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当祖国需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我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01

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一位89岁的耄耋老人,其颁奖词这样写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他,就是我国第一代攻击性核潜艇和战略型核潜艇的总设计师,黄旭华。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1944年,在那个山河破碎、百病积弱的年代,20岁的他一直在思考:

为什么中国那么大,却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为什么家破人亡,国人命比纸薄?为什么日本人在中国的大地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从此,黄旭华决定不再学医救国,他要学造船,科技报国。

34岁的他,带领团队投身新中国核潜艇事业。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虽然从此隐姓埋名30载,但就此制造出了一个世界核潜艇史上的“中国”速度:

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

短短不到13年的时间,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就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直到2020年的今天,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也只有6个!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成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八人之一,并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02

1924年3月,广东省海丰县乡下,一个世代行医之家,诞生了一名男婴,名叫“黄绍强”,他在兄弟姐妹九人中排行第三。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父母都是医生,希望小绍强将来继承他们的事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抗战开始,沿海省份学校统一停办。

1938年农历大年初四,刚过完年,14岁的黄绍强和大哥告别父母,走了四天的崎岖山路,赶往已迁到广东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求学。

但战事越来越紧张,黄绍强不得不辗转梅县、韶关、坪石四处求学。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1941年8月初,终于到达战时西南教育的大后方,广西桂林,并顺利通过桂林中学的入学考试。

在那里,他改名“黄旭华”,取自“旭日荣华”。

桂林学习期间,他的英语老师是当过宋庆龄秘书的柳无垢,数学老师是代数名师许绍衡。

1944年,豫湘桂会战打响,战火烧到了桂林。

黄旭华几经辗转来到重庆,进入国民政府为流亡学生开办的大学特设先修班。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同时收到了中央大学航空系和国立交通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的录取通知书。

战乱中他亲眼目击过日军的舰艇毫无顾忌地炮击沿海城市,于是他选择了造船专业。

在这里他得到了辛一心、王公衡、叶在馥等一大批造船大师的耳提面命。

1949年,黄旭华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开始从事民用船舶和战斗舰艇的设计研究工作,为日后从事核潜艇的研制奠定了深厚的专业基础。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03

1958年,聂荣臻元帅起草了《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寄希望苏联的技术援助。

然而,傲慢的苏联人却拒绝提供任何帮助。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毛主席一声令下,研制核潜艇的“09”工程诞生了,中央组建了29人的造船技术研究室。

1958年,曾参与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黄旭华被秘密调往北京,参加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论证与设计。

当时所有关于核潜艇的资料都是核心机密,他甚至连核潜艇什么模样都没见过,一切全靠自己摸索。

34岁的黄旭华,带领大家逐渐拼凑核潜艇的概貌,通过大量计算和反复论证,仅用三个月就提出了五个艇形方案。

然而,核潜艇是这样吗?谁也不敢肯定。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偶然机会,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的玩具模型,黄旭华如获至宝。

他把玩具拆开、分解,发现玩具里密密麻麻的设备与他们构思的核潜艇图纸基本一样。

原来,任何尖端的东西都是在常规设备发展起来的,从此,更加坚定了黄旭华的信心。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艇型是“水滴型”,而研制这种艇体构造,通常分三步:

先把核动力装置装在常规潜艇上,建造水滴型常规动力潜艇,再把两者结合成核动力水滴型核潜艇。

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黄旭华大胆提出,三步并成一步走。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艇型虽然确定,但也仅仅是个图纸和模型。

万里长征其实才走开了第一步,但是有了第一步,就会有后来的第二步、第三步……

04

核潜艇的稳定性参数、弹道参数、管线参数和设备参数众多,计算数据量相当巨大。

当时没有计算机,只能运用算盘,对三角函数、对数等各种复杂和高难度的运算公式和模型进行计算。

为了保证数据精确,每一组数字由两组人一起计算。为了一个数据,“噼噼啪啪”的算盘声,经常一响就是一整夜。

黄旭华至今保留着一把“前进”牌算盘。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核潜艇上的设备、管线数以万计,怎么才能确保导弹在发射瞬间潜艇的重心稳呢?

黄旭华采用最原始的办法:每个设备进艇时,都得过秤,记录在册。

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

正是这样的“斤斤计较”,使得这艘排水量达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一模一样。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黄旭华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1974年8月1日,这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1988年初,中国核潜艇准备挑战300米深潜。但极限深潜高度危险,稍有不慎,艇毁人亡。

1963年4月,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原本预计的极限深度是300米,结果到了190米发生事故,潜艇就葬身海底,129名艇员全部遇难。

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黄旭华对艇上所有官兵进行了动员,很多人还是将信将疑。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64岁的黄旭华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跟你们一起下去!”

1988年4月29日,是中国核潜艇首次进行300米深潜试验的日子。

随着这艘庞然大物渐渐潜入水中,先是10米一停,再是5米一停,接近300米极限深度时,1米一停。

钢板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发出“咔嗒”“咔嗒”的响声。

但黄旭华指挥若定,全神贯注地记录和测量各种数据。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核潜艇完好无损的浮出水面,300米深潜成功了。

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05

1956年元旦,黄旭华出差到广东,经组织批准回了趟海丰老家。

临走母亲送别他,留下了简单几句期盼:“三儿,你从小就离开家,那时候战争纷乱,交通不便,回不了家,现在解放了交通恢复了,父母老了,希望你常回家来看看。”

黄旭华流着眼泪满口答应了母亲。

但他没想到,这一离别,就是30年。1988年,再相会时父亲和二哥都已去世。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这30年,家里人只知道他在北京,不知道在什么单位、什么地址,干什么工作,只知道145这个信箱号码。

直至父亲离开人世,依然不知道他的三儿子到底在做什么。

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刊登长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详细介绍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

黄旭华把文章寄给广东老家的母亲。文章中虽只提到“黄总设计师”,但文中提到了他的妻子李世英。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老母亲流着泪,看了一遍又一遍文章,她终于知道三儿子这些年在做什么了。

老母亲赶紧召集一家老小,郑重地告诉他们:“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谅解,不要再埋怨他。”

这一句谅解的话,黄旭华整整等了30年。

有人问黄旭华忠孝是不是不能双全?

他是这样回答的: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这是2014年词作家阎肃为黄旭华写的词。

这也是黄旭华一生的真实写照。

21岁弃医造船,30载尽忠未尽孝,64岁深潜300米:核潜之父黄旭华

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已。

黄旭华,国之重匠,天下无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造船系   苏联   核潜艇   算盘   广东   潜艇   水滴   中国   常规   设计师   父母   参数   国家   数据   设备   体育   黄旭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