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为什么都说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此传统节日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盛行,而在当天,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习俗,比如畲族在三月三,家家户户都会吃乌米饭,而布依族会祭祀山神,侗族会抢花炮、斗牛,壮族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

而在三月三,还有一句俗语在很多民族中流传,它就是:“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三月三多吃一些荠菜,相当于在吃灵丹,而在南北方,很多人就是在三月三当天采摘一些野荠菜花,然后用来煮鸡蛋吃。

三月三,为什么都说荠菜煮鸡蛋?

荠菜煮鸡蛋的由来

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充饥。当人们吃了以后,头不痛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尽管老话有些夸张,但荠菜的营养价值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月三,为什么都说荠菜煮鸡蛋?

荠菜的营养价值

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

三月三,为什么都说荠菜煮鸡蛋?

那为什么一定要在三月三吃荠菜呢?

答:因为农历三月初采摘的荠菜药性最好。三月初的荠菜,开春发出来的第 一批嫩苗刚刚成熟,储存了整个冬季的能量,而且初春天气还比较寒冷,生长慢,所以药用价值最高。

《黄帝内经》说得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意思是冬天受了冻,如果没有及时化解,到了春天,这些潜伏的寒气发作起来,就会引起流感发烧。这也是在春天特别容易产生各种流行病的原因。

荠菜祛陈寒的功效特别强,而药性又十分平和。三月三吃荠菜,用来祛除冬天积存的寒气,预防春天的“温病”最好不过。

荠菜煮鸡蛋的美好寓意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于是老祖宗们在三月初三这一天祭祖的时候,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祈愿未来财运滚滚,图个好兆头。

三月三,为什么都说荠菜煮鸡蛋?

荠菜煮鸡蛋的做法

1、首先将荠菜花、鸡蛋清洗干净,然后将荠菜花、鸡蛋、红枣、食盐、水全部放入到锅中,大火将水煮开后,接着改中火煮20分钟,时间到后关火。

2、将煮熟的鸡蛋敲碎,然后再用牙签将鸡蛋扎破,接着再将鸡蛋放入到锅中,浸泡6小时即可食用。

三月三,为什么都说荠菜煮鸡蛋?

备注:

1、煮荠菜鸡蛋时,一定要多放一点盐,因为加盐能使鸡蛋吃着更入味,而更重要的是高盐能中和荠菜中的草酸,从而使鸡蛋中的钙更容易被人吸收。

2、鸡蛋煮好后,需要敲碎蛋壳,然后再用牙签将鸡蛋扎几个洞,这样可以使鸡蛋提前入味!建议大家今天晚上就煮荠菜鸡蛋,然后再将鸡蛋浸泡一晚上,这样就能使鸡蛋吃着非常入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荠菜   畲族   布依族   黄帝内经   侗族   云梦   鸡蛋   入味   药性   牙签   红枣   寒气   习俗   放入   春天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