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01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团队管理一塌糊涂,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

高中同学刘猛,30岁,三本毕业,在沿海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奋斗了7年,终于当上了销售部门主管。

两个月前,我拉了一帮朋友给他庆祝。

没想到,他今晚突然来找我,一见面就说:“完啦,我被炒鱿鱼了!”

我就很纳闷,就问他:“你之前干了7年销售,按说当主管应该轻车熟路啊。”

他说:“以前不当家不知道当家难,现在才知道管理团队比以前自己单打独斗难了不止100倍。”

“上个月,我围绕拿下一个大客户,开了2个小时会,工作也部署得很明白,可这月都已经快过完了,工作才完成了20%,而且好几个小子干的是驴唇不对马嘴!”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更让人生气的是,每次我都问听懂了吗?大家都说听懂了,可一干起来就走样。上个月,因为这样的事,副总已经警告我了。结果,这个月还是这样。刚才,人力资源部已经通知我离职了!”

我听了刘猛啰里啰嗦讲了半天,震惊之余,明白了大概意思,就是团队之间沟通不畅。

我给他说:“你看你讲了半天,我才知道啥意思,何况你的下属呢?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你作为领导,不知道该怎么和下属沟通。你这根本就不是个人能力问题,你在沟通中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叫‘沟通漏斗’。”

“沟通漏斗”指的是在职场沟通中,一个人最多只能把心中想的80%表达出来,但别人听到的最多只有60%;而在别人听到的60%中,听懂的却只有40%;听懂了40%,执行的时候却只有20%,每一层漏20%,就好像漏斗一样。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02

职场上下级之间、团队之间和客户之间如果陷入了“沟通漏斗”效应,会直接导致很多弊端

1.上传下达过程中信息掌握不清

我一个师兄在某局办公室工作,平时承担着大量的接待、会务和保障工作。

有一次,上级给办公室打电话,他接的,主要是关于第二天上级来局里检查工作的事。电话打了十几分钟,按照道理情况应该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

但是,我这个师兄挂电话后,才发现很多上级检查的细节没有搞清楚,给领导报告的时候,被领导批评了一顿,电话回拨过去,又让上级机关批评了一批。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高效能人士的情绪控制课》一书中说:“积极的沟通往往会为高效能人士带来高绩效。”

而我这个师兄然显然不懂得“沟通漏斗“这个效应,结果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最终还让领导和上级机关质疑他的能力。

2.影响职场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人际关系

职场上,一个人人脉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沟通能力。

就像我的这个同学刘猛一样,每次布置大项工作的时候,问下属听懂了么,他们总是点头如捣蒜。

但是,当他验收个人工作成效的时候,要不就是干完,要不就是干的是驴唇不对马嘴。

所以,作为主管,看到这种情况,谁都会发脾气,而且很容易说一些狠话、过头话,结果工作还没完成,下属就开始怨声载道。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本质上讲,这就是不懂得人际沟通中会发生一层一层往下衰减的现象,就算上级表达的再完整,员工受制于个人能力在大脑接受上也有限,再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肯定大打折扣。

所以说:“沟通是一门艺术。”不会站在对方角度沟通的人,只会恶化人际关系,从而让自己的能力水平也大打折扣。

3.核心信息遗漏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作为一个主管,如果不懂得“沟通漏斗”,在布置工作中仅能表达出80%,那么很可能会对一些核心信息遗漏,导致下属执行效率低。

小李是一家户外广告公司设计组的组长,围绕一个客户的策划方案他是这么提要求的:

①要按照客户需求创新表现的形式;

②一定要设计出三种方案,让客户有对比性;

③这个方案的目的是为客户推广新产品,要把新产品突出出来。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他围绕这三个问题讲了1个半小时,讲的也很透,但他漏掉了一个时间问题,就是告诉大家什么时间完成。

要不是副组长提醒他,他可能就忘说了,参会的副总肯定又要骂他了。

所以说,不懂“沟通漏斗”的领导,在表达上看着很全面,但很容易遗漏重要信息,从而影响效率,甚至会对结果造成很大影响。

03

学会这四个办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沟通漏斗”效应

1.沟通之前,运用麦肯锡“5W2H”原则,先列好讲话提纲

如果想减少“沟通漏斗”效应,布置工作讲话的那个人很重要。如果这个人能够100%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的话,而且表达到位的话,那么下属接收的信息也会相应更多。

这里有一个经典的麦肯锡“5W2H”原则可以用来列提纲,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信息遗漏。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就拿上次我列席地方一个公司开发新的APP的研发工作会议,就可以这样列提纲:

①是什么(WHAT)

APP研发工作会议,工作的重点内容是以立项为主,还是以攻克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主。

②为什么(WHY)

研发目的:有效提高公司的产品竞争力,节约人力、资源和资金。

可行的原因:当前总部支持,分公司内部也具备技术、人力和资金支持。

备选方案:需要三套框架设计方案。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③谁(WHO)

这项工作需要成立一个什么样的小组,具体由谁牵头来做,同时明确由哪些人来协助加入小组,确保最合适的人干最合适的工作。

④时间(WHEN)

最早什么时间开始,最晚什么时间开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这个工作。

⑤地点(WHERE)

是在总部设立研发办公室,还是在分公司设立研发办公室。

⑥如何做(HOW )

APP的总体框架模型是什么样的,具体研发的流程需要多少步骤,怎么才能采取省时省力最优的研发策略。

⑦多少( HOW MUCH)

研发APP预算经费是多少,需要多少人力资源,先在手机应用市场上投放多少进行内部测试等等。

按照这七个方面列好提纲,APP会议开始的时候,作为工作布置人,基本上会表达出关于研发工作的100%内容,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2.把握住沟通漏斗中的关键点,确保最容易遗漏的地方不会漏掉

沟通人“5W2H”原则讲的再好,沟通对象也总是会在一些关键地方遗漏。

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把握住工作的关键点,确保最容易遗漏的地方不会漏掉。

只要关键节点不出错,整个沟通就是高效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分为三步。

还是以APP研发工作为例,最后交给分公司做。总部派陈高工去分公司带团队研发,这时他可以这样做。

①弄清楚关键点

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有关键点和主要矛盾的,只要抓住了牛鼻子,就会让团队沟通更有重点。

陈高工面对的APP项目有以下几个关键点。比如:APP框架内容;APP完成时限;APP项目的难度评估;APP研发团队的基本情况。

如果不知道该从哪些角度罗列要点,“5W2H”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②有选择地沟通

有的人沟通能力强,说一遍基本上就能听明白,而且还能听出你内在的没有表达出的意思,这样的人就可以多压点工作。

有的人沟通能力弱,可能你说好几遍,他也只能理解40%,最后只能完成20%,遇到这样的员工就要更耐心些。

总之,就是要学会有选择地沟通,让团队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③反复沟通

千万不能认为嘴上说过了就可以,大家都是凡人,不可能说一遍就记得很清楚,毕竟很多人只能听到60%,而做到的只有20%。

所以,为了避免“沟通漏斗”,工作中还要利用各种时机、地点反复强调,比如吃中午饭时,电梯里碰到的时候,以确保下属确实理解意思。

通过询问,如果感觉对方不能够清晰的理解你的指令,你也可以迅速对他纠正,确保工作少走弯路。

3.学会将“沟通漏斗”倒过来,站在执行人的角度去沟通,多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有时候我们在布置工作后,肯定会预判到有部分人最后执行的只有20%。

所以,为了提高沟通效率,我们可以把“沟通漏斗”倒过来。

也就是说,我们站在执行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分析他为什么最后只能完成20%,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还是以公司研发APP为例来讲解做法。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①根据个人分工不同,只告诉他所需要干的工作即可

有的人在布置工作时,喜欢把所有需要完成的工作都告诉下属。下属疲于记录,最终导致一些关键环节没有记住。

所以,在工作沟通时,可以提前先告诉大家谁负责哪项工作,如何执行,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还有什么矛盾问题。

也就是说,精确掌握一点,概略了解全局。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②每个人习惯的沟通方式都不一样,所以用最合适的方式去和每个下属沟通

著名撰稿人元亨利说:“每个人的沟通习惯不同,我们就应该以沟通对象习惯的方式来与之沟通。”

如果他喜欢用便签的方式沟通,那你可以随时写个小纸条告诉他该干什么。

如果他喜欢对话沟通,那么你可以直接去告诉他重点工作。

如果他喜欢采用手机发信息的方式沟通,那么你看到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随时编个小信息提醒他。

总之,对待不同的人,采用他最适合的沟通方式,会更容易达成所要完成的工作。

③在合理分工好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团队内部管理

团队工作就像《西游记》取经一样,需要大家配合完成。

有人擅长编程却不擅长写文案,有人擅长写文案又不擅长销售,有人擅长销售可能在办公室又坐不住,所以人员工作要搭配好。

作为团队主管,不仅要分配好工作,还要注意工作之间的管理,这样工作一旦遇到困难,可以集中大家智慧攻克,这样反而提高执行力、凝聚力。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4.采用“敞开式对话”方式,详细了解双方需求,从而解决关键问题

很多时候,上下级之间、团队之间、客户之间等场合出现“沟通漏斗”效应,就是因为沟通信息不对称,大家没有详细了解到对方的需求,从而导致工作反复折腾。

所以,可以采用“敞开式对话”方式,选择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大家放缓对话节奏,耐下性子听对方需求,搞明白到底需要干什么,达到什么效果。

还是以做这个APP为例,需要做一个程序启动封面,把这个工作外包给一个设计公司,我们需要这个公司设计的封面非常符合APP的使用人群。这时,我们该怎么沟通呢?

①要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

在和设计公司沟通时,双方要首先集中精力弄清楚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个APP的封面到底是给哪类人看,我们到底想要呈现出什么效果、最不能接受的风格等等。

如果盲目的提一些大而空、模棱两可的需求,只会耗费双方的时间,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②充分考虑里面可能出现的困难

比如,我们预算是5万元,可设计公司完成需要7万元,大家能不能实现共赢?

我们需要设计五种画面,可设计公司只能提供三种,需要加两种就得再加钱,可预算有限,能不能达成一致?

所以,双方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③向对方详细地表明最想要的结果

有时候,围绕一个项目会沟通很长时间,不仅要找出关键问题,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还要向对方表明最想要的结果。

双方都可以围绕这个结果,进行“敞开式对话”,看看还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双方认不认可,不认可可以继续再沟通,认可的话,这个APP封面就可以设计了,这样就会让工作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提高双方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三本毕业,奋斗7年当主管,干了2个月被炒鱿鱼,只因不懂沟通漏斗

所以说,职场上下级之间、团队之间和客户之间如果陷入了“沟通漏斗”效应,会直接导致很多弊端,可以试试上面提供的四种办法,可以有效缓解“沟通漏斗”效应,提高整个团队、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漏斗   炒鱿鱼   提纲   上级   下属   效应   角度   团队   需求   关键   办公室   客户   方式   时间   体育   工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