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坛经16:顿悟、渐悟之间并无分别,渐修、顿悟实质一样


顿悟坛经16:顿悟、渐悟之间并无分别,渐修、顿悟实质一样


惠能还很年轻的时候,听到客人念诵《金刚经》,便当下开悟。因此投黄梅弘忍大师学佛。后受五祖衣钵传承,为六祖。隐忍十五年后,终至广州法性寺,开东山法门。因此,后人便说惠能是天生圣人。

在《坛经》中,惠能多次提示顿悟、渐悟。如下:

“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顿见真如本性。”

“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累经劫,悟则刹那间。”

平时我们也有这样的说法,就是一下了领会、醒悟了。《坛经》中讲的顿悟是一个意思。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虽然分出顿、渐的区别,但他同时指出,二者并没有分别。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

先从惠能的人生经历说起。

惠能在小的时候父亲去世,做不了别的,便上山砍柴卖柴。惠能认真仔细,并且喜欢研究,捉摸树的纹理等特点,很快,他砍的柴又快又多又好烧,容易卖上好价钱。其实,佛法真理处处都在,在不同的事物身上,虽然表现不同,但根本法理还是一样的。惠能在砍柴的过程中,悟得了砍柴的道理、树木生长的道理,其实就是佛法真理在具体事物上的体现。而且,惠能是悟性非常高的人,虽然不识字,但他知道总结归纳,于是,在听到客人诵经时,便当下开悟。在外人看来,好似是顿悟,其实仍然有一个过程。只不过客人诵经提点了他。所以,惠能的顿悟,也是渐修而来的。


顿悟坛经16:顿悟、渐悟之间并无分别,渐修、顿悟实质一样

再从时间本身上看。所谓的顿,就是一刹那。对于宇宙的时间来说,人的一生,一刹那都算不上,所以,这一生中不论什么时候开悟,都是顿。即使修行了轮轮回回,若干世的积累,这所有的渐,也不过是顿。

倒过来看,所有的当下顿悟,也都是渐修的表现。顿悟是渐修的结果,渐修是顿悟的过程。二者是一体两面,两个不同的表现。正因为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质变来源于量变,量变导致质变,二者没有区别,也不可分离。

从实际的感受上,一个人在明白事理的那一时点上,就是突然的顿悟。举一个例子:有两间屋子里没有光,全是黑暗。一个屋子黑暗了一百年,另一屋子黑暗了一天。当点亮灯光的时候,两个屋子都亮了。那个黑暗了一百年的屋子,并没有因为黑暗的时间长,就慢慢地亮起来。

黑暗一百年的屋子表示相对愚痴的人,黑暗了一天的表示相对聪慧的人。不论这个人是愚痴、还是聪慧,在悟的那个时候,都是一样的。所以,渐修、顿悟也是没有区别的。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知本   东山   惠能   量变   佛法   便当   聪慧   本性   真理   实质   屋子   刹那   事物   客人   区别   黑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