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之卫灵公第十五15.36

15.3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贞而不谅”为何意?看文献。

  朱熹说:贞,正而固也。谅,则不择是非而必于信。

  邢昺说:此章贵正道而轻小信也。贞,正也。谅,信也。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案昭七年《左传》云:“子产为丰施归州田于韩宣子,曰:‘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今无禄早世,不获久享君德。其子弗敢有,不敢以闻君,私致诸子。’宣子辞。子产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施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其况能任大国之赐?纵吾子为政而可,后之人若属有疆场之言,敝邑获戾,而丰氏受其大讨。吾子取州,是免敝邑于戾,而建置丰氏也。敢以为请。’”杜(预)注云:“《传》言子产贞而不谅。”言段受晋邑,卒而归之,是正也。知宣子欲之,而言畏惧后祸,是不信,故杜氏引此文为注也。

  南怀瑾说:这个“不谅”不是不原谅,是说一个君子,要真正的诚敬而不能马虎,不能随便的违反了正义。

  李泽厚直译:孔子说,“君子坚持正义而不固守小信。”【记】朱(熹)注甚妥。此所以不同“言必信,行必果”(13.20),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同此。但这也有问题,即灵活性太大,而失去遵守之客观标准。这就是少宗教信仰之实用理性的流弊所在,没有由上帝立法因而绝对不可违背的教义传统。正因为是此实用理性,也才发生五四以来彻底反传统的巨大思潮。

  李零说:“贞”,孔注、皇疏训正。贞可训正,见《广雅释诂一》。贞字,古文字本来是假鼎字为之,在古书中经常假为定字,后来则加卜于上,则又用作表示卜问之义的贞字。卜辞命辞常用“贞”字引出待定之事,有些是问句,有些不是。西方学者说贞与问无关,统统不是问句,我不同意。古文字的问与闻本来都作闻,只是搞清事实,取得可靠消息,是否为问句并不重要,训定与训问毫无矛盾。定字从宀正声,又与正通。贞、鼎是端母耕部字,定是定母耕部字,正是章母耕部字。它们是古音相近、意义相关的一组同源字。这里的“贞”是守信的意思,守信的含义是从定引申。“谅”,见《宪问》14.17。“贞”和“谅”都是信,但信和信不一样。“贞”是遵守原则的信,只要不违反原则,可以有所变通。“谅”不同,它是拘泥小信,死守诺言。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是“砼砼然小人哉”(《子路》13.20),孟子也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孟子·离娄下》)。死守“言必信,行必果”,流于偏执,不知变通,就是这里的“谅”。

  从上面大家的释义,除了南怀瑾对“贞而不谅”没有进行训诂考证外,其他人解释语义基本一致。邢昺更是运用“以史释经”“经史互参”的方法来阐释孔子所言。我的理解是,孔子强调的是君子能做到“贞而不谅”,而小人则反其道而行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之义   公孙   孟子   卜辞   言必信   论语   流弊   古音   孔子   行必果   古文字   问句   守信   君子   正义   理性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