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一):消失的童年——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童年——一个人最有可能获得幸福的时光

小时候总希望自己能够尽快长大,以为长大之后就能不再受父母和老师的约束,过上自己心目中幸福快乐的日子;可是等到长大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幸福快乐的日子其实是自己早已失去的童年。

人就是这么矛盾,只有失去了才会知道其珍贵。

活了93岁、获得过总统自由勋章的美国演员海伦·海丝,说过这样一句看似荒谬却又饱含智慧的话:“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是在10岁到70岁之间”。很多人可能还活不到70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最有可能过上幸福生活的日子也就是在他童年的时候。

童年并没有严格的时间定义,一般是指介于婴儿和小学之间的这段时间,也就是3-7岁之间。相对于0-3岁之间的事情在成人之后根本没有任何印象,3-7岁之间发生的事情,尤其是那些特别的事情,在成人之后都会记得。

对于一个拥有幸福童年的人来说,他(包括她,本文以后用他代称他和她)的年龄已经大到让他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幸福,但是有没有大到让他体会到这个世界的残酷。他一天所有的任务除了吃饭就是想怎么才能快乐,如果父母给他足够的引导,他能在度过快乐童年的同时,还能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学前教育(一):消失的童年——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对于没有幸福童年的人来说,由于父母的原因或者社会压力,他过早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遭受了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在一个人最容易获得幸福的时间中并没有获得幸福。记忆中的童年不仅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反而是各种痛苦,在他们成人之后,这些痛苦仍然会影响他们。

1985年,美国圣地亚哥医生Felitti开展了一个涉及17000人的调查,寻找童年创伤和成年后的疾病关联。研究结果发现,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更有可能会酗酒、抑郁,对于受到严重童年创伤的人,预期寿命几乎缩短了20岁,心脏病风险则是普通人的4.6倍。

消失的童年——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却成了资本谋利的工具

城市家庭中孩子的假期要么就是在各种兴趣班上,要么就是在去各种兴趣班的路上。这句话虽然有一点夸张的意味,但是却描述了现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家庭的孩子的生活状态。

由于父母过早将自己生活的压力放到孩子身上,为了让孩子在将来的竞争中不落后,于是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英语、唱歌、跳舞、钢琴、轮滑、游泳等,各种只要你能想到的在孩子将来的生活中可能会有用的东西,那么就会有相应的兴趣班。

为了让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他们以牺牲孩子幸福的童年为代价;而为了让孩子去更好的培训班,父母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工作上,导致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

根据中国投资咨询网《2016年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分析》一文中的数据:2015年,我国0-6岁幼儿教育市场规模为8196亿元,其中入园前教育市场规模107.7亿元;至2020年,入园前教育规模将升至426 亿元,幼儿教育整体市场升至1.2万亿。

这么大的市场,自然不少人想从这个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挑选,剩下了一些质量相对较好的培训机构。

学前教育(一):消失的童年——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即便是这些培训质量相对较好的机构,他们的目的也不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是想方设法从家长身上赚取更多的钱,所以接受教育的主体是孩子,但是这些培训机构考虑的主体实际是孩子的父母,所培训的内容并不是因为孩子健康成长需要这些内容,而是父母觉得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

以孩子为中心和以家长满意为中心的这两种对小孩的教育表面上看起来区别不大,而实际上在一些时候会有巨大的差别,很多时候家长想要孩子具备的其实并不是孩子想要的,比如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就是一种典型的满足家长的需求而不是小孩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学前教育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如培训唱歌的人还会组织各种比赛、教乐器的人也会组织各种考级、跆拳道也有各种级别,资本为了牟利无所不用其极,而这其中除了父母的钱包会受到影响,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孩子的童年。

那么,是否就不需要学前教育呢?

既然学前教育已经成为资本谋利的工具,那么是否就不需要学前教育呢?答案是否定的,并且学前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会给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带来一生的财富。

但是,学前教育不等于各种兴趣班或者早教班。

从事早教行业相关的人会跟你强调早教对一个孩子发展的重要性,甚至会跟你说国外XX大学著名的XX教授提出的xxx教育理论,通过科学统计的方法得到结论参加早教班的孩子会比不参加早教的孩子将来发展更好。

还会利用现在国人心中对英美教育的向往,还会宣传早教班采用的是全美式或者全英式的模式,更有利于孩子身体成长和个性的发展,再拽上几个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名词。估计很多父母听到这里就已经按耐不住拿出了钱包,再一想国外的孩子为什么发展比国内的小孩好,那不就是因为他们接受的早教比国内好嘛,所以就赶紧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早教班、兴趣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好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自己儿时都没有享受到的好条件。

学前教育(一):消失的童年——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学前教育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投入,虽然现在双职工家庭的现状使得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变得很少,把孩子送到专业的培训机构无异于是更好的选择,然而过早教育不仅会耗尽孩子在某一方面本来就存在的天赋,还会使得孩子在后期的发展中缺乏动力。

就如中国学生在奥林匹克数学或者物理比赛中屡获金牌一样,过量的训练使得他们能够在短期内提高解答难题的能力,能够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但是这种大量的训练已经耗尽了他们在数学或者物理上的兴趣,在将来很难在这些方向上有突破,甚至不少学生还会刻意离开这些方向。

过早和过量教育也一样,短期能够看比其他的孩子成绩更好,但是长期来说,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已经被各种兴趣班摧残的一点也不剩了,他们学这些并不是因为有趣,而是因为父母认为有用而已。

国人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该做什么事情的阶段不做,总是想提前做,结果为了走在别人的前面,赔上了自己的一生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在童年和中小学该玩的时候不玩,花太多时间去学习;在大学该认真学习的时候不学,却花太多的时间去玩。

我们总是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高价学区房、兴趣班、培训班等等都是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起跑后究竟要跑到哪里?

跑得比别人早就更容易获得幸福吗?

人生真的是一场有起跑线的跑步比赛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学前教育   奥林匹克   童年   培训班   可能会   幼儿教育   这个世界   创伤   将来   家长   父母   兴趣   孩子   幸福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