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之卫灵公第十五15.23

15.2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端木赐问老师: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放之四海而皆准,终身遵循践行之,而大有裨益的。

  孔子的回答,可参见里仁篇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及颜渊篇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夫子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方式,孔子对曾参、冉雍、子贡都进行了“恕”道的引导教育。

  朱熹说: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行之。

  尹焞说:学贵于知要。子贡之问,可谓知要矣。孔子告以求仁之方也。推而极之,虽圣人之无我,不出乎此。终身行之,不亦宜乎?

  邢昺说:此章言人当恕已不及物也。“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者,问于孔子,求修身之要道也。“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者,孔子答言,唯仁恕之一言,可终身行之也。己之所恶,勿欲施于人,即恕也。

  其实《论语》中很多孔子的话,不用都做到,能择其一二心怀之、践行之,就可谓有君子之风范了。比如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读起来似乎道理浅显,但人人做到却很难。人与人交往,国与国交往,是否能达成这样的一个最基本的共识呢?纵观古今中外,人类族群之间、国家之间、党派之间的纷争史、斗争史,多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造成的,缺乏互信,都怕对方欺骗自己吃亏上当,不如主动行骗,于是尔虞我诈成为时尚,嘴上一套天下大道,背后一套歪门邪道。善念只有自己有,别人都是恶念,这是小人的思想境界。

  还是孔子那句话,君子“躬自厚”,小人薄责于人。这个世界,君子占了上风,就风清气正;小人占了上风,就乌烟瘴气。君子小人胶着难分高下时,就似雾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论语   上风   孔子   夫子   歪门邪道   恶念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   朱熹   乌烟瘴气   要道   门人   尔虞我诈   君子   小人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