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品审核通过后,发现跟《黑镜》撞车了...

我发誓,虽然《黑镜》之前真的很火,但我真的没有看过...

这不是因为项目审核终于通过了,我想放松一下嘛,结果随手一翻,哦呦,居然跟自己的作品项目撞车了。

虽然我有想过对于未来的设计,有些技术肯定早就被别人用过了,但是没想到撞车对象这么famous。

早知道,就在做作品集之前多刷几部剧了。

我的作品审核通过后,发现跟《黑镜》撞车了...

本来想去工作,但是他们不要本科生。

当时上大学那会儿选专业我就挺务实的,就想找个容易就业的,所以一开始学了两年企业管理。可像做报表、计算数字算法这种事对于一个偏文科的人来讲实在太痛苦了。

所幸美国转学比较自由,后面三年,我就去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室内设计了。

我的作品审核通过后,发现跟《黑镜》撞车了...

在美国读本科时经常会做一些实践活动

那个时候我没想到,做建筑的本科生不太受企业欢迎。大概因为建筑同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原因吧,仅用三年吸收到的知识还远远不够。

读研就成了必然。所以去年6月份的时候,我就在美国远程报了汉艺的MA。当时本来打算用四个月挑战下ddl的生产力,赶在毕业前拿到offer。但万万没想到居然还需要从头学起?

我的作品审核通过后,发现跟《黑镜》撞车了...

本科作业

实在是因为我们学校偏软装的设计风格跟作品集的要求不一致。而在跟汉艺的同学们交流后,我发现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学的是不对的,大家的思维都很同频,我像在异次元。

包括前期调研、场地分析、空间尺度测量这些基础理念,都是贺老师从头教我的。自然而言作品集就gap了下来。

不过因祸得福,我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设计风格。

我的作品集处处带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子。

大概是初中的时候吧,我特别喜欢在微博上看那些家居设计的博文。比起那些华丽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群,通透明亮的玻璃花园、森严巍峨的钢筋水泥更能戳中我对于家的向往。

“Less is more”,少便是多,一直是我追求的设计理念。

像旅游时,比起去景点打卡,我更愿意去看一看那些著名建筑师的住宅,再挑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游览。

有宣称“房子就是机器”的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用纯粹几何体的极简风格造出的伟大建筑物、将粗糙的混凝土和立削平面优雅重叠的Rietveld Schröder House(施德罗住宅)、还有将细节精简至不可再简却依旧高贵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MIES VER DER ROHE(密斯·凡·德·罗)。

我的作品审核通过后,发现跟《黑镜》撞车了...

旅行见闻:corbusier住宅

我沉迷于每一根钢柱所带来的质感、以及玻璃浮光留影的粼粼色彩。这些都被我带进了作品集。

蛮幸运的是,对于作品集原素材的选取我并没有费心太多。因为我的项目原型基本上都可以从自己以前的作品中窥见一二。

比如有一个项目,是从我本科设计的一栋摩天大楼进行的二改。正好疫情的猝然爆发给了我灵感,我就想着可以创作一栋足以应对这种紧急情况的建筑物。

我的作品审核通过后,发现跟《黑镜》撞车了...

旅行见闻:Rietveld Schröder House

还有一个项目,来自去年参加汉艺冬令营创作的速写。嗯……没错,就是那个跟《黑镜》撞车的项目。

讲真,未来这个话题本来就被设计师们用烂了,没想到连电视编剧都来抢我们的饭碗。而且令人悲伤的是好不容易审核通过了,我才发现撞了车……

所幸从电视剧中采取灵感而产生设计的前例也不是没有,反正现在重做是来不及的,我能想到的办法只有怎么天衣无缝地把它转化成灵感来源提取的素材加进去。

我的作品审核通过后,发现跟《黑镜》撞车了...

旅行见闻:MIES VER DER ROHE 旅行见闻:MIES VER DER ROHE

除此之外,我还加入了一些家居设计的元素在我的作品集当中。不过这要等我理解透彻室内设计的概念后,再进行深入研究的话题了。只不过私心作祟,毕竟巴塞罗那椅的设计真的是太戳了!极简的元素设计简直是现代主义风格的瑰宝!

我的作品审核通过后,发现跟《黑镜》撞车了...

巴塞罗那椅

总而言之,拥有一个钟爱的创作风格真的很重要,至少对于作品集主题的选择来讲会容易得多。

学建筑最重要的两个要点:理清逻辑和多看案例。

逻辑这个东西我是真的没有哈哈,每次上课贺老师都跟我强调无数次:表达清楚图面内容,就需要先把逻辑讲好!

但我这个人就是容易天马行空,导致每次被问到‘作品集是从哪里入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这类问题时,就很容易哑口无言,或者语无伦次。

我的作品审核通过后,发现跟《黑镜》撞车了...

每次被贺老师夸奖都很开心~

贺老师虽然严格,但也十分包容我。对于这个问题,他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直给我看案例。看汉艺学长学姐的优秀作品、看国际名校的名师风采、看皇艺和伦艺的设计理念。

看的多了,我自己也能逐渐摸索到那些名校的设计风格。

像在pinterest上能搜索到的案例展示,美国院校就显得很商业化,而英国(尤其是皇艺)就十分艺术,页面要精致漂亮许多。看得越多,我就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如果是刚学习排版的同学,我建议大家可以直接把那些优秀案例的排版搬过来用。不是鼓励大家抄袭,而是先学会借鉴优秀的排版是如何做的,久了后自然会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亲测好用!

我的作品审核通过后,发现跟《黑镜》撞车了...

pinterest

不过虽然英国的设计风格我很喜欢,但申请学校还是会选择罗德岛或者普瑞特那样的美国院校。毕竟在美国待了8年,我还是很怀念加州的阳光和纽约的繁华。

至于未来,我可能会选择回国工作吧。

因为祖国的变化真的好大!记得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我还习惯每天带卡包出门,结果发现身边的人就在用支付宝、淘宝和共享单车!简直了,可能出门买菜的奶奶们用扫码支付都比当时我的6哈哈。

而且就国内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发展前景来看,也在逐步走上国际轨道的前沿,像上海的如恩设计研究室这样的优秀同行也层出不穷。

可能我这个人总是对自己的未来想得比较多吧。但也建议大家不仅要看到眼前的苟且,还有多看看诗和远方。

如果大家还有更多关于艺术作品集或艺术留学的相关问题,欢迎私信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巴塞罗那   英国   现代主义   美国   见闻   作品集   室内设计   灵感   风格   案例   老师   未来   发现   旅行   建筑   项目   作品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