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易经》注释《道德经》第一章(三)

或许您早已疑问,如此简单的太极规则(对立、统一、互化),老子为何不在《道德经》开篇明确指出?因为太极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曾经遗失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具备明确指出的文化基础。虽然《系辞传》中对“太极”有所记载,但仅记述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文化与殷商占卜决疑制度间的莫名关联。而在魏晋玄学产生之前,中国人对伏羲易学的认识偏重象数,尤其是在两汉时期这种情况尤为严重。

两汉研习易学的流派主要有三个,一是汉初施行的黄老之术。而黄老之术源于上古黄帝与春秋老子,故名黄老。

汉初,黄老之术的主要推动者是汉丞相萧何与曹参,但因特殊的历史原因黄老之术在独尊儒术后便被束之高阁,若没有马王堆《帛书老子》的出土,黄老之术的真实面貌恐怕永远无法揭晓。本书阐述的便是汉初消亡的黄老易术。

二是以孟喜、京房为代表,注重象数的孟氏易学。因孟氏易学提出“阴阳灾变说”,应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故为两汉期间的官方易学。

三是以费直为代表,注重义理的费氏易学。但因费氏易学反对“阴阳灾变说”,不为两汉朝堂所容,亦称民间易学。

“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天不但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亦能感应上苍,赐下相应的祥瑞或灾异。也就是说,“天人感应说”认为天生异象,如发生地震、火灾、流星、祥瑞等怪异之事,均是上天与人世的交感,如董仲舒本人所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孟氏易学不但利用《周易》大讲阴阳灾变,迎合天人感应。解《易》风格也迎合其势,偏重象数,不但将八卦视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还使用“马”代表《乾卦》中“健”的意义,使用“牛”代表《坤卦》中“顺”的意义。

总之,孟氏易学服务的对象是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由汉儒董仲舒创立的“帝制神学体系”。而费氏易学解《易》风格颇似孔子,注重义理,既注重现象下隐藏的自然本质。但生不逢时,直至东汉孟氏易学势微,费氏易学才逐渐兴盛。经学家陈元、郑众、马融都学习和传授费氏易学,马融不但为费氏《古文易》做“传”,并将其传授给弟子汉代经学大家郑玄。郑玄以此传承作《易注》。魏晋玄学家奠基人王弼也为之作注,费氏易学方才大兴。

但“王弼扫象”虽然一扫孟氏易学重象不重理的学术弊端,却未能诠释《易》理。一者王弼英年早逝,只活了二十三岁。二者解《易》的基础“上古三图”失佚已久,直至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著名道家学者陈抟游学游峨眉山期间“太极图”“河图”“洛书”才得重现世间。百余年后,“太极图”传至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手中,濂溪先生周敦颐作《太极图说》,不但开宋明理学之端,还将王弼通过“义理”解《易》的思路发挥到了新的高度,提出“圣人与天地合其德”的学术观点。既圣贤品德取法天地,效法自然的学术观点。明朝大儒王阳明为证此理格竹,试图窥破竹中隐藏的万物创生之理,却未能如愿。后文将为大家讲述便是对古学“格物致知”的再次尝试,因为今时不同往日,在现代科学的帮助下物之理虽未能诠释,但天文之理,尤其是太阳系的运行原理早在四百年余前便已被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揭晓。如果华夏祖先所言不虚,万物创生之理一致,那么太阳系的运行原理就应当符合古理太极,“统一”“对立”“互化”三规则。

首先,如何明确天地未分之前“有物混成”的创生状态?关于此点,《庄子·庚桑楚》中有所记载:“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

据庄子记载,老子解惑南荣趎时曾经提及自然的创生之理。说,具有实在的形体但却看不到边界的事物是空间,具有成长却见不到始末的事物是时间。时空中存在着生,也存在死;存在着出,也存在入。但万物产生与消亡过程无迹可查,这就是天地之门。天地之门既存在又不存在,万物也出自这种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状态。“有”不可能使用“有”来产生“有”,“有”必然出“无有”,有与无共生的状态。

是不是觉得老子的阐述不可理喻?千万不要着急上火,因为矛盾体共生的状态莫说你我,就连伟大的爱因斯坦都未能释怀。因此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领袖波尔关于“波粒二象性”的讨论结果是——上帝不掷骰子。致死都不愿承认,微观世界中存在着既是波动,也是粒子的叠加现象。

但事实证明爱因斯坦错了,否则量子力学不会至今屹立不倒。

易学到底有多神奇我现在告诉您也不会相信,即便相信也是知其神不知其所以神的迷信。更加不是本书的初衷。本书的初衷是完成墨家“明鬼天志”的遗志,使用现代科学理论阐明中华民族的祖先之理,秉承天地意志,建立起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现代文化理念。在这个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周敦颐   董仲舒   道德经   易经   天门   爱因斯坦   王弼   灾变   太极   义理   两汉   易学   天人   注释   感应   老子   代表   天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