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留学宜早,但可能缺失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高学历而少见识

来俄罗斯留学,我一直赞成宽妈的说法,初中毕业就直接来吧。


年龄越小学习越快,一年预科后,4年已经大学毕业了,再读一年或两年就硕士毕业了,这个时候才22-23岁,世界名校,科班出身,干什么都好。


但是这么小来留学,我一直觉得他们读书少。


是文化课专业课读的不够?不是,是读那些闲书、名著等。


年轻人留学宜早,但可能缺失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高学历而少见识


在国内从小读书的时候,基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高中阶段更是别想,在上了大学阶段,那些愿意学习,肯看书的年轻人,都会大量的看书。


来俄罗斯留学的这些孩子,每天的时间都在背单词,备课,查资料,自己准备衣食住行,还要抽空娱乐游戏外出,也没有时间看闲书,养不成习惯,就没有了看书的这个意识和念头。


在国内,孩子们初中前甚至高中阶段,家里都是把他们当做孩子看的,没有人会把他们当做大人一样对待,教给礼仪、待人接物、讲解规矩,遵守传统,知书达理,这些方面,他们都知之甚少。


以至于,和这些留学生接触,已经27-8或者30岁了,他们的一些做法让人吃惊,不是一般的吃惊,是大大的吃惊。


在国内是有酒文化之说,酒文化也不是一定要拼酒,一定要每顿酒喝死,那样的话,山东男人早都死光了。


酒桌是国内人际交往的一个场所,是一个信息交换,加深感情,打发时间的聚会方式,这跟外国人去酒吧,年轻人去迪厅,差不多的意思。


年轻人留学宜早,但可能缺失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高学历而少见识


一般有什么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说,酒桌上谈事,可以根据轻重缓急,可以掌握时机,可以郑重其事也可以轻描淡写地提出,可以察言观色,事情不妥也可以有多种挽回和重说的时机,你到办公室里谈正事,对方如果一句不行下一句就是逐客了。即使朋友间有时也会找个酒局的场合谈,旁边谁一搭话,这边就顺水推舟成了,有不妥的事,在酒桌上清淡一提也算众所告知。


在俄罗斯吃饭就是吃饭,大家闷着头,各自对着自己那盘菜,卖力的吃,不出一点声音。


我有限参加的几次,吃几口抬起头看看,会很生气,这TM的一长桌人低着头跟喂猪式,怪不得都那么胖。


国内交友有规矩,不能逾越,酒局里有朋友带来的嘉宾,一见如故,一见仰慕的,也不能贸然贴近乎,几番酒下来,对方如果对你有好感,想表达感谢,会说,以后到某某(我的地盘)说一声。那你也不能捣蒜一样的瞎点头,那要回:行,我如果去,和谁谁一起去。


你不能甩开朋友,自己就答应去了。


如果对方没有邀约,自己主动说起:我最近会到你的城市去,到时会去叨扰你。那对方也应该不能立刻答应,正常的回答是:好,热烈欢迎,来之前,让某某给我个电话,我好好接待你。


同样不能甩开朋友,自己奔磕头兄弟样子去。


在山东,如果喜好凑酒局的,几乎每天都有局,年轻时体力好,就喜欢组局。


有圈里的年轻人来客,自己觉得接待一下,气氛和档次都差点劲,一般都会问问大哥,晚上有局吗?大哥么,本来没有局这也有了,小弟会说:“我这有倆客,方便一起带着?”


布市亚洲宾馆中餐厅,左边第三是韩哥的漂亮媳妇

年轻人留学宜早,但可能缺失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高学历而少见识


一般大哥们有客,如果没有特别私人的事情谈,也会顺便把平时要好的几位哥们一起叫过来陪客,让朋友看看我结交的朋友和哥们,也可以侧面说明我的层次和能力,说什么山东喝酒就怎么样的,是真不深入了解山东,我的酒量是啤酒一瓶,或白酒1两半,但驰骋酒场20年,也没喝到一次不省人事。


我本来属于能折腾,创业型的,喜欢天马行空走南闯北,被几个好哥们天天约着,就懒惰起来,哪也不愿去,呆着,就盼着中午晚上有个局,那时,听到谁有客,高兴坏了:来来,我帮你请请,正愁没客,叫大家一起来。


所以,跟我几位好哥们的朋友,后来也都成了朋友,这个朋友的关系再好,也是隔着哥们的好朋友,有什么交往和交际也不能逾越哥们。


我本来跟俄罗斯的留学生们接触少,老友们的孩子即使有留学回来的,也不会有直接的交道,跟宽妈认识后,认识了一些留学生,与她同到几次莫斯科,也认识了一些留学生,她的同学等到烟台来,有的宴请为了显示隆重,也会邀约一些朋友出席。


这些人有博士毕业的,有所谓混的不错的,有待遇不错的,有职业牛逼的,大多说话,让我非常吃惊,他们会随意地说出:“我在莫斯科,到莫斯科找我。”或“我在某某市,你到某某市找我。”


我很吃惊,如果在国内,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非常正式的许诺。


这句话通常意味着:你一定要来找我,我会给予你足够的礼遇和接待。


要知道,现在国内随便一顿海鲜可能过万,喝几瓶洋酒好几万,到了莫斯科真找你,你要怎么办?


有可能宴会或接待的主人真要去莫斯科,有可能他被这句话感动再办一桌,这吃完随口一说,根本就不想怎么兑现啊。


国内到了一定年龄的商人,出国一个城市也不会呆太久,如果到莫斯科也就3-2天,真抽出一天时间交给你,你能拿出十万八万接待?能让客人觉得你已经尽了最大能力?能让客人回来吹吹,已经体验了莫斯科最牛的餐饮娱乐和接待?


随便一些小屁孩,张嘴就是“到哪里一定找我”,大概跟那些学校的老师们学的,我想。


还有就是说完了不负责,世界这么大,分别以后不知道有没有再见的时候,说个眼前痛快的话,以后怎么样再说去。


这些孩子们是不懂这些,不了解规矩,不了解那些轻飘飘的言辞背后的承诺和庄重。


正常的说法应该是:如果你到莫斯科,让某某跟我说说(不能越过朋友),我去看看你。


这个看看就很多含义了:我会带着礼物去,我会看看你有什么需要,我看看能尽什么能力,或者,跟着你去开开眼界(恭维对方),或当个小导游,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我在俄罗斯呆这么些年,对好友们的邀约都是:你看,我都来这么久了,你们要来看看我,组个团,来看看我。


我不敢说:“来俄罗斯找我。”我没有接待能力!


老友们也一直没有来的,他们的想法是:你老刘总宣传俄罗斯的美女啥的,有时文章下面点个在看,自己家媳妇也能看到文章。这要组团来了,回去好解释吗?这有还是没有呢?


那些年轻时就来俄罗斯的留学生们,可不去想这些,他们会一一去跟刚认识的人告别,郑重地说:到莫斯科,一定找我。


找你干嘛啊,谁有几斤几两,看不出准确还看不出大概其?


其实,类似的事情很多,但是我现在写,又想不起什么,非要刻意地写,也有吹毛求疵之嫌。


年轻人留学宜早,但可能缺失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高学历而少见识


得罪人到底了,再说说经历的一件事。


我和宽妈闪婚,她呢,不想马上告诉家里,我给老友们群发了一个消息,我在青岛,刚和某某登记结婚,请来为我祝贺。


初7一早,朋友们懵了,电话过来问清楚。


初九那天,天南地北地大概30几人到了青岛,大多都是山东的。


胶东人吃饭,坐席很有讲究,大概跟国宴学的,这个是我个人猜测。


就是请客的主人是在桌子的中央,迎着门坐的那位,如果面对着大海或风景,则对着大海或风景的方向,正中间那位是主人(主陪)。


主陪的正对面是副陪。


在主陪的右手边是大客(主要客人),左手边是二客,主人可以跟主要的客人更近,也方便分分菜以示周全。


副陪的右手边是三客,左手边是四客,客人再多了,就按这个次序类推。


本来朋友们到了青岛,应该我宴请,我坐主陪,我坐主陪,谁坐副陪呢?


老友说:我们来给你祝贺,我们请你两口子吧。


我坐到大客,媳妇就挨着我坐,其它人按年龄资历受尊重程度,自动找了各自的位置,30多人一大桌,说话都要大声,喜庆,就该大声说笑。


有位某高校的某某学院的院长,大概坐在5客的位置,酒过几巡后,忘记说了句什么话,引起我媳妇的共鸣,俩人喝了一杯酒,我媳妇就站起来,走过去,双手为他再斟满,那院长其实心不在焉地,在为自己的情感苦恼,他正经历意中的研究生女学生,移情别恋还要财要物要前途,他紧贴着二客在絮絮叨叨,二客也是为了开解他,把他叫在身边,不然,论资排辈,他也坐不上5客的位置。


我媳妇置满席贵宾不顾,她竟然觉得那个院长是了不起的人物了,等喝完又要去添酒,五星级酒店,这么大的席面,哪里有让客人自己颠着去添酒的道理?


桌上的老友们也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山东的酒桌还有规矩就是前三杯(人太多就一杯),是主陪提议,有提酒词,欢迎感谢长久类的,后面是副陪提议,提议的次数不能超过主陪,然后依次大客二客下来,不轮到你说话,你随意提议敬酒也是不懂规矩的。


出了山东,很多地方都是上来就举杯你敬我、我敬你的,越级越辈越交情的,作为山东人也是很不习惯的。


年轻人留学宜早,但可能缺失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高学历而少见识


我盯着那位院长,轮年龄,他还是小兄弟,他也不敢喝了,端着满杯的酒僵在那里,因为他怕喝了我媳妇再过去给他斟满。


我压住媳妇的胳膊,压低语调,用全桌都能听到的声音说:“你坐在这里,不要动。你是刘东平的媳妇,我才是老大,应该是他们过来给你斟酒,你怎么可能给他们斟酒呢?”这个老大是指当天坐席排序,应受尊重程度。


本来应该出现的场合是,宴席到下半场,我们端坐,各位或致意或举杯到跟前一起喝酒,顺带几句祝福和喜庆的话。


8个月后,我和媳妇在青岛香格里拉举办婚礼,朋友们再次天南地北赶来祝贺,大儿子也在媳妇肚子里8个月了。

年轻人留学宜早,但可能缺失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高学历而少见识


媳妇17岁就到了俄罗斯,系统完整地学习俄罗斯的大学教育后,也缺失了很多国内的教育和传承,至于家庭里的规矩和礼数还有仪式感,更是丝毫不知。


按理说,岳父官拜局级,宴请和宏大场合见多不怪,如果带孩子参加几次就会明白,也不会被认为没有见过世面。。。


个性太强,拒绝约定俗成的规矩,看书少,经历少,又没有人念叨传授传统的礼仪和习俗,读到再高的学历,也难相处,外人看起来,就是没有见过世面,没什么(传统)文化和教养。


大多很小出国的留学生都如此。


2020年09月02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莫斯科   俄罗斯   青岛   山东   文化教育   缺失   老友   留学生   媳妇   规矩   见识   院长   吃惊   哥们   客人   主人   年轻人   传统   时间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