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湿毒有奇穴: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

人体新陈代谢,容易积蓄湿毒,所以养生关键在于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其实这些排污口很好找,他们都“窝”在关节的部位。

奇穴一:极泉穴

排湿毒有奇穴: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

极泉穴:在腋下,俗称“胳肢窝”,上臂与胸臂间凹陷处。为颈部与上肢间血管和神经通路。是腋窝动脉、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群组织的集合处。

取穴方法: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作用: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主治疾病: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黄、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 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刺灸法:

刺法:避开腋动脉,直刺0.3~0.5寸,整个腋窝酸胀,有麻电感向前臂、指端放散,或上肢抽动,以3次为度。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

方法: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作用:拍打腋窝有宽胸宁神、清热解暑等功效。

奇穴二:肘窝

排湿毒有奇穴: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方.为三角形凹陷。肘窝的浅部有肱二头肌腱膜.深部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并有血管、神经干通过。

应用: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

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200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

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作用:拍打肘窝有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功效。如用于预防中暑,必须多拍,直到拍出紫印。

奇穴三:膝窝(委中穴)

排湿毒有奇穴: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

膝窝:又称腘窝,位于膝关节的后方,在窝的中心点上,屈膝时比较明显,星菱形。腘窝内充满脂肪,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

这里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 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方法: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不断地拍打两侧腘窝处。

作用:经常拍打腘窝有行气活血、散淤祛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的功效。

应用:

1、如用于一般保健可反复拍打100—200次。

2、用于预防中暑,必须多拍,直到拍出紫印

3、用于缓解腘窝痉挛疼痛以及消除身心疲劳等,可反复拍打数百次,以自己能忍受为度。

奇穴四:腰骶窝

排湿毒有奇穴: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

腰骶窝:即人体腰骶部形成的“窝”,肥胖者以及孕妇此“窝”更加明显。腰骶窝是人体最“忍辱负重”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平时多拍一拍,大有裨益。

方法:取屈肘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纵向或横向连续拍打腰骶部。反复3—5遍。尤其是骶骨两侧,用力可稍重。操作时,拍打要有节奏,力量由轻而重。

作用:此法有通调气血、促进循环、疏松筋肉、清热消暑、消除疲劳等功效。

注意事项:操作者拍打的力量应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连续反复几次即可终止。另外,在用虚掌拍打体表前要注意沉肩垂肘,腕部放松,掌指关节微屈成虚掌,五指并拢。在拍打时要平稳而有节奏,拍打后迅速提起,拍打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孕妇以及月经期女性要慎用此法。

奇穴五:肚脐窝

排湿毒有奇穴: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

肚脐窝,即神阙穴的位置,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作用:经常拍打肚脐窝可起到安神宁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功效。

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拍打肚脐窝100-200次。操作时,腕关节固定或微动,以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式深吸气后进行,拍打之力由轻而重,身体健康者还可适当增加拍打次数和力量。

奇穴六:阴陵泉

排湿毒有奇穴: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取穴位置: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

功用: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

方法: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奇穴七:足三里

排湿毒有奇穴: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取穴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功能:生发胃气、燥化脾湿。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

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 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

操作方法: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阴陵泉1-2分钟。

主治疾病: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黄、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 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奇穴八:承山穴(见上图委中穴)

排湿毒有奇穴: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疾病为: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腰腿痛、便秘、脱肛、痔疮等。

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为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的常用效穴。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 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 发热,这就是膀胱经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所以湿热体质者一定要注意记住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奇穴九:丰隆穴

排湿毒有奇穴: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

丰隆穴位于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痰湿与丰隆穴:中医讲的痰湿,是体内代谢废物堆积。常吃辣的甜的,“肥甘厚腻”,会困住脾胃,湿排不出去。《丹溪心法》: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身重象没拧干的湿衣服,没精神。   

痰湿体质的特征:偏肥胖,食量大,容易疲倦。面色发白,舌苔白腻,不爱喝水,大便不成形。  

成因:首先是脾胃虚弱,背后有肾肝的连带关系,还有饮食习惯等。

养生方法:住处不宜阴冷潮湿,阴雨天避开湿邪;多运动,晒太阳;少食肥甘厚味和饮料酒类,每餐不宜过饱。   

穴位按摩: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

功效:消食导滞,消脂。  

每天早晚坚持做1遍,要持之以恒。同时配合做收腹~肛运动20-30次。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饮食应有节制,少食肥腻油炸食品。

搓揉丰隆穴,消除胃胀:长时间以来感觉胃胀,长嗝,食欲不佳,一般情况下不吃早餐,特别是饭后总感觉胃部不适。采用揉、搓丰隆穴可以就消除了胃胀感,而且对早餐还有了较强的食欲。

#健康科普排位赛# #39健康超能团# #清风健康说# #健康科普大赛# #超能健康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肘窝   委中   丰隆   腋窝   胫骨   阳气   湿气   坐位   腋下   穴位   小腿   功效   身体   人体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