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易经》注释《道德经》第一章(六)

使用《易经》注释《道德经》第一章(六)

“数之法,出于圆方”是说,象数运算由“体”与“面”的混淆运算构成。

所谓的圆指体,既空间;方指面,既时间。因此时空运转时才会彰显出既是体,也是面的混淆形态,让人很难说清楚时空到底是三维还是二维,是体还是面。比如银河系,包裹银河系的空间毋庸置疑拥有上下四方,六面一体的“六极”形态,但银河系中两千多亿颗恒星却诡异地旋动在同一张平面内。这才是古者所说的“天圆地方”,空间体与时间面的混淆形态。

言下之意,空间是圆,是体,是三维;时间是方,是面,是二维。否则,如何解释任意一组成系统的天体,都以平面形态旋动排列?我知道您想说是因为引力,但引力具体是什么连爱因斯坦都未能诠释,只说引力是空间与时间的弯曲。至于星系为什么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呈平面形态分布,虽然爱因斯坦没有解释,但很快我们将以非常简单的天文计算证明空间的形态是三维体,时间的形态是二维面。所以,天体在引力作用下才会呈现出“天圆地方”,三维体与二维面的混淆形态。

“圆出于方”是说,三维体的运算由二维面的运算构成。此概念并不难以理解,因为现代文明运算体积所使用的公式依然遵循着此规则,如圆柱体公式,底面积乘高;长方体公式,底乘宽,乘高:正方体公式,边长乘边长再乘边长。

总而言之,要想计算体积,首先计算面积;要想计算三维,首先计算二维。此理古今一致。

“方出于矩”是说,二维面的运算由矩尺的运算,既以平衡为宗旨的直角三角形的运算构成。此处古今自然科学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因为古时易者效法自然,取法天地的平衡之理(阴阳平衡),认定维持事物恒久运转的道理是天地此消彼长的平衡机制。如《周易·恒卦·彖传》中记载:“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

何谓“刚柔皆应”?既《系辞传》中“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指。

《庄子·天地篇》也指出“天地虽大,其化均”,天地时空虽然广袤,但它的运转却均匀。

老子也说“天地不仁”,天地没有偏私、偏爱。

就连孔子也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人就会显得粗野;但文采超过了质朴,又会流于虚浮。只有当文采与质朴均衡对等,才是合格的君子。

但其实,“阴阳平衡”理念早已融入中华社会的方方面面,早在西周初年,周成王对周公的长子伯禽传授治国经验时就曾说过:“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并行,威得乃至,既成威得,民亲乃服。”

周成王姓姬,名诵,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因继位时年幼需叔父周公辅佐,故周公封地鲁国只能由周公的嫡长子伯禽代为治理。临行前,周成王与伯禽交代了治理封国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中就包括“恩威并施”的易学古理。周成王说,只有文治没有武功,就不能威慑臣民;而只有武功没有文治,臣民又会因惧怕疏远君主。因此只有文治与武功并行,恩威并施才能建立威德。而有了威德,臣民便会自然而然的服从、亲近于君主。

这才是成语“恩威并施”的最早出处,但当时的周成王尚且年幼,如此深奥的道理只能是叔父周公旦或姜子牙教给成王的。因此,文化出处不等同与最早的文献记载。对立与统一虽然是现代才产生的新名词,但不知出于何人之手的《中庸》对此套规则早有总结,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何谓“中”?对立!

何谓“和”?统一!

何谓“致中和”?对立与统一并存!同时也是“勾股定理”中,勾股两边的平方和,恒等于玄边平方的象数形态!

如勾边三的平方九,加上股边四的平方十六,等于二十五,等于玄边五的平方——3×3+4×4=25=5×5。

还比如,勾边二的平方四,加上股边七的平方四十九,等于五十三,约等于玄边七点二八的平方——2×2+7×7=53≈7.28×7.28。

但您有没有想过,古圣伏羲为何选择矩尺,既直角三角形丈量周天历度?因为“矩出于九九八十一”,矩尺的运算宗旨是勾股两边化合之后(相加后),中和为天地的平衡之数,既玄边的平方。

而且不止“大禹治水”使用过勾股定理。远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古巴比伦人就知道和应用勾股定理,而且他们还知道许多勾股数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内收藏着一块编号为“普林顿322”的古巴比伦泥板,上面就记载了很多勾股数。

据说,古埃及人在建筑宏伟的金字塔和测量尼罗河泛滥后的土地时,也应用过勾股定理。

但文明重生后,虽然中国的商高,古希腊的毕达哥斯拉,欧几里得,与总统数学家加菲尔德都先后证明过“勾股定理”。但却没有人意识到“勾股定理”的重要性,更加没有人明确的指出,为何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恒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就如同没有哪位物理学家能够直白简单的说清楚,诸多物理公式中为什么一再出现次方?

因为空间与时间也好,能量与质量也罢,均是一体共生的两仪关系。而追求纯一的现代自然科学虽然接纳了诸多守恒定律,但只知其理,不明其义,从未真正的从是意识形态层面,接纳过维持守恒规则的简单自然现象“波粒二象性”,既"阴阳和谐"理念。

进而无法诠释“天地并生”的“倚数”规则。

何谓“倚数”?

上古易学的立卦之数,《说卦传》中记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

既是说,计算天地时空的平衡关系时,代表天的空间数值是三维的,需要使用立方,连续乘积三次;而代表地的时间数值则是二维的,需要使用平方,连续乘积两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道德经   矩尺   巴比伦   易经   勾股定理   角形   武功   文治   边长   臣民   直角   引力   注释   公式   形态   时间   天地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