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以房养老名义下的金融诈骗

以房养老作为一种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虽在我国处于试点阶段且比较小众,但有效满足了“银发经济”时代老年群体保障需求。但与此同时,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警惕性差等特点,以“以房养老”之名行集资诈骗之实,阻碍了“银发经济”有序发展。

谨防以房养老名义下的金融诈骗

老龄化催生很多产业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催生了“银发经济”,促使市场将目光投向过去很少挖掘的老年群体。近年来,与老年群体相关的平台大量涌现,既有电商等功能性平台,也不乏休闲娱乐类平台,甚至还出现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教育类机构。

“银发经济”虽然前景广阔,但变现能力不足成为阻滞其发展的一道难题。老年群体通常对价格敏感,付费意愿低,撬动难度较大。以消费为例,年轻群体在电商平台消费时,通常会借鉴其他消费者的商品评价后选择性购买,而老年群体更倾向于熟人推荐。老年群体喜欢实物体验且货比三家,付费更为谨慎。就平台来说,社群商超比电商平台更易获得老年群体的青睐。

基于上述原因,老年群体虽然规模庞大,但将巨大流量转化为可支配现金流的难度较高。由于变现能力较差,在尝试过电商、课程、旅游等模式后,一些平台抓住老年群体追求财富保值增值的心理,将目光转向金融领域寻求突围。

谨防以房养老名义下的金融诈骗

抓住老人弱点

老年群体大额消费支出较少,消费能力下降,储蓄积累的财产较多,这为老年群体投资理财奠定了基础。老年群体是疾病易发人群,为避免疾病发生后庞大的医疗开支,老年群体对保险业务具有庞大需求。为实现财产的增值和传承,老年群体已不再满足于银行储蓄,投资公私募基金、银行理财、股票、信托等金融产品的老年群体比例显著上升,庞大需求还推动了以房养老等新型金融产品出现。

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此类产品的推出是为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满足高龄老人、失独孤寡老人、低收入但有房家庭老人的刚性养老需求,有助于改善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在社会层面还有利于完善我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减轻社会保障压力。

但由于以房养老涉及住房反向抵押,而住房反向抵押过程又涵盖房屋评估、尽职调查、抵押登记、业务公证等环节,涉及房地产、金融、财税等多个领域及监管部门,老年群体难以全面跟踪了解,这为不法分子以“以房养老”之名行集资诈骗之实提供了机会。通常,不法分子会打着以房养老、高收益高回报等旗号诱骗老年群体办理房产抵押,再诱导老年群体将资金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到所谓的“以房养老”项目。老年群体将房产处置权交给不法分子后,期初会获得一定的资金回报,但庞氏骗局不可持续,一旦骗局暴露,老年群体便会面临公司人员失联、钱房两空等重大损失。

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是金融行业大势所趋,在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捷的同时,老年人却遭遇数字鸿沟。不法分子故意复杂化以房养老“抵押—借贷—理财”操作流程,针对当前合同电子化、终端智能化等特点,利用老年群体对智能机具认知弱势,诱骗老年人步入精心设计的非法集资陷阱。

其实老年群体金融业务有其复杂性,一方面,老年群体对金融产品较难建立信任,对不易理解且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需要一个接受过程,且近些年金融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频发,愈发加重老年群体的警觉;另一方面,老年群体一旦对金融产品产生了信任,就不会轻易动摇,忠诚度极高。打着“以房养老”之名的诸多骗局,都是抓住老年群体的此种心理,有意博取老年群体信任和好感,趁机进行道德绑架、虚假宣传,最终骗取老年群体的钱财。

谨防以房养老名义下的金融诈骗

此外,要持续开展养老领域防范非法集资宣传,以房养老流程繁琐,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金融教育,帮助老年人树立理性投资观念,不轻信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项目,避免陷入“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宣传误区。


来源:金融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金融   不法分子   银发   养老保险   骗局   老年人   名义   庞大   住房   老年   群体   老人   需求   经济   时尚   产品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