,复杂的汉字必定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坎。思想激进的鲁迅提出汉字和国家发展势不两立。但是,鲁迅先生深知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他只是在逼迫大众向白话文方向行走,白话文不会像文言文一样晦涩难懂,它是直抒胸臆的汉字。粥是我们文化的瑰宝,它历史悠久,发展到如今也是非常受人喜爱的。并且延伸出了很多品种,例如:速食粥、罐装的八宝粥等系列产品。对于传统文化产品,我们不能极端的审视,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粥能发展这么久,并且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大众喝了这么久的粥了,突然让其不喝粥,岂不是如惊天霹雳一般。

接下来,从营养学方面进行剖析。张文宏老师提出,早餐能量需要470kcal和21g左右的蛋白质。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从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男性75克,女性64克,两者平均值为70克。由于人体每日所需的能量30%左右来自早餐,因此每日所需蛋白质的30%来自早餐,早餐应该摄入的蛋白质的量为21克。

“水果粥”的蛋白质含量为7.4g,再配上两个鸡蛋13.3g,共20.7g,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要求。“水果粥”的能量为345kcal,两个鸡蛋的能量为144kcal,共489kcal,满足人体的功能需求。我觉得这种饮食方式比“喝牛奶吃面包”更容易让国人接受。

我们要像鲁迅先生学习,通过恰当的方式,来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在争议中,寻找我们未来前进的方向。

前面几期,写了几篇粥的历史,后面也会持续更新文章作品,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大家懂文化之后,才会建立起更高的文化自信!


以上数据均来自专业机构数据检测

——《罐子恋上粥》整理编写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寒食节   鲁迅   汉字   白话文   文化   赏赐   大众   瑰宝   黄帝   蛋白质   早餐   能量   自信   食物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