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是美国当代艺术界身价最高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形式材料的多样性,反映了艺术家对社会矛盾的独特考察,这些矛盾值得我们沉思。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从小在母亲的贫民窟美发店帮工的布拉德福特,在30岁时选择追随内心的声音转而学习艺术,这也最终成为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布拉德福特最为著名的是他的大型抽象绘画和现代艺术品,他的作品探讨了建构在社会阶层、种族、和性别之上的美国经济政治社会。通过多层次拼贴多样的绘画材料,巧妙地运用不同媒介去表达与社会之间的反思。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密特拉》

船,巨大的船,方舟一般名为“密特拉”的巨型木船停泊在偌大的展厅中,给人们留下的是无尽的震撼,走进仔细一看却又感到一丝的悲凉。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2005年一场号称美国史上最恐怖的超大型飓风席卷了佛罗里达州,飓风和洪水犹如世界末日一般将墨西哥湾变成了“人间地狱”,这份恐怖的记忆深深印在马克的脑子里,从而有了这件作品。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密特拉”由卡特里娜飓风残骸中的风化木板制成,其船形造型让人联想到诺亚方舟的神话,同时回应着仍生活在灾后创伤之中的社区所经历的试炼。这件重要的作品蕴含了希望与绝望、社群与冲突这些贯穿布拉德福特人生的主题。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如果他能成为灰烬之王

他将让这片土地燃烧》

此件作品首次于上海“龙美术馆”展出,马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微笑地说道“我为美术馆的空间创作了一个“太阳系”,把34个“地球”做成不同的大小、放在不同位置,希望人们看到当地球陷入黑暗与烈火时能有一丝的反思”。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这个作品被放置在比较空旷的一大片场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单个被悬挂着地球,转角处便是这茫茫球海,十分震撼。不同大小和表面的黑色球体描绘着我们的世界,即使我们在相同的空间和地点,依然具有迥然不同的多样性。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马克·布拉德福特做这一切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所有人身处同一个地球,无法疏离彼此、孤立自己。不管从政治上,还是生态环境上来说,我们都必须共同照顾我们的地球”


《墓穴》

《墓穴》这一系列画灵感都来自于但丁神曲中地狱的意象,金色和黑色组成的巨大漩涡连接了经典文本和现实空间,画面变成了另一种意念的入口,就算不在现场也能被这画面所震撼。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墓穴1》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墓穴2》

这种抽象“地图”主要是为了表达情感,并没有实际功能。布拉德福特不仅创造了新的绘画模式,而且从多个方面解放了绘画的传统形式和功能。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瀑布》

马克·布拉德福特将艺术家标志性的拉画(pull painting)解构成一条条悬垂的彩带,形成从天花板至地面12米高的“瀑布”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拉画是马克·布拉德福特的代表作品,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他运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将彩色纸张和颜料涂抹过的海报厚厚地堆叠起来并埋入绳索,待纸张干透后,又抽出绳索,由此在画面上留下痕迹,绳索抽离处,暴露出纸张的层层纹理、颜色。悬垂的“瀑布”对拉画创作进行解构,画作被撕扯成边缘粗糙的彩带,潜藏其中的绳索显露出来,12米垂直高度的作品尺寸让画作更为生动可感,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布拉德福特谈到这件作品创作过程时说道:“我决定创作一件没有画框包围着的三维绘画。这是一样的纸张碎片,只是更不正式一些而已。这既是雕塑,也是绘画--在中间的一种形态。”

马克·布拉德福特 | 垃圾堆里造光明

天才艺术家不描绘世界 ,而是提供认识世界的新角度。

——马克·布拉德福


(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墨西哥湾   船形   马克   彩带   墓穴   光明   画作   绳索   飓风   瀑布   纸张   艺术家   画面   地球   垃圾   作品   时尚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