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四书五经之《大学》(七)

立卦之数“参天两地而倚数”中的“参天两地”不难理解。

参者,三也。

两者,二也。

天者,上下四方,空间。

地者,古往今来,时间。

参天两地指三空间两时间,仅此。

但为什么天地的话题困扰了中国人数千年之久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解释太多,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个哈姆列特,那一千中国文化人口中就有一千个关于天地是什么的答案。

闲谈四书五经之《大学》(七)

莎士比亚


孔子删书的初衷也是因为春秋时期礼制混乱,可使天下长治久安的礼节与法度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因此孔子秉承“述而不作”的著作理念,对始于尧舜轻赋爱民的治世宗旨,续于周文王与周武王父子的宪章法度,不添加任何观点加以整理与保存。也因此孔子删定的《春秋》只记录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与大概经过,不做任何背景阐述与点评。如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谁继位,谁杀了谁,哪一国兴兵讨伐了哪一国。《左传》中的背景讲述则是鲁国史官左丘明的个人发挥,与孔子无关,所以《左氏春秋》是传(注释文章的一种文体)。如鲁隐元年五月,发生在郑国的一桩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在《春秋》中就只有九个字——“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但《春秋左氏传》却对这桩历史的事件来龙去脉与人物关系交代的一清二楚。


闲谈四书五经之《大学》(七)

现行的《春秋》多指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的《春秋左传》


《春秋》中孔子首先记录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夏五月”,既鲁隐公元年五月,公元前七二二年五月。之后便是事件的主要经过“郑伯克段于鄢”。“郑伯”指春秋时期今河南新郑一带郑国的君主;“克”指克敌制胜,打败的意思;“段”则是人物名称;“鄢”是地名,春秋时期郑国的一座城池。“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是说,鲁隐公元年五月,郑国的君主在一个名为鄢的地方打败了段。在孔子的记述中事件的来龙去脉就这么简单,不但连郑国的君主叫什么,甚至连他与另外一个人物段的背景关系都没交代。因此有人说若没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注解《春秋》的传记文体,孔子所作的《春秋》根本没人能看得明白。而《左传》中的记载就非常全面,事件的大概经过是郑庄公寤生,也就是《春秋》中所说的郑伯,与自己的母亲武姜和弟弟叔段,为了争夺郑国的君主之位,上演了一场手足相残的历史悲剧。脍炙人口的“多行不义必自毙”便出自郑庄公寤生之口。


闲谈四书五经之《大学》(七)

同室操戈的郑庄公与公叔段

孔子为什么不记载“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因为“道可道,非恒道”,道理或事件一旦经人之口传颂就会走样儿,产生偏颇,不再是事件的本来面目。如同坊间口口相传的故事,随着传播次数的越来越多,距离真实的原意也越来越远。因此孔子“述而不作”,不但只转述前人的学说,不添加任何内容,还删减的很多重复的内容。比如伏羲易学,传说中夏启王朝记载易学的著作名叫《连山》,有八万言。商汤王朝记载易学的著作名叫《归葬》,有四千三言。再加西周王朝的《周易》。如果这三本著作记载的都是伏羲易学,那么内容肯定会有偏差,因为字数就不同。于是乎真相变得扑朔迷离,人们开始争论这三本注释易学的著作到底哪本是真,哪本是假?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问题,作为中华文化的群经之首,易经文化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民俗与法制无一不源于易。


闲谈四书五经之《大学》(七)

被中国人视为“大道正源”“群经之首”的易经文化

但其实《连山》《归藏》《周易》间不存在真假,无非是不同人在讲述同一件事。如同后世对《红楼梦》与《三国演义》不同版本的注释,解者不同,书中的内容自然也会不同。这因为人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或迫不得已的添加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如《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什么要将刘备集团描写的相对出彩?因为孙曹刘三家当中刘备集团更正统,与汉室刘家的关系更近,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不可能放任赞扬乱臣贼子曹魏的文章大行其道。同理,春秋时期为何礼崩乐坏?因为生出问鼎之心的诸侯们迫不及待的想要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于是把世间的礼法篡改的面目全非。


闲谈四书五经之《大学》(七)

问鼎中原

但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天下的文人胜心难诛,如王阳明所言圣人之道本以具足,但文人胜心难诛,总要想方设法的添加自己与与众不同的见解。于是内容越写越多,原本寥寥数语便能说清楚的简单道理总是洋洋洒洒的要写个上万言,总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千古留名。写着写着便把看书的人都写糊涂了,开始似乎是看明白了,但看下去又明白了……孔子对此深恶痛绝,于是秉承“述而不作”的理念开始删书,不想却适得其反,验证了老子不上贤使民不争的警告,反倒开启了百家争鸣的春秋乱世。


闲谈四书五经之《大学》(七)

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老子

俗话讲“侠以武乱禁,儒以文乱法”,简单的说些儒以文乱法的例子,就比如郑庄公寤生与胞弟公叔段争位这件事吧,脍炙人口的“多行不义必自毙”便出自郑庄公寤生之口,左丘明之笔。但后世某些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名正言顺与对手的大逆不道,便经常会把“多行不义必自毙”挂在嘴上,于是顺理成章的将同室操戈的郑庄公寤生塑造成正义之士。但其实郑庄公寤生做了什么?他眼睁睁的看着母亲与弟弟犯错,不但不劝阻还推波助澜,挖好了坑儿等着亲人自投罗网。

同样是面对亲人犯错,孔子心中的道德标准舜帝如何处置?王阳明说舜总认为自己是天下的大不孝之子,所以能孝。

传说中,舜的父亲瞽叟(gǔ sǒu)在后妻挑唆下对舜心生不满,日渐疏远。但舜却没有怨恨任何人,而是认为这都是自己的过错,是自己不够孝顺,没有尽到做儿子的本分。后母与后弟加害于舜,舜也认为自己的过错,是自己没有尽到儿子与兄长的职责,才使得母亲与弟弟如此对待他。于是舜开始反思的自己行为,变的越来越孝顺,无微不至的孝顺,直至用自己的真情感化了父母与后弟。这才成为世间至孝的典范,是“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的出处。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亲人一旦有了过错不可视而不见,更不能任其发展,应该和颜悦色的谨慎指出,直至改正。


闲谈四书五经之《大学》(七)

中华文化的结晶《三字经》


舜帝的行为同时也是“行由不得,反求诸己”的道德体现,告诫世人遇到挫折与困难时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千万不要学习某国某人,自己控制不好疫情就到处甩锅。你控制不好别人就一定也控制不好?别人只能比你差,不能比你强,除了霸权主义我真的想不出这是什么道理!


闲谈四书五经之《大学》(七)

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要自我反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话题有些跑偏,总之是想说,天与地的内涵被多欲多思的世人赋予了太多期望中的内容,失去了原有的面目。最初,天与地只指空间与时间,《淮南子》《庄子》《尸子》《文子》等先秦古籍中也都阐述了差不多相同的观点:“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以喻天地”。


闲谈四书五经之《大学》(七)

古者所说的天地既时空

这便是“三空间,二时间”解释的由来,但若使用现代科学术语进行再认识,答案应该是——空间的三次方与时间两次方。

我知道中国古代没有“次方”的文献记载,但《晏子春秋》说“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作为数学符号“次方”表达的是数学规则中两次乘方的状态,如“3X3”“4X4”,都可以简写为3的平方与4的平方。但次方与平方不同,次方表达是的某种行为或状态,比如握手,握手的行为只要发生,无论它发生几次,都可表述为握手。而平方与立方表达则是该行为的发生的次数,平方表示发生了两次,次方表示发生了三次。所以平方也称二次方,立方称三次方。

易学中无论次方叫什么,只要能表达出数字规则中两次乘方的状态,便是现代数学使用的次方。而在伏羲易学最基本的术语当中确实存在描述事物(包括数学在内)两次乘方状态的词汇,那便是描述天与地,气与形,空间与时间的不但对等对称,还叠加共生的形态——天行健!


闲谈四书五经之《大学》(七)

中华民族取象效法的自然形态天行健与地势坤

现存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许镇所作的《说文解字》中记载:“健,伉也。”说健是伉,对等匹敌的意思,但据我分析,古时的“健”并非只有对等匹敌这一层含义,更加代表着太极对立统一关系中的和美状态。因此古时恩爱的夫妻也称伉俪,表示原本对立匹敌的男女,结合成为和美统一的家庭。

传统理念认为阴阳的原型是天地,即空间与时间。之后所指的范围便逐渐多了起来,日月,南北,上下,男女,君臣,父子……间的关系变化都可以使用阴阳加以阐述预测,因此造成阴阳具体是什么的混乱局面。我同样也被这个问题困扰过,直至深入研究了“太极”后才想明白其中道理。阴与阳类似代数中的公式符号a与b,自然中凡是具有两两相对,又可契合为统一整体的状态,都可以使用阴阳表述。阴阳理论的原型应该是前文讨论过的量子谜题“波粒二象性”,既可以学习海森堡与薛定谔的思路,将波动与粒子视做统一体。还可以通过“开普勒运行运动定律”,对空间与时间进行单独比较。


闲谈四书五经之《大学》(七)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中的行星公转周期T与行星轨道半径a,既时间与空间的公式表达

如何证明太极理论的核心阴阳平衡(阴阳的对比结果相等)?

很简单,证明易学立卦之数“参天两地而倚数”,时间的两次方与空间的三次方的对比结果,永远相等即可。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只阐述了空间与时间的对立性,对统一性只字未提。下一章我们将在讲解何为“倚数”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计算证明空间与时间是个综合结果为一的统一体。老子取象此自然法则言“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闲谈四书五经之《大学》(七)

此消彼长旨在均衡的太极抱一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参天两地   述而不作   乘方   多行不义必自毙   孔子   太极   左传   次方   易学   阴阳   春秋   状态   事件   时间   大学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