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孟晋《汉字的故事》| 一字之师

“一”是汉字中书写起来最简单的字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都差不多是一个样子。

张孟晋《汉字的故事》| 一字之师

​虽然简单,但是它对于汉字和整个中国文化来说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古人一直都觉得“一”字中包含有深奥的道理,《老子》中就曾经提到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和条件生成了“一”,当然,这个“一”是个抽象概念,概括地指出了世间作为基础层的那部分事物,我们可以说是“第一层”;然后是“第一层”生成“第二层”,“第二层”生成“第三层”。随着级别的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形成了我们今天世界的这个模样。

张孟晋《汉字的故事》| 一字之师

​事实上,在古代的文献里绝大多数场合是把“一”当作数字来用的。“一”是最小的数字,因此也可以表示一种极端的情况。比如,老师教学生要教他们识成千上万的字,但是在关键的时刻或诗文中关键的地方教人懂得或使用一个字,就堪称老师,这就是所谓的“一字之师”。读书时粗心读错了字,得到别人的纠正,也是“一字之师”。

张孟晋《汉字的故事》| 一字之师

​在宋代陈辅之的《诗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杨诚斋和自己同屋的朋友谈及《搜神记》的作者——于宝,一个小官吏走进屋子对他说“大人,您说的不对,不是‘于宝’,而是‘干宝’。”杨诚斋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于是这个官吏把《韵书》取来给他看,在“干”字下面有一行注释:“晋有干宝。”杨诚斋非常高兴,说:“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古时候,还有不少在写作和修改诗词时受到点拨的“一字之师”故事。

张孟晋《汉字的故事》| 一字之师

​在《唐诗纪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有个僧侣名叫齐已,他对写诗作文很感兴趣。听说郑谷对于诗文很有研究,他就带着自己写好的诗稿去拜访郑谷,希望得到郑谷的指教。


齐已把诗一篇一篇地拿给郑谷看。郑谷边看边读,读着读着,看到一篇名为《早梅》的诗,他停了下来,沉思不语。


想着想着郑谷不由自主地读出声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然后转过头来对齐已说:“梅花开了数枝,就不算早了,这样你前面想用深雪来说冬天还没有完全过去就不行了。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更好一些。”

张孟晋《汉字的故事》| 一字之师

​齐已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叫道:“您改得太好了!不愧是我的‘一字之师’啊!”然后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来源:张孟晋《汉字的故事》第五十八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汉字   小篆   诗稿   故事   诗话   同屋   僧侣   官吏   自然规律   古时候   诗文   老子   关键   老师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