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从哪出,病从哪来?不同类型出汗告诉了哪些信号?本文给你答案

汗液是从我们人体皮肤排出来的一种液体,而且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适量的汗出对身体有好处,有利于促进代谢物的排出,提高代谢,正常维持身体和改善体内环境的平衡。出汗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异常的出汗比如出汗过多、汗液颜色的变化等,就不正常了,那么就可能是疾病的信号,就需要我们要引起重视。

汗从哪出,病从哪来?不同类型出汗告诉了哪些信号?本文给你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或我们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患者都有出汗异常的情况,有的甚至被这种出汗异常的情况严重的影响着日常正常的生活、工作或学习,让他们十分的苦恼。今天我们通过一则中医治疗经常胸口部出汗,伴有睡眠差,容易疲劳的病例来谈一谈关于汗的那些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学对汗液的认识,以及汗液形成的生理病理都有哪些?

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灵枢·决气》

1、中医理论对汗液的认识是怎样的?

中医认为汗液是由血液与津液所化生,而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和液同属于水液而源于水,都有赖于脾胃的运化而生成,同时津液又是生成血液的重要物质。津液与血液都能够在血脉内外相互渗透、互相补充。而在中医脏腑学说中,汗为心之液,心主血脉,心又有主一身血脉之功能,就有了“心—血—津液—汗”的关系。故有“血汗同源”、“津血同源”之说,也可以理解为汗与津液同源于血,它们都赖于人体内水谷等精微物质的化生而来。因此,汗液与津液、血液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影响。

汗从哪出,病从哪来?不同类型出汗告诉了哪些信号?本文给你答案

由于津液、血液、汗液之间关系密切,如果一方受损,必然会造成另外一方的损伤。比如大失血的病人,血液流失过多造成津液减少,就会出现口渴的情况;又比如夏季暑热使人大汗淋淋,出汗过多,使津液丢失过多,血液生化不足不能荣养机体,就有可能会头晕、乏力等虚脱的症状。

汗从哪出,病从哪来?不同类型出汗告诉了哪些信号?本文给你答案

2、汗液与五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五脏化液,心为汗。———《素问·宣明五气论》

在中医学脏腑理论中,由于心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心主血脉,血汗同源,所以汗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津液的生成依赖于脾胃中水谷精微物质的化生,水谷精微物质的散布还需脾的运化,肝脏主疏泄,对津液具有调节的作用。

汗液经过皮肤的排泄需要毛孔关与闭生理功能的正常,而中医学中肺脏主司开阖腠理,腠理玄府为汗孔,汗孔亦为气窍,是气机升降出入之孔窍,气液运行之通道,因此肺调节着汗液。同时肺又主宣发、朝百脉、敷布津液,津液化生汗液。所以肺与汗之间关系也十分密切。

肾脏主水,肺脏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肺开阖玄府主司汗孔,肾开阖膀胱主司溺孔,汗溺均同为水液,汗液与肾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汗液与五脏心肺脾肝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五脏之间也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如果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另外一方,同时也有会造成汗液的代谢出现异常。

汗从哪出,病从哪来?不同类型出汗告诉了哪些信号?本文给你答案

3、汗液形成的生理以及病理

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内的阳气温熏作用使水谷等化生的津液蒸腾,被蒸腾的津液通过毛孔外泄散布于肌表则为汗液。这个过程就和天地之间雨水的形成过程相类似,太阳就好比如人体的阳气,江河里的水就好比人体的津液,太阳对水液的蒸腾作用,水蒸气在大气层中的对流层中由于上冷下温的作用形成降水,出汗就是阳气蒸腾阴液使从皮肤而出的过程。

生理上,腠理开阖如常,也就是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毛孔的关闭生理功能正常,阳气充足,阴阳平衡的情况下,则能蒸腾阴液外泄于皮肤,可见有出汗的表现。这种出汗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比如夏季天气炎热或衣物穿的过多或剧烈运动后,通过出汗来散热,调节体温的正常,维持人体正常的内环境的稳定与平衡。

病理上如果阳气不足,不能温熏津液,或当津液不足,或者腠理正常功能失调而闭塞,那么可见无汗之症;如果阳热内盛,也就是蒸腾作用过于强烈,那么就会逼迫津液外泄过多,就会出现汗液过多,或者由于内热煎熬津液导致津液浓缩出现粘汗或异常颜色的汗液等情况;如果阳气虚,阳气的气化固摄功能失职,不能固摄津液,阴液不固,津液外流或外渗,还可见异常汗出的情况发生。

汗从哪出,病从哪来?不同类型出汗告诉了哪些信号?本文给你答案

导致异常出汗的病因病机,以及异常出汗的病理类型都有哪些?

1、异常出汗的病因病机

上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了中医对汗的认识,汗形成的生理、病理基础,以及汗与五脏之间的关系,而汗液为心之液,由津液化生。那么,引起异常出汗的病因病机可以归纳为肺气亏虚、心血不足、营卫不和、邪热内郁、阴虚火旺、阳气衰微等几方面导致人体内阴阳失调,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形成汗证。比如当素体虚弱,或病后体虚而耗伤肺气,肺气损伤不固表,腠理开泄出现自汗的表现;若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者嗜食肥甘,湿热内生,邪热郁蒸,迫津外泄出现多汗;阳气衰微,阴液不固,出现大出汗,甚至脱汗的现象。

2、根据异常出汗的临床表现可以将汗证分为10种类型

汗从哪出,病从哪来?不同类型出汗告诉了哪些信号?本文给你答案

3、根据出汗的部位不同,又可将异常出汗分为以下9种类型

汗从哪出,病从哪来?不同类型出汗告诉了哪些信号?本文给你答案

下面回到我们讨论的重点:胸口部出汗,睡眠差,易疲劳,一个古方,止汗,安神,提神除疲倦

1、临床资料

王某,男,33岁,自诉近半年多前因思虑过度后出现胸口部汗出明显,甚则胸口部衣物被浸湿,活动后加重,乏力,易疲劳,夜休差,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为求治疗来诊。现症见:胸口部出汗,乏力、易疲劳,夜休差甚,夜梦多,伴有头晕、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半年前因与他人合作投资项目,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亏损,再加上父母年迈,生活压力比较大,日夜思虑比较多,既往体健,未曾有其他不适。经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进行辨证为汗证,证属心脾两虚证,治疗以健脾养心补血为大方,方用归脾汤加减,并告诉患者切勿思虑,慎起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多食龙眼、大枣、枸杞等健脾补血食物,前后经过三次复诊,总共12剂中药的调理,患者症状基本痊愈。

2、我们来分析一下归脾汤这个古方为什么能够治疗这个胸口部出汗

夫健忘者,常常喜忘是也。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精,神宫不职,使人健忘。治之之法,当理心脾,使神意清宁,思则得之矣。———严用和

1)辨证论治分析

患者由于日久思虑过度,思虑过度损伤脾气,耗伤心血,心脾两伤,心主血,血充则气足,血虚则气弱,心血不足,导致自汗出汗发生,胸口为心所在之部位,活动后加重,故汗出在胸口;心藏神,心血不足无以藏神,心神不宁,出现失眠,夜梦多;心血不足无以上荣脑窍而出现头晕、健忘、乏力;脾主运化,脾气损伤,运化失司,故腹胀、食欲不振;脾脏运化失职,水液不能得以运化,故易疲劳,困乏;舌质淡,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象。综合望闻问切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在排除结核等相关疾病后辨病辨证为汗证之心脾两虚证,治应以养心安神,补益心脾为治疗原则。

2)归脾汤概况

汗从哪出,病从哪来?不同类型出汗告诉了哪些信号?本文给你答案

归脾汤,方出自严用和《济生方》,方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组成。具有养心安神,补心益脾的功效,主治思虑伤心脾所致的失眠、头晕、健忘、食少纳差,自汗盗汗等心脾两虚证。

3)归脾汤为什么能够治疗这个心脾两虚胸口部出汗?

我们在上面介绍的这列患者胸口部汗出、夜休差等症状,辨证分析为心脾两虚证,符合归脾汤的适应症,而且方证得当,运用归脾汤加减化裁治疗使心脾同调,脾脏得以健运,心血得以充盈,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因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证用药,随症灵活加减,像这个心脾两虚证的患者不单单局限于归脾汤加减化裁来治疗,还可以运用四君子汤、四物汤,或者补中益气汤、炙甘草汤等方进行加减化裁。

同时也再次强调一下中医治病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离开辨证将无以论治,无以指导论治用药,只有辨证准确,才能够用药准确,才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总结: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异常汗出的情况,导致异常出汗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肺气亏虚、心血不足、营卫不和、邪热内郁、阴虚火旺、阳气衰微等方面,并且根据汗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部位分为自汗、盗汗、黄汗、额头汗、手足心汗、胸部汗等多种类型。这种异常的汗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甚至日常生活、工作,建议大家出现这种情况时及时寻求就医,排除比如结核、某些心脏病等疾病,切勿自行听取他人意见或道听途说运用偏方、土方等方法,以免延误病情。

大家好,这里是@神农日记,欢迎大家评论、探讨、点赞、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化生   汗孔   腠理   津液   汗液   阳气   健忘   乏力   病理   心血   胸口   患者   血液   信号   异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