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课题:一枚设计创业者进阶之路

参与:冷芸时尚圈9群群友

时间:2020年9月26日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引言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讨论提纲

一、欧洲留学期间我学到了什么?

1. 为什么我选择留学?

2. 为何选择欧洲设计学院?

3. 留学前我做了些什么?

4. 留学期间我学到了什么?


二、工作及创业经历

1. 回国后创立品牌

2. 上海阿吉豆工作经历

3. 回武汉创业


三、发布部分原创设计,分享品牌理念


四、我国品牌与文化输出的可能性及其发展方向

1. 参考欧洲奢侈品文化输出

2. 参考日本设计及文化输出

3. 我国文化输出发展方向


五、提问和讨论

庄主简介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1. 为什么我选择留学?

我选择留学其实和我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我一直很叛逆,高考结束后以艺考生身份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家人希望我去英国镀金,以过来人的经验看认为学传媒前途光明。但是我天生不是个规矩的孩子,脑内总是天马行空,中规中矩的工作并不能吸引我。所以那段日子我一直很惆怅,觉得自己前途未卜......


直到有一天外婆过生日,我想帮她挑选生日礼物。走进了周大生的店,希望帮她挑一个首饰。挑选半天未果。当时我就觉得,这么知名的品牌都没有好看的首饰吗? 我能不能自己设计? 于是,回到家后,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了很多关于珠宝设计的知识,还有学校。其中就有我后来学习的学校——欧洲设计学院。我点击进去,经过深入了解,发现这个学校的专业和我想学的很对口,就和家人坦白了想法,家人虽然犹豫但最终还是选择支持了我。


2.为何选择欧洲设计学院?

选择欧洲设计学院是综合考虑的结果。在挑选学校时,我陆陆续续了解了珠宝设计专业和其所在的学校,其中英国,意大利的设计学院居多。毕竟欧洲是时尚发源地。我之所以选择意大利,是因为更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比起英国的绅士传统,意大利更浪漫自由。


意大利是文明古国,文艺复兴发源地。思想包容开放,孩子们很早就开始接受创新教育,所以创新思维是根深蒂固的。凭心而论,这一点,正是国内教育缺失的重要一环。对于这一点芸友也深有体会,其研究生作业和本科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


我的母校欧洲设计学院创立于1966年,是一所很成熟的设计学院,培养过很多设计人才。学校最著名的专业是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和产品设计。每年学校会向兰博基尼,法拉利等知名品牌输送设计人才,以确保向汽车产业输送新颖的设计创意。


入学后,也发现,欧洲大学宽进严出确实不是一句玩笑话。所以,要去读书的人务必做好吃苦的准备。


3.留学前我做了些什么?

入学之前,学生需要提交语言成绩,还有面试。因为没有语言基础你会无法在当地听课和生活,所以这个环节很重要。而面试是试探你入学的理由和动机,以及你对设计的理解。


在此之前,我只有一些素描,色彩以及速写基础,语言也只是一般般。于是,为了弥补语言劣势,我花了三个月时间在北京语言大学学雅思,又花了半年时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意大利语。最终我以英语雅思6.5,意大利语A2的成绩入学(后通过锡耶纳B1级别考试)。学校的入学要求要学两门语言,语言是交流的基础,英语和意大利语都需要,我们学校必须达到B1级别才能毕业。


4.留学期间我学到了什么?

刚入学的第一年,由于新鲜感,一到周末就四处旅游,没太好好上课。再加上本来设计基础就薄弱,各种技能也很小白,大一上半学期挂科严重。后来知道,如果补考两次没通过,我就要重读一年。于是我决定好好学习,把时间都拿来泡书店,看各种设计展、画展、艺术展,还会观察旅行途中经过的各种建筑。


美学和创意需要熏陶,熏陶眼睛和思想。没有见识,就没有输出。从大一时考试挂科,到后续恶补,认真上课、学习,大二时我的成绩有了起色。


欧洲的记分制和国内不一样,30分为满分,前期我只能拿到23、24分。但后来通过大量训练,我能拿到27,28。通常留学生拿满分很难很难,因为语言也占了一部分原因。意大利同学有全拿30分。 学校的课很多很杂,而我们要学的课程,包括欧洲时尚史,金工制作(手工金属制作,镶嵌工艺,珐琅等等),手绘,建模,创意学,宝石鉴定,材料学,当代首饰,欧洲建筑史,品牌管理,配饰类设计(单独的学科,包括手表,眼镜,包)等。这些课程每学期都会有考试。 挂科可以补考,但挂科严重还得留级。但上课不会像国内这样无趣,老师们会带我们去看欧洲贵族庄园,各类艺术展,还有一些选修课我们会在另一个校区大教室上,大家会有很多的互动。


有一次老师们带我一起去德国慕尼黑参加当代首饰展。这样的机会让我得以和设计大师们有面对面的交流。欧洲的学习经历自然是比较辛苦的,但也很美好难忘。毕竟那是一段努力攫取知识的日子,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四年时间(本科是三年制,只是我前后有一年多的缓冲期),我从一个不太懂事的小孩,成长成一个可以独立自主完成作品,以及独立生活的成人。期间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学会了创新思维,眼界也得以开阔,遇到困难也不再排斥,最重要的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 最美好的年华在欧洲留学中度过,其实是很美好的一件事。虽然现在看那个时候的一些作品,都很幼稚,但这就是过程。


分享一些我当时参展的照片,如下图。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拍摄)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拍摄)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拍摄)与设计师Gigi Mariani合照


以下是设计师Gigi Mariani的作品: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德国慕尼黑当代首饰展设计师Gigi Mariani参展作品图片来源:庄主拍摄)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德国慕尼黑当代首饰展设计师Gigi Mariani参展作品图片来源:庄主拍摄)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德国慕尼黑当代首饰展设计师Gigi Mariani参展作品图片来源:庄主拍摄)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德国慕尼黑当代首饰展设计师Gigi Mariani参展作品图片来源:庄主拍摄)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德国慕尼黑当代首饰展设计师Gigi Mariani参展作品图片来源:庄主拍摄)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德国慕尼黑当代首饰展设计师Gigi Mariani参展作品图片来源:庄主拍摄)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1. 回国后创立品牌

首先,我先说下为什么我选择了创立这个品牌。这和我在留学期间的一节课有关。


有次老师在课堂上问,你们中国有什么知名的珠宝品牌吗?类似宝格丽这样的? 我们这些中国学生竟然答不上来,当时我感觉尴尬的空气都凝固了。因为自己不是很认同,所以像“三周”品牌我是不会作为中国知名珠宝品牌提出来的。但在那一刻我就暗暗下了决心,决定创立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原创珠宝品牌,于是2018年就成立了觅雅阁。


解释下品牌的寓意:【觅雅阁】,觅为寻觅之意,同时同音“秘”,在古代“秘”为上乘佳品之意。觅雅阁意在为有品之士寻觅创造配饰佳品,带来美好的感官体验。 这是我创品牌时的想法。我希望创造美,传递美,因为美学很重要,美意识创造未来。 看看现在国内的网红审美,毫不客气地说,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文化及传播价值的,我不希望这些被年轻人传来传去,还觉得自己很酷。


2.上海阿吉豆工作经历

由于刚回国,没什么工作经验。我想先去上海发展学习学习,投了简历,被阿吉豆HR招了进去,于是我只身一人去了上海。


当时我以为自己的创意可以得到施展,才发现自己太幼稚。当时我是作为产品设计师被招聘进去的,设计眼镜和表,但我天马行空的想法一点都不被同事看好,买手们不满意我的设计,他们喜欢的是已经市场化的产品。容易卖出,能很快得到认可的,才有价值。


我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老板沟通未果就主动辞职了。当时我因为看到国内市场的这种肤浅而感到沮丧。后来,我又换了两三家设计公司老板都是商人思维,并不太重视产品的创新。所以我一直在寻觅更好的公司。


最后一家公司是在浦东的一家外贸眼镜公司,我继续做产品设计。这里环境还比较OK,产品允许创新,所以我在这里待了一年。


这些都是实践中发现的矛盾点,包括现在这些矛盾点也依然,需要去平衡,这些问题我相信不止我遇到过,应该大部分设计师都会碰壁,所以思想要更成熟和完善。


3.回武汉创业

后来,我于2020年年初回到武汉,就遇到了新冠疫情,在家被关了整整80天,苦不堪言。但是呢,它也是个契机。它让我决定暂时不回上海,就在武汉创业。在四月武汉解封后,我就开始筹备产品,创业之路正式开启。于是,2020年六月,我的第一批原创设计产品出炉。以【窗】为原型的一组配饰,正式在朋友圈和大家见面。


本来我是想多积累一些经验和阅历后再开始创业,但后来发现,很多事得开始才知道怎么做。创业是很历练人的。我的设计方向更多的是传播一些文化,这是之前说过的。为什么?因为文化很重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请记住,没有根,你出了国就是nobody,但前提是,你是个有祖国的人。国外很好,产品好,设计好,什么都好,空气都是甜的,这是实话, 因为我见了很多诋毁中国,抬高外国的同胞,我觉得很羞耻,也是一种无知。没有自己的根,这个人是立不起来的。所以,我希望设计里带着文化,文化也不仅仅限于本国,还有世界文化。我们不要崇洋媚外,我们要吸收,学习,借鉴,使之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才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下面我分享一些我的原创设计。


第一个系列是【窗】系列。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窗”系列的灵感源于那首《小轩窗,正梳妆》:

窗,悄悄记载着四季的故事/褪色于时光深处/穿越千年
/却依旧美好如斯,永不落幕。


我觉得窗是中国文化中很常见但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里面包含了很多文人墨客的情怀。基于时间关系,每个系列我只简单谈谈创作想法。


我的第二个系列是【扇】系列。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这个系列灵感就是扇子。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当代,扇早已成为一种展示美学的文化载体。


”手执一扇,舒卷谈笑/独立于世,逍遥自在/一把折扇,彰显独特品味/夏日无凉风,何不持扇行?“


扇子有三千年历史,所以我想传承一下。


第三个系列【桥】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桥 不仅仅是建筑/也是一种精神/沟通 情谊 离别 希望/桥见证着离别与欢聚/亦承载着归家的路和远方的梦。”

这个系列源自那首著名的诗,但此桥非彼桥。中国元素想创新,是很有难度的,很多年轻设计师为什么不敢随便用中国元素?因为第一,有些元素被太多地滥用。第二却是因为理解太深刻,因为太沉重,不轻松,太中规中矩,年轻人不喜欢。所以,我才想着用更有创意的想法去表达。


后来我又设计了【一叶知秋】系列。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个人很喜欢绿植。这个灵感源自那首“窗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芭蕉很有意境。


最后是篆书和节气系列。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图片来源:庄主自制)


我看到快立秋,于是想用设计语言把24节气表达出来,就想到结合篆书,都是文化中很具代表性的一环。除了这些系列,还有一些产品在微信商城也可以看到,时间关系先分享这么多。创业至今,其实我还是处于自我摸索和尝试的阶段,这些设计还有待改进和提高,我也会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1. 参考欧洲奢侈品文化输出

很多人都喜欢买奢侈品,但可能很少人清楚,为什么奢侈品源自欧洲。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件事,就是奢侈品的存在一定是建立在富裕的物质基础上。没有物质基础,何谈上层建筑。只有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的层次,才有奢侈品生存与推广的空间。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近代以及现代,欧洲普遍发达、富足。而同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加拿大,由于没有历史沉淀,奢侈品领域就相形见绌了。


其次,欧洲的奢侈品大部分起源于家族作坊。以作坊的形式存在,拥有极高的独立性。因此,哪怕经历社会变革,哪怕时移势易,只要有一个家族拥有后继者,而后继者也愿意传承下去,那么,它便能一直存在下去。而欧洲人又极其注重手工传承。小到珠宝,大到汽车,他们都能通过手工打造出非凡的品质。正是源于这份坚持,才让每个产品都成为真正的”奢侈品”。


工匠精神,很多国家都注重,欧洲各国尤其如此。欧洲人愿意“高薪养匠”。工匠是奢侈品牌的支撑力量,欧洲的家族企业愿意斥重金礼遇一位技艺超高的匠人。匠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手艺生活,所以手艺得以传承。这是为什么,欧洲奢侈品可以得到很好地传承,发扬,走到世界各地。


2.参考日本设计及文化输出

聊完欧洲,再和大家说说日本。日本的设计是领先亚洲的。过去及当下中国设计以及文化遭遇过的,都是日本设计界曾经经历过的,所以这个国家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和中国的洋务运动一样,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同样遭受着来自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日本国民表现出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以及盲目崇拜,接受西方文化的一切。直到一位大师发现,自己身处的社会,到处充斥着和西洋相似的物件,而植根于本土的手艺作品却在不断被淹没。于是,为了复兴日本工艺,他用了20年时间,寻访日本全国乡村手艺,收集了来自民间的各式各样的工艺品,这就是“日本民艺馆”的前身。而这位大师,就是日本”民艺运动”的发起人,柳宗悦。


谈及这件事是因为民艺运动在很大程度上,重振了日本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自信,而且保留了非常多的、凝结了日本民间智慧的手艺。这就相当于给日本设计埋下了土壤。而后来的设计师和工匠们,得以在这片土壤上开花结果。那些有抱负的设计师们,自然可以很好的钻研创作。他们会在造型上,工艺上,不断进行创新,改进。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现代工艺品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并且还在持续更新中。日本的”匠人精神”,便是源自土壤的培育,以及世代的传承。


3.我国文化输出发展方向

谈完欧洲和日本,我想再和大家聊聊我国文化输出的可能性及发展方向。


这个问题很大,我主要和大家聊的是设计领域。


首先,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有五千年文化,但国际形象却只有一些革命性的印象? 以及, 很多学生做设计,对中国风理解狭隘,完全没有美感? 其实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国家艺考生的培训。千篇一律的素描训练方式,还有一些所谓的培训班,教出来的学生作品多么刻板可想而知。其实这些都不是美学教育, 这是填鸭灌溉。


所以,中国想有好的文化输出,首先得从教育下手,从根部开始改变,从美学培养开始。好的审美是养出来的,不是填充的。


中国其实不缺少发明和创造,而是缺少发明和创造土壤的推动力。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冲突。全球文化的方向是高科技的、新颖的、炫酷的,而我们国家的品质是中庸的、温润的、充满人情味的、有礼有节的。


所以从基本国民性格上来说,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是有冲突的,所以,我们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盲目追求高大上,反而会失了根本。


这个提议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争议,无妨,这只是我个人的拙见,我希望有更多人站出来反驳我,告诉大家这条路该怎么走。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我觉得,中国文化需要:


(1)坚持传承
学习欧洲和日本的匠人精神,把值得传承的文化捡起来,保留好的工艺。比如一些传统材料,黑檀木,花梨木,金丝楠木等,其纹理和颜色素雅,可以与极简主义结合,打破老气的印象,创新风格淡雅的设计。重视传统工艺,比如景泰蓝,烧瓷,拉丝镶嵌,木纹金等,都可以间接的运用起来。不是要墨守陈规,而是设计它们,让这些元素也跟上时代。


(2)细微处创新
正是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年轻设计师会觉得中国元素难以驾驭。但其实用心去挖掘,精心挑选,并与当代审美巧妙的结合,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我国的文化。我特别提倡设计师多和年轻人接触,多出去走走转转,多看看新鲜的事物,学会适时的与现代科技合作,而不是站在对立面。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谈及创新,就想大刀阔斧颠覆前人。我们要学会微创新,从细节处改善,优化产品。例如产品设计,作品的最终造型,既要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功能性。


(3)融会贯通
其实中国设计的起步也就二十年,我们尚且处于吸收阶段,还在学习中,要谦虚的当一个学习者。既要了解并深挖本国文化的精髓,同时看到他国文化的优秀之处。注意,这里学习和盲目崇拜是两回事,后者是跪舔,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不要盲目崇拜。学会吸收,借鉴,然后转变为自身的能量。去思考、尝试、沉淀。设计师要有自己的东西。柳冠中老先生曾说,我们的设计之所以徘徊不前,是因我们的脑子里有堵墙。我们要做的,是打破这堵墙,别给自己设限。如果天生不是巨人,就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一点,看远一点,再俯身一点,温润细无声,这是我们的文化。海纳百川,也是我们的文化。有芸友也认为中国文化容易表达得过于庄重和严肃,确实是设计师的一大痛点。真正的文化输出,应该做到看不到它的文化出处,山有百藏而不言,水润万物而无声。


在我创立品牌的初衷,是希望中国人能立起来,有我们自己的原创品牌,不是一直以欧美大牌为审美标准。把我们自己的产品打磨好,踏踏实实的把每件产品做细致。以此向世界证明,中国人的创新力一点不比他们弱。毕竟,凭什么要一直遵循他们的规则呢?


创业的困难好像一直都在,就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个创过业或者有创业经历的人应该更容易了解。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瞎画的设计稿比规规矩矩画的好看很多,因为一想到要做设计了,给自己立的“墙”就多了。不要规矩,千万别中规中矩。这些就是我的成长和心路历程。


庄主总结

一.欧洲留学期间我学到了什么?

1. 为什么我选择留学

首先是兴趣,再次是希望接触新的环境,学习新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2. 为何选择欧洲设计学院?

母校欧洲设计学院创立于1966年,是一所很成熟的设计学院,培养过很多设计人才。学校注重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原创能力。在这所学校可以学到很多硬核知识。

3. 留学前我做了些什么?

我花了三个月时间在北京语言大学学雅思,又花了半年时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意大利语。最终以英语雅思6.5,意大利语A2的成绩入学(后通过锡耶纳B1级别考试)。

4. 留学期间我学到了什么

在实践中熏陶和培养美学意识,见识得到增长,视野得到开阔。


二. 工作及创业经历

1. 回国后创立品牌

由于留学期间埋下了创业的种子,所以我回国后便创立了原创轻奢配饰品牌【觅雅阁】,希望中国人能有自己的原创品牌,能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传递给更多人。

2. 上海阿吉豆工作经历

2018年到上海阿吉豆工作,但天马行空的设计想法并不能让买手们满意,他们喜欢的是已经市场化的产品,我的创新并不被看好。因此辞职。

3. 回武汉创业

2020年六月,第一批以【窗】为原型的一组原创配饰,正式在朋友圈发出。

个人意愿还是专注把产品打磨好,踏踏实实出一些好作品,这是一个设计从业者最重要的本职工作。

品牌产品方向更多的是传播一些文化。文化不仅限于国内,还有世界文化。


三. 发布部分原创设计,分享品牌理念


四.我国品牌与文化输出的可能性及其发展方向

1.参考欧洲奢侈品文化输出

1.1只有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的层次,才有奢侈品生存与推广的空间。

1.2欧洲的奢侈品大部分起源于家族作坊,以作坊的形式存在,拥有极高的独立性。欧洲人愿意”高薪养匠”。

1.3工匠是奢侈品牌的支撑力量,欧洲匠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手艺生活,所以手艺也得以传承。

2.参考日本设计及文化输出

2.1日本设计师有大环境的滋养。

2.2日本的”匠人精神”,便是源自土壤的培育,以及世代的传承。

这种专注于精工,使得日本设计和文化可以很好的传承及发扬。

3.我国文化输出发展方向

3.1坚持传承

3.2从细微处创新

3.3融会贯通


文字整理 : 付雅楠

审核 : Cherika Chen

版式设计:Alex Li


我是如何转型做了一名珠宝设计师?如何凸显“中国设计”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中国   慕尼黑   设计师   匠人   庄主   欧洲   日本   奢侈品   珠宝   来源   价值   品牌   系列   作品   文化   时尚   图片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