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与老友闲谈,问“关公姓什么?”,结果却无人答对

毛泽东与周谷城,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共和国的创始人,一个是知名的政治活动家和著名历史学家,他们都是出生于湖南湘江畔,彼此对外均称对方是自己的老朋友。从1921年春,他们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相识,到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二人交往的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而他们彼此结下的深厚情谊,也在此后一直被传为佳话

1958年毛主席与老友闲谈,问“关公姓什么?”,结果却无人答对


初次相识

周谷城祖籍湖南益阳,1898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里,7岁时进本村小学堂读书,15岁考上中学。当时因为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的课程也设置得新鲜起来,这对于一个渴求知识的农村青年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功课上,但同时他又有充满活力的交际才能,所以周谷城很快就成为了同学们当中的佼佼者。那时的周谷城对英语很有兴趣,于是就组织了一个英语学会,并自封为会长。

他喜欢古文,熟读很多名著,所以常常把读过的《史记》、《汉书》等里面的一些艰深难识的字句引用在自己的文章里。老师批改他的文章,有时遇到引用的这些字句,也不得不查查字典。好在周谷城的文章比较清顺,教过他的杨昌济等老师当时不仅不批评他,有时还要表扬他几句。

18岁那年,周谷城从中学毕业, 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周谷城的大学生活,几乎一直都是在新文化运动的火热斗争中度过的。那时的他一边积极投入运动,一边利用罢课时间继续阅读书籍,他认为“读书要靠自己”。

1921年春天,距离毕业的时间还有半年的时候,周谷城就提前走出学校,来到湖南长沙省立第一师范,任英语兼伦理教员。当时毛泽东在一师附小任主事主任,由此二人便认识了。并且因为二人的爱好、志向等很多方面都一致,所以他们之间的接触也越来越多。

二人都很喜欢读书,也勤于思考,喜欢新思想、憧憬新生活闲暇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在一起畅谈国事、天下事。一次,毛泽东在周谷城的宿舍看到他书架上的《资本论》时,惊讶地问他:“你读这种书,不怕引起麻烦?”周谷城笑着回答他:“现在国共合作,怕什么?”

1958年毛主席与老友闲谈,问“关公姓什么?”,结果却无人答对


从那次之后,共同的强烈爱国心,把这两位热血青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他们之间来往更加密切,经常在课余饭后互相造访,或在卧室促膝交淡,或散步于校园和田野上。在交谈中,周谷城感到自己深受启发和教益。

毛泽东不仅经常送一些共产主义的书籍给周谷城阅读,还邀请他一起去给工友们演讲。一次,毛泽东赤足穿草鞋,裤脚卷到了膝盖上面,在讲台上用手势向工人演讲。他的这一番形象和炽热的讲话,一直印在周谷城的脑子里,也对他后来参加农民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毛泽东去到了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1925年春天,周谷城陪同一位老同学去看国民革命后的新广州,得知他到来的消息后, 毛泽东连忙赶到周谷城的住处探望。

毛泽东希望他能留下做讲习所教师,但当时周谷城考虑到长沙一师教员的身份,没有答应。一个星期之后,两位朋友再次分开了,周谷城回到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不久后,毛泽东也来到了长沙,二人再次相见,倍感亲热,周谷城还参加了湖南省农民协会,任顾问,兼农民运动讲习所讲师。1927年春,随着国民革命形势的高涨,周谷城来到了武汉,在邓演达主持的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做整理农民运动材料的工作。

邓演达离开武汉后,周谷城又接受毛泽东的要求,来到全国农民协会工作,任宣传干事。后来,毛泽东到湖南去组织秋收暴动,周谷城便选择去往上海。二人这次分别,一直到18年之后才再次重逢。

1958年毛主席与老友闲谈,问“关公姓什么?”,结果却无人答对


走上不同道路

刚来到上海的时候,在友人的帮助下,周谷城去到了国立劳动大学教育系任教,暂时了解决生计问题。但因为他宣传进步思想,很快就遭受到了种种怀疑和压力,最后被迫离开了劳大。

此后在黑暗的旧上海里,周谷城举目无亲,生计没有着落,无望之下,在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工作的老同学周予同,介绍他去《教育杂志》写文章,以领取稿费糊口。谁料好景不长,周谷城刚写了两篇文章,拿到20元的稿费,就遭到胡适的攻击。

就这样,他的生活来源又被切断了。尽管如此,周谷城却依然坚持写作,并出版了许多文章。

大革命失败后,周谷城开始了新的探索,他来往于长沙、武汉、广州和上海等地。1930年秋天,他来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 除了教中国社会发展史以外,还讲授社会科学名著选读。同时,他仍继续创作,以图改造中国的现状。

但周谷城的爱国活动很快就引起了学校的注意,并指责他无视校规,最后被迫离开了广州中山大学。1932年秋,他来到了上海暨南大学任教授,兼史地系主任,一直到1942年春。

1942年,周谷城离开上海到重庆。次年9月,他接受复旦大学章益校长的邀请,来校任史地系专任教授。

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毛泽东接受蒋介石邀请,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从延安飞抵重庆,开始了43天的国共和谈。得知毛泽东先生来了,周谷城猜测文化协会一定会有欢迎活动,便立即去打探消息。

1958年毛主席与老友闲谈,问“关公姓什么?”,结果却无人答对


果真如愿了,毛泽东周谷城这两位阔别了18年的老朋友,终于在山城渝市相见。周谷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曾说:“当时毛主席着蓝布衣,我跑上前去握住他的手,他带着湖南腔问:‘你是周谷城先生吗?一十八年了。他拿着我的手未放,眼睛里似有泪珠。我说:‘是的。主席以前身体有些不适,近来怎样?’ 我的说话声音也有一点颤动。 主席说:‘我这个人,生得很贱,在家里有饭吃,便要生病,拿起枪,上山打游击,病也不生了。’”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是一位拥兵百万、雄踞一方的共产党领袖,而周谷城则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学教授,两人在各自选定的生活道路上,矢志前行,但都各有所为。周谷城在解放后曾说:“大革命后,我怕死,所以做了学问。”言下之意,如果不怕死,那他也不只是个大学教授了。

随后,周谷城随复旦大学迁回上海。在上海,他继续投入爱国运动,积极参加反对内战的斗争,还曾和众多民主人士联名签下反对的宣言。

没多久,周谷城就被撤去了历史系主任的职务,并被禁止公开发表爱国言论,也不准与学生开座谈会。但周谷城并没有因此屈服,反而积极参加迎接上海解放的各种活动

1949年4月26日,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强行逮捕了周谷城,经过学校的多方交涉,才将他保释在外。但却失去了行动自由,被监视在家,随传随到。 直到5月26日上海解放, 周谷城才真正获得了自由。

5月27日,周谷城去信北平向毛泽东祝贺。 6月28日,毛泽东复信说:“谷城先生:得书甚慰,如见故人。革命高涨,大家都是高兴的。前途尚多困难,唯团结最大,多数民众,方能战胜帝国主义的反抗。”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当上了国家的领袖,周谷城还是一介书生,教书谋生,继续执教于复旦大学,曾兼任教务长。1949年9月,他以民主党派人士的身份,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随后,他便继续从事学术研究,也发表了许多堪称凤毛麟角的论著。周谷城在史学、逻辑学和美学诸方面的探讨,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不过,毛泽东还是很念旧的,虽然日理万机,但他还是总想到周谷城。

1958年毛主席与老友闲谈,问“关公姓什么?”,结果却无人答对


新中国成立后的交往

从1956年至1965年,毛泽东先后与周谷城见过6次面。毛泽话题广泛,言语风趣,所以每次大家一起谈话时,气氛都十分和谐轻松。

一次,周谷城去北京参加一个会议。毛泽东得知后,便请他去中南海露天游泳池一道游泳。二人来到泳池旁时,毛泽东问周谷城:“你能游泳吗?”“少年时在自己家乡的小河里或池塘里,也可以浮游几十码。不知现在还游得起否。”

毛泽东邀他“试试看”,然后自己先直接下了水,而周谷城却从浅水一端下。尽管工作人员给他拿来浮圈,但他仍不愿意越雷池半步。毛泽东看到后,朝他喊道:“来呀!”周谷城则诙谐地说:“我既不能深入浅出,也不能由浅入深。”

二人游泳完之后,毛泽东拿出了一本大字线装本《汉书》,翻到第五十六卷《赵充国传》,指着其中的一段文字, 亲切地对周谷城说:“这个人很能坚持真理。他的主张最初赞成者只有十之一二,因坚持真理,后来得到胜利,赞成者有十之八九。真理的贯彻,总要有一个过程,但要坚持。”

由于毛主席的信任和鼓励,周谷城在此后,连续发表了有关逻辑学和美学方面的独到之见,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两次大争论。毛泽东对逻辑学也怀有浓厚的兴趣,曾称赞周谷城说:“关于逻辑,你说得最明确。”

他们两人之间的交谈,虽然并无一定的主题,但也往往会有新意出现。一次,在谈到革命的曲折的过程时,毛泽东感叹地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他对自己革命历程的总结。周谷城听后也很有些感触,他讲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有时候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1958年毛主席与老友闲谈,问“关公姓什么?”,结果却无人答对


毛泽东反问说:“什么意思?”周谷城解释说:“成功者易于骄傲、腐败、争权夺利呀!”毛泽东沉吟片刻,立表赞同:“你讲得对。”

两人之间几乎都是一些闲谈,所以话题也就纵横无边,想到什么说什么。一次,毛泽东突然说道:“我不想当主席了。”这是自言自语,周谷城不明就里,没有接话。毛泽东又接着说:“有人说我可以去潜心研究党务,指导国家和世界。你说呢?”

这是个问句,周谷城不知该如何回应,沉默片刻后他说道:“怕不好吧。”毛泽东追问道:“为什么?”这次周谷城没有犹豫,他说:“恐怕人民不答应,人民习惯于喊‘毛主席万岁’。”这下轮到毛泽东不吭声了,两人坐着,很长时间没有声音。

过了很久,毛泽东长叹一声:“我有这么一个想法,你又不同意。” 这段对话让周谷城很紧张,回到家里后,他辗转反侧,还在思量这段对话,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毛泽东是否接受、满意。

许多年后,周谷城才肯定地说:“我的话,恐怕毛主席是听得进去的。” 关于周谷城与毛泽东的关系,外人很感兴趣,周谷城也不避讳。他在课堂上也曾对学生们讲起他和毛泽东一起游泳、吃饭的逸事,常常赢得一片羡慕的目光。

而毛泽东对于自己和周谷城的关系也很看重。1949年,政协会议召开的时候,周谷城作为民主人士参加。会议间隙,毛泽东派人跟他联系,转告让他在北京多住两天,并带给他100块钱。这在当时还是挺多的。不过,周谷城没有听毛泽东的意见,会议结束后就回上海了。

有一次,毛泽东来到了上海,打电话邀他前去饭店聚会。二人说着话,上海市副市长许建国进来了。周谷城忙起身,毛泽东也站起来,没等许建国开口,毛泽东便指着周谷城对他说:“周谷城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了,我认识他,比认识你们早得多。” 许建国连忙点头表示赞同。

1958年毛主席与老友闲谈,问“关公姓什么?”,结果却无人答对

听到毛泽东提到了他们二人早期的交往,周谷城联想到了使他悔恨莫及的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时,他没有和毛泽东一起去湖南组织秋收起义的事情。于是满含愧疚地插话说:“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 我怕死。”

没等周谷城说完,泽东便连连摇手,大声说道:“没有人怪您!没有人怪您!”周谷城后来曾撰文回忆,从这次相见中,得知毛主席对他那次未去湖南而来上海的行动并没有介意,“足证他对我的不安心情是完全了解的”。

随后,饭店小礼堂安排了文娱节目。毛泽东走进小礼堂,见舞台前放着两张大沙发,是让他和陈毅坐的,但毛泽东却不坐,而是和周谷城等人一起,坐在中间一排小椅子上。他幽默地说:“我们甘居中游。” “这里中游好,能看得清楚些。”周谷城也点点头接口说道。

从那以后,毛泽东一来到上海,就会把周老邀去见面聚会。

“超出寻常”的一次畅谈

1958年1月的一天,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毛泽东突然派自己的专用飞机到上海,把周谷城等人一起接到杭州西湖刘庄。来到住处时,他们发现毛主席竟已经早早等候在了门口。

他们一行人被毛泽东请到了西湖岸边,一面共进夜点,一面谈论学问。看着眼前这几位老朋友,毛泽东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便问道:“你们知道关公姓什么吗?”

这一问题,让在场的其他人感到有些意外,周谷城试探着回答:“难道不是姓关吗?”毛泽东听到他的回答,一边笑一边摇头。在座的人都是知识学问十分渊博的学者,没想到却被毛主席这么一个问题给问住了。随后其他人又给出了一些答案,但都是错误的。

1958年毛主席与老友闲谈,问“关公姓什么?”,结果却无人答对

这时毛泽东才解释说:“关公可不姓关……”原来当年“关公”为民除害后逃去了潼关,结果被守将拦了下来,询问他姓名,他抬头一看到“潼关”二字,才说自己姓关,并给自己起名叫关云长。

毛泽东曾在看《三国演义》时,查阅了很多相关书籍,曾看到过“关云长”不姓“关”,而是姓“冯”,原本的名字叫“冯贤”。在冯仁鸿撰写的《中华冯氏源流史》中,也认为“关云长”应该就是姓“冯”,只是“指关为姓”之后,才换了名字。

不过这些史料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毛泽东突然提出这一个问题,也并不是要跟几位学者探讨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只是想要打开话题,活跃一下氛围。在场的几位学者们听到毛泽东的解答之后,也都笑了起来,大家之间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周谷城自然明白毛泽东的真实用意,不禁感到十分佩服。就这样,几人一直聊到了第二天凌晨三点才互相道别。

1965年,周谷城受邀来到西郊的一个旧式别墅里,毛泽东当时在这里居住。一进门,毛泽东就起身,笑着对他说:“又碰到了。”这四个字,是毛泽东每次见到他时,总是会说的第一句常用语,仅仅几个字却透露出不寻常的亲切和自然。

二人握了手之后,便再次开始了漫无边际,没有定题,随心所欲的畅谈。能够和毛主席进行这种对等的畅谈,恐怕也只有深厚学术功力的周谷城才能胜任了。也只有在缕缕乡情之中,才使这种畅谈充满温馨和情致。这是二人一次心情舒畅,又十分特别的一次交往。

1958年毛主席与老友闲谈,问“关公姓什么?”,结果却无人答对


周谷城在毛泽东八十岁寿辰时,曾专门撰文回忆起这段往事,他写道:“万万料想不到,这竟是最后一次。这一次后,再也没有机会亲聆他的教益了。”

后来在那段特殊时期,周谷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长时间处于十分艰难的处境。直到1968年11月,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出“周谷城的《世界通史》还没有写完,书还是要让他写下去。”之后,他才得以恢复正常生活,这也算是毛泽东对老朋友的最后一次关照了。

1976年9月,毛泽东与世长辞。周谷城不仅为失去这位党和国家的英明领袖而悲痛不已,更为失去曾给自己多次教诲的老朋友而伤感。为了表达对乡亲友人的沉痛思念之情,他在悲情难耐之下,写下了一首名为《哀悼毛主席逝世》的诗词。

这首诗,字字句句表达了周谷城当时对毛主席的深厚情感,和他对继承毛主席遗志的坚强决心。

晚年的周谷城,常常会对自己的儿子说道:

“我自始至终都认为毛主席是伟大的,我和毛主席是有感情的,这辈子毛主席能够把我当作朋友,觉得蛮光荣、蛮骄傲、蛮自豪。毛主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中国,从一个世界级领袖人物来看,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和毛主席的人品、人格以及他的伟大来比拟。”

1958年毛主席与老友闲谈,问“关公姓什么?”,结果却无人答对

谈到与毛泽东闲聊的事情时,周谷城总是会说:

“主席是一个很健谈的人。他日理万机,希望有人同他闲聊来调剂生活。由于他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人们对他难免有敬畏之感。我因过去与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共过事,关系密切,感情深厚,同时我们两人都喜欢古今中外的文史哲,兴趣广泛,可以天南海北地谈,所以他很喜欢跟我闲聊。当然我们也谈政治、国家大事。”

周谷城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学者,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因此才会深得毛主席的喜欢。而毛主席也没有给予他过高的地位,从这个层面上讲,二人也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周谷城和毛主席年轻时相识,一起共过事,友谊走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时光。他们不仅是志同道合的至交好友,也是共同为革命奋斗的战友,细细品味他们之间的故事,给人启迪尤深。

1958年毛主席与老友闲谈,问“关公姓什么?”,结果却无人答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谷城   潼关   中山大学   复旦大学   逻辑学   爱国   长沙   湖南   武汉   广州   老友   上海   老朋友   深厚   说道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