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之卫灵公第十五15.26

15.26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喜欢“刚毅木讷”的人,不喜欢“巧言令色”的人。在他老人家看来,“巧言”只是听起来好听,效果未必好,不良后果有时是“乱德”。孔子还主张“忍”,“小不忍,则乱大谋”。当然如果遇见“八佾舞于庭”这样的事,“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就“勿须再忍”了!如果谋划一件大事,就不要计较小事上的得失进退,该忍让时要忍让。当然,孔子说的“大谋”,是仁德之“阳谋”,不是缺德的“阴谋”。

  朱熹说:巧言,变乱是非,听之使人丧其所守。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

  邢昺说:此章戒人慎口忍事也。有言者不必有德,故巧言利口则乱德义。山薮(sou三声,山深林密)藏疾,国君含垢,故小事不忍,则乱大谋。

  朱熹认为“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乃小不忍也。

  邢昺提到的“山薮藏疾,国君含垢”,意为谋大事者要有胸怀,要有海纳百川、藏污纳垢却不失其大的气魄。此典出自于左丘明的《左传・宣公十五年》:…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难点在于多大是大,多小是小,这是个很主观的感受,不好量化和指标化。或许谁把握的好,就更能成就“大谋”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仁德   国君   天方   指标化   刚毅木讷   论语   孔子   小不忍则乱大谋   巧言令色   匹夫之勇   妇人之仁   藏污纳垢   变乱   朱熹   不忍   小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