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在治疗腰部疼痛方面,我个人的理念是:手法调整+运动训练。可是经常会遇到一些病友手法调整后,疼痛及关节活动等改善效果很好,而不久又会向我诉说症状又重新开始反弹。为此整理了此文,分享反弹与稳定性的关系?

首先,先了解关于脊柱稳定的概念:早在1987年的时候,国外的Write教授就提出过这样的概念,他认为在生理条件下,脊柱各个结构能够维持其相互间的正常位置关系,同时脊柱不会引起脊髓或者脊神经根的压迫和损害,我们就称它为脊柱的稳定性或是临床稳定;而当脊柱丧失这一切功能时,叫做临床不稳定。而到了1990年的时候,又有一些学者开始提出,我们的整个躯体的脊柱上,对于维持躯干的稳定性和动作会是由一些被动结构,主动结构及神经系统共同来维护的。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若是这些系统中的任何结构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脊柱的稳定出现障碍。而到了1996年的时候,Richardson教授认为,我们身体在所有自主活动中,脊柱的深层肌肉的激活优先于表层肌肉,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前馈机制。而这样的前馈机制对于脊柱的稳定或是脊柱上所出现的问题,比如颈痛,背痛,下腰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才会产生现在比较流行的方法——重建前馈机制(核心功能的训练)。

《布拉格学派理念》,其中提出一个动态神经稳定技术,简称DNS.它实际上就是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我们要有目的性的肌肉其功能活动被激活,而且所有的外周关节都应该形成有关节共轴的运动。可能大家不太明白什么是功能性的关节共轴?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比如,上图大家都不陌生,一个好的平板支撑,我们需要头,肩,躯干,髋,膝,踝等所有的关节都能够保持在同一个平面,那么它更符合于我们功能性的关节共轴的特点。只有当身体处在我们所意识到的最佳姿势的时候,此时脊柱所产生的稳定性往往是最佳的,这个稳定性的特点就是关节功能性共轴。换句话说,不管是静态的稳定性动作还是动态的稳定性动作,要想把这个动作和你的运动水平或是表现不断的提升,我们一定需要的是脊柱的稳定性,而为了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最需要的是在运动的关节上面,这些关节只有维持在功能性的共轴上,才能发挥最佳的功能。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功能性关节共轴的特点:

(1)关节的位置是由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调收缩决定的;

(2)相连接的肌肉同时为关节提供稳定;

(3)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平衡活动确保了关节较好的共轴,而这只有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花了很大篇幅去阐述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中的功能性的关节共轴这个概念,希望大家把它记住,因为在你锻炼身体的时候,这个很重要。

其实在日常生活里面,当我们做每个动作开始的时候,都会感受到脊柱是优先稳定的,不管四肢是怎么产生运动,脊柱却是最重要的,它可以更好地为其他部位提高更高的平衡来确保动作的安全有效。所以在我们身体动作过程中间,我们深层肌肉或是局部稳定肌肉的激活往往是自发的,是潜意识的,特别是深层的稳定肌。为此,若是稳定肌的激活缺失啦,或是肌肉出现失活的状态,我们自己并不知道,等自己意识到的时候,其实自己脊柱的稳定性已经下降了很严重。只有当我们脊柱的稳定系统保持在一个好的状态情况下,才能保证我们的四肢及头部完成有目的性的要求。而对于脊柱的稳定,其实不仅仅是某一个单块肌肉的活动,而是身体的整个运动链的活动。当脊柱的稳定系统出现问题,为了给脊柱提供一定程度的稳定,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代偿机制,人就是在不断的代偿中间维持自己的平衡的。而这些代偿的措施往往会通过浅层的肌肉表现出来,过度应用;此时,脊柱的关节,肌肉,椎间盘也会出现过度的使用;那么由于身体的平衡性不断开始变差,所产生的动作就会缺乏功能性关节共轴,从而动作的能力和有效性就缺乏,有可能你的损伤就随之而来。那么一旦运动系统一直持续失衡的状态,脊柱的稳定性就会持续恶性循环。

接下来呢,需要了解一下呼吸与核心稳定间的一些关系:

非常著名的Karel LEWIT教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我们的呼吸不正常,任何动作模式都不会正常。”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呼吸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运动或是训练中,是否把呼吸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很多错误的动作模式往往都跟呼吸的不正常有着直接的关系。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在我们的身体里边有很多呼吸肌,比如膈肌,肋间肌等,其实我们身体上的腹肌,背肌,肩胛骨的肌肉等参与呼吸。因为呼吸在人体的结构里边跟躯干和运动有着重要的联系。为此,呼吸与疼痛及脊柱的稳定性的关联就产生啦!呼吸会影响脊柱的生理运动,使躯体肌肉的姿势和功能就无法协调,造成生理受限,最终导致的就是背痛的发生。

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三种呼吸模式特征:

(1).胸式呼吸(胸廓的变化)

(2).腹式呼吸(吸鼓呼憋)

(3).膈肌呼吸

对于大家而而言,胸式呼吸,腹式呼吸都比较熟悉;所以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膈肌呼吸。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内核心系统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膈肌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盆底肌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腹肌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多裂肌

膈肌呼吸:是常被我们忽略的,在呼吸过程中间,膈肌下降的同时会带动我们的盆底肌上抬,而此时局部的腹内压增加,这个压力会向四周扩散,不仅是腹部鼓起来。如上图浅蓝色的球区域维持着很好的力学平衡,而这个平衡对我们的脊柱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前面提到的脊柱的稳定,比如说脊柱上的前缘有前纵韧带,后缘有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其周围的肌肉,尤其是深层的肌肉大部分在身体的后缘,比如多裂肌,腹横肌等,当然背部还有一些背部的浅层肌肉,而椎体的结构特点,向后移位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椎体上还有关节突关节,但是会经常听到椎体有滑脱,一般都是朝前的,因为在这只有椎体前缘的前纵韧带和腹内压来调节限制椎体朝前。为此膈肌的呼吸致腹内压的变化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做腹式呼吸的时候,若只有肚子向前鼓起来;或是胸式呼吸的时候,只有胸廓的扩张,没有膈肌很好的下降,没有引导盆底肌的上抬,而腹内压仅是对应前面的肚子,比如啤酒肚,在用力吸气呼气的时候,腹内压均是向前方而去,没有很好向腹部后面给予到脊柱椎体的前缘,此时的呼吸调节腹内压是无效的,甚则是错误的。

腹内压与脊柱的稳定关系:

所以,腹内压与脊柱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关系,其形成由上图中的膈肌,盆底肌,腹横肌,多裂肌等核心机群共同参与收缩,使整个圆柱的体积减少,造成内部的压力升高。而其作用在于提高脊椎各个方向的力量并使其稳定,并降低脊椎间的压力,提供良好的支撑力及缓和躯干轴向旋转带来的效应,而达到脊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此,需要大家认识的是,腹内压正常启动与核心肌群共同收缩,才能提供脊柱更佳的稳定。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膈肌与盆底肌与腹内压的关系: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那如何调节腹内压呢?若是膈肌正常下降,盆底肌没有很好地适应协调上抬,那腹内压也不会是最佳状态。另外就是胸腔与骨盆之间没有存在功能性的关节共轴上面,常是胸腔在骨盆的前面或是在后面,均会影响到腹内压的调节。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1.正确的呼吸模式——膈肌呼吸;

2.正确核心的稳定是由腹内压由内向外产生的;

内就是深层的局部肌(腹横肌,多裂肌,盆底肌,膈肌,横突间肌及棘间肌和回旋肌);而外就是浅层的整体肌(腰大肌,腰方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臀部肌群等)

3.功能性的关节共轴核心训练

在正常的呼吸模式下,在深层核心肌群激活的前提条件下去练习。在此需提醒大家的是:平板支撑真的就是核心稳定训练吗???

最后总结一下,理想的核心训练是什么?

1.所有的核心训练都是基于一个概念,即在进行正常呼吸时,在肢体运动对稳定形成挑战时,要通过腹内压保持躯干稳定;

2.所有的关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在共轴的位置。

3.只有做到自身稳定的锻炼,才不会导致反反复复的腰痛!

腰痛人的经历,治疗后改善,维持时间不长,反反复复发生,为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腹内   躯干   腰痛   韧带   脊柱   关节   稳定性   肌肉   呼吸   身体   核心   稳定   动作   发生   结构   关系   功能   时间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