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

准备作品集时,作为指导老师听到的最多的问题莫过于风格问题。


“老师,你看我的风格能考上LCF吗?”


“老师你看我的风格适合帕森斯还是皇艺啊?”


甚至有人在面试之前问我“老师为什么LCF的老师学生都喜欢穿黑衣服吗?我面试也得穿黑衣服吗?”


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


同学们像是患上风格焦虑症,开始搜罗各种关于艺术名校风格的玄学规律,从各种途径获取一些关于名校偏爱的作品集的风格的总结,例如LCF偏商业、RCA喜欢纯艺or研究风等。并且希望自己符合名校的标准,做起了“跟风”少年。


诚然,揣测学校乃至考官的口味,就像考前预估考题一样,是一种能被理解的规避风险的心理。

可名校对风格,真的有明文规定的标准吗?跟风是否又真的能跟到一个好结果呢?


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



#1、 跟风跟的是什么风


在探讨跟风现象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什么是风格,风格的特性是什么?


风格是一种艺术概念,通过艺术作品呈现,具体是指在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具有有代表性的特点。


风格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够反映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思想、审美等的内在特性。


由于艺术家设计师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情感倾向、审美的不同,形成受到时代、社会、民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对审美与文化的有着独特鲜明的表现,因而风格也呈现出无限的丰富性


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

图源:百度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将风格简单的拆解成人的风度与品格,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就有关于“人如其文”的结论。法国作家布丰也有一句名言:“风格即其人”,现有的艺术学理论,认为风格和一个人的性情、道德、品格也有较强的相关性。


简单来说,艺术作品呈现的风格,是一面映射作者的镜子。千人千面,由于个人的成长环境与文化教育背景不同,所以每个人所诠释的“风格”有应该是各有不同的。


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

图源:百度



所以同学们现在所执着和借鉴的风格其实都是别人“玩剩下的”一点都不够个性。可以这么理解,能描述形容出来的就是已有的,已有的首先不是新的,其次更不应该是你的风格。



#2、 为何跟风无用


跟风习得的风格,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这种努力靠近院校口味的模仿,甚至有时候是无用功。


宏观来看,脱离个人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以及不顾题材、体裁等方面的特点而主观任意地追求某种风格,就必然导致矫揉造作,虚假肤浅。为有风格而有风格的创作,就如同空中楼阁,无根浮萍,是空洞的。


并且从院校的态度而言,相对同学对于风格的执念和焦虑,院校反而是一种松弛、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学生作品的风格。 申校的考察方式是作品集,不是应试试卷,并没有标准答案。


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Fashion Womenswear(MA)作品集要求



从学校官网对作品集提交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对风格(Style)只字未提。更侧重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措辞风格也都是“show your”,而非“meet our”。所以同学们大可不必执着于院校风格,从而去做削足适履,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另一方面,面对精心准备的“雷同”作品,院校也会审美疲劳。院校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多维度的能力、个人的思维方式与设计语言。


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

图源:新浪微博



学生在申请院校时应当明白,院校的风格,只是一个参考体系,自己的追求方向才是核心。 学校和学生,其实一直是双向的选择,不是学生单方面适应学校。


择校时,以想研究的方向足以立项,调研清楚院校背后的导师擅长什么,对将来的个人发展能给你提供什么帮助。去找寻适合自己风格的院校,而不是让自己的风格适合院校。



#3、 如何开发个人的风格


跟风是无用的,但开发明确自己的风格,并将它通过合适的手段呈现,是很有必要的。


在讲具体的手段之前,我们首先明白,创造出独具一格风格的艺术家都必备的态度。


由于艺术风格就是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和具体表现,所以我们在从事艺术创作时要以纯粹自我表达的基础:摆脱外在,讲述你的态度,构建属于自己的宏观世界。说白了,还是真诚二字。


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


确立一个真诚的态度面对创作后,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树立自己的风格。


在选题的过程中,可以从个人经验出发。每个人的独特性来于个体体验的独特性,从自身出发,日常的经历,自己的喜好,个人的思考,甚至梦境等都可以作为灵感的来源。诸如此类的选题,能够产生强烈的个人色彩。


比如毕业于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的土耳其设计师Dilara Findikoglu,是一位不太喜欢循规蹈矩的设计师。擅长用叛逆黑暗怪诞的设计语言诠释对神秘学的钟爱。形成一种独创的Dilara哥特式装饰美学。



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

Dilara Findikoglu作品



用看似光怪陆离的服装构造出一个她理想中的将雌雄同体和浪漫融为一体,试图创造一个女性乌托邦世界,诡秘的仪式感、盘旋着鲜血淋漓的回响,以迷离幻觉为名,构建自己的魔法世界。


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

Dilara Findikoglu2018春夏系列


其次是找到个人优势,并且将其发挥到极致从而找到自己的风格。在创作手法上,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多元的尝试,找到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 ,比如跨专业的学生发挥自己本专业结合跨专业,擅长手绘的就不要跟风做拼贴。


找到灵感来源和优势后,就可以将应用到作品集中。作品集是一个体现个人风格的良好渠道。作品集能够以一定的体量和规模,多样的手法,集中呈现个人的风格。


比如2021 LCF 毕业生Shuyi Zeng在作品中呈现了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阐释,改编了小说《美丽新世界》。探索基因工程技术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尝试将物理手工制作技术与戏服制作的数字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后移情时代的数字化世界。


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

Shuyi Zeng作品



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

图源YouTube


往往细节处也见风格。在作品集里,调研和排版也是一个体现个人风格的良好窗口,做好这两方面,对个人风格的确立也有大大的加成。


比如LCF珠宝设计的L同学在自己的排版设计中展现了区别于传统服装设计拼贴感的前期版面,完美的展现了自己清晰的调研分析思路,和设计整合风格。使自己在时尚学生千篇一律“意识流“的排版风格中脱颖而出。


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

L同学(LCF)作品



最后,保持学习,和一定的耐心。


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们无法凭空发展成功的个人设计风格,往往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个人风格的再探索。日常的学习和积累,都是我们形成个人风格的基石。但切记,只是学习他们的创作思路,不是模仿风格。


此外,诚然有从踏入艺术殿堂开始就形成强烈个人风格的天才,但大部分人的风格都是通过漫长的时间演练而出的。


回到开头,站在名校的风口上,有错吗?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剩下的,就是行动起来,踏上属于自己的追“风”之路吧。


如果大家还有更多关于艺术作品集或艺术留学的相关问题,欢迎私信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名校   独特性   风口   艺术学院   作品集   艺术家   设计师   态度   院校   风格   同学   老师   学校   艺术   作品   时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