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拿破仑走向溃败的真相

现在大家都明白一八一二年法军溃败的原因。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拿破仑走向溃败的真相

​谁也不会争论,拿破仑法军之所以溃败,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深入俄国腹地时间太晚,又没有做好过冬准备;另一方面是由于法军焚烧俄国城市,引起俄国人民同仇敌忾,因而决定了战争的性质。


但是,一支由最优秀的统帅所指挥的世界上最精锐的八十万大军大败于一支由经验不足的统帅所指挥的人数只及一半而又缺乏作战经验的俄军之手,只是由于这个原因,这在当时谁也没有预见到,而现在却是十分清楚了。


当时不仅没有一个人预见到,俄国方面还始终竭力制止唯一能拯救俄国的办法,法国方面虽有拿破仑的作战经验和所谓“天才”,却千方百计要在夏末推进到莫斯科,也就是一心一意自取灭亡。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拿破仑走向溃败的真相

​在有关一八一二年战争的历史著作中,法国作者很爱说,拿破仑当时就感觉到拉长战线的危险,他寻求决战,他的元帅们也曾劝他在斯摩棱斯克停止进攻。


他们还提出其他论据,证明当时已看到战争的危险。


俄国作者则更爱说,战争一开始就有引诱拿破仑深入俄国腹地的苦战计划,有人说这计划的制订者是普法尔,有人说是一名法国人,有人说是托里,有人说是亚历山大皇帝本人,并提到一些暗示这种作战方法的笔记、方案和书信。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拿破仑走向溃败的真相

​不过,所有这些暗示,不论是法国方面的还是俄国方面的,现在重提都只因为事实证明它们是正确的。


如果没有发生那些事,那么这些暗示也早就被人遗忘,就像当时流行而现在被否定的成千上万彼此矛盾的暗示和推测一样。


任何事件的结局总有许多推测,不管事件结局如何,总有人说:“我早就说过会有这样的结果。”但他们完全忘记,在无数推测中还有许多截然相反的意见。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拿破仑走向溃败的真相

说拿破仑早就意识到拉长战线的危险,说俄国人早就想诱敌深入,这显然都是史学家的牵强附会,他们把这种推测强加到拿破仑和他的元帅们头上,又把那种作战计划强加到俄国将领头上。


事实完全驳倒了这种推测。


在整个战争​期间,俄国方面不仅从无引诱法军深入俄国腹地的企图,而且从法军一侵犯俄国起就竭力阻止他们前进,拿破仑不仅从来没有害怕过拉长战线,而且把自己每推进一步都看作胜利,也不像以往作战那样要求速战速决,而是缓慢地进行战斗。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拿破仑走向溃败的真相

​战争一开始,我们的军队就被切断,而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就是使他们会合起来。如果我们存心后退和诱敌深入,那么,军队会师就没有好处。皇帝御驾亲征是为了鼓舞士气,保卫每一寸俄国土地,可不是为了后退。


根据普法尔计划建设规模巨大的德里萨阵地,也不是打算继续后退。军队每后退一步,皇帝都要责怪总司令。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拿破仑走向溃败的真相

​皇帝不仅不能设想火烧莫斯科城,甚至不能设想让敌人占领斯摩棱斯克。我军会合了,皇帝气愤的是没有在城外打一次大仗就让斯摩棱斯克沦陷和焚毁掉。


这是皇帝的想法,而俄国将领和俄国民众一想到我军后撤到腹地就更加气愤。


拿破仑切断俄军,深入俄国腹地,放过几次会战的机会。八月间,拿破仑在斯摩棱斯克一心考虑着怎样继续前进,虽然我们现在明白,正是法军的继续前进导致了它的灭亡。


来源: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第三卷第二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拿破仑   托里   托尔斯泰   俄国   莫斯科   诱敌深入   俄军   战争与和平   作战   法国   统帅   腹地   战线   暗示   军队   皇帝   真相   走向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