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女婿”:周至乡村新女婿回门面临的最大挑战

“耍女婿”:周至乡村新女婿回门面临的最大挑战



老家周至,把男方结婚闹洞房称之为“耍媳妇”,闹洞房这天,新媳妇是主角,是焦点,村里人前去耍闹,以图热闹,主家还要烟茶热情招呼。


既有“耍媳妇”,便有“耍女婿”。后者的主角,自然是婚后到丈人家回门的新女婿。


回门,有的地方又称“归宁”,结婚后第一天,新婚夫妇第一次双双回到女方的娘家,即为回门,为关中地区传统婚嫁习俗。


周至县靠近西府,受周文化影响颇大(过去曾为宝鸡管辖),历来人文礼仪讲究颇多。直至现在,在老家周至地面上,无论农村,还是城镇,新女婿回门这个习俗依然传承。


我曾查阅相关资料,关于回门的礼仪习俗,各地说法不一,形式各异。结合多年乡村生活记忆,我认为,无论形式如何,回门其实是新婚夫妇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回娘家,夫妇成双入对,参拜女方父母,其中应该有三层寓意:其一,代表着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其二代表着女婿感谢岳父母对爱人的养育;其三代表着新婚夫妇婚后成双成对出入,更意味着夫妻之间恩爱和美,让岳父母放心。


“耍女婿”:周至乡村新女婿回门面临的最大挑战

■ 图源网络


回门的这天早上,新娘的弟弟(或门子堂弟)须亲自去姐夫家接一下姐姐、姐夫,周至当地俗称“叫一下”。那时候,农村经济条件差,一般都是骑着自行车,甚至步行。


一大早,小舅子蹬着自行车到姐姐家。按照礼仪,姐夫家的老人早早起来,开始收拾,洒扫庭院,准备菜肴,招呼前来叫姐姐姐夫“回门”的小舅子。吃罢早饭,新婚夫妇收拾停当,也骑着结婚陪嫁的崭新自行车,提着四样礼(条件好的,为六样礼),一前一后,跟着弟弟,有说有笑,一同回到娘家门上。


回门这天,新女婿的地位很高,受到丈人家的热情接待。新娘的舅、姑、姨、姐妹、姐夫妹夫及门子的长辈等,早已在家候着,抽烟、喝茶,等着新女婿的到来。


按照周至礼仪,婚后第一次登门的女婿,要先向女方祖先牌位上香、磕头,以示对女方祖先的尊重。这时候,向老丈人和丈母娘问好,直接改口叫爸妈。老丈人也会趁机,给新女婿一一介绍在家的重要亲戚。有的农村讲究些,还会让小舅子陪着姐夫,到村里亲近的本家门子,挨家挨户磕头,称之为认门。


回门这天的家宴,新女婿享受丈人家绝对的贵宾待遇,座席被安排坐在八仙桌的主位,但是,迎接女方的戏耍,却成为新女婿这天必须面临的最大挑战。


耍新女婿,就从坐上八仙桌之后正式拉开帷幕。待客的宴席上,按照农村待客之道,大家推杯换盏,相互敬酒,气氛很好。但是,吃主食的时候,新女婿就要千般注意、万般提防,想方设法迎接挑战,顺利过关。


这时候,新娘的嫂子或堂嫂,一般打头阵。她们是过来人,知道咋样以合理的饮食形式,戏耍新女婿,要么是一碗放了过量盐的软面,要么是一碗放了碱面的饺子。


这碗事先包好、放了过量辣子或碱面的饺子上席,嫂子们的态度十分热情,双手端上来,递给新女婿,还要当面看着让你吃完,目的就是要出新女婿的洋相。你想一想,新娘的嫂嫂给端的饺子,不吃吧,有失礼仪;吃吧,知道是“陷阱”,肯定要受些难常。


面对这样的饮食戏耍,新女婿们的反应,自然也不尽相同。


憨厚些的新女婿,早上临出门的时候,自家的嫂子或姐妹肯定有过交代,叮嘱其要防止被戏弄,想方设法“过关”,但当着众人面,脸皮薄,不好意思戳破这样的“把戏”,只得咬着牙,把那几个或咸或苦的饺子一一吃了,嘴上还得说声谢谢嫂子。


滑溜些的新女婿,看着这一碗看似正常的饺子,先热情地感谢嫂子的关心,然后夹起一个饺子,吃到嘴里,连声说“好吃”,同时,再用一双干净筷子,另夹起一个饺子,放到嫂子的碗碟里,说:“为招待我们,嫂子们在灶房里烟熏火燎,实在辛苦,这么好吃的饺子,也该让嫂子们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趁机把这个“球”,再踢到嫂子们跟前。


这些嫂子们,明知道这饺子里有“名堂”,不会上套,只得作罢,哈哈一笑。同席的几位长辈,包括新女婿一方前来陪同的人,也都会心一笑,反倒让席间的气氛更为融洽。


“耍女婿”:周至乡村新女婿回门面临的最大挑战

■ 图源网络


我也问过农村一些长辈,探讨过这个习俗。其实,嫂子们端给新女婿的咸饺子或苦饺子,是老祖先流传下来的一种朴素的民间习俗。一来,在新婚三天之内,不分辈分,大家都可戏耍新女婿,图个热闹喜庆;二来,也为了从侧面给新女婿提醒,要好好待我们的妹子,否则,我们娘家人为其撑腰呢。


如果说,给新女婿端碗咸饺子或苦饺子,属于文质彬彬的“文式”戏耍,那么,给新女婿脖子上套马拥脖(农村饲养牛马所用物品)、脸上抹锅底灰等行为,就属于粗犷的“武式”戏耍了。


吃罢午饭,“武式”耍女婿,便正式上演。这时候,许多门子的婶婶和小伙们,早已围在女方家院子门口,只待新女婿吃完饭一出来,他们便一哄而上,七手八脚,有的给套马拥脖,有的给抹花脸,有的藏起自行车……笑声、喊声,响彻院子上空,好不热闹,街坊乡邻里三层外三层,看热闹。


那些机灵的新女婿,左右躲让,趁乱钻出人群,冲破重围,赶紧撤离丈人家村子;有的则反身躲在丈人家的房子不出来,直捱到傍晚,众人散去,才回家;有的一看,冲不出去,便从后院翻墙而去,仓皇而逃,新裤子也扯烂了,新鞋子也跑丢了,连新自行车都不要了!把他家的,看把新女婿折腾成啥了?!


不过,我小时候经常观看农村耍新女婿,在那个时候,谁家回门这天耍新女婿的花样越多、围观的村民越多、现场气氛越热烈,主家更有面子。说明这家人在村里的人缘好!


想一想,如果自家的新女婿回门来了,村里没人着嘴,无人问津,没人戏耍,冷冷清清,那才没劲呢。


当然,也有耍新女婿耍过头的,惹得主家一顿臭骂。记得村里一个姐姐和新女婿回门,新女婿吃罢午饭后,先是被嫂嫂、婶婶等女眷们戏耍一番,用锅底灰拌以猪油,给摸了个大花脸。


新女婿哭笑不得,狼狈不堪,赶忙跑到院子水龙头跟前,用洋胰子洗了半天,越抹越花,越抹越油,惹得围观的众人哈哈大笑。


谁知,好不容易洗净脸,准备“逃离”现场,在院门口又被几个小伙围住戏耍,双方争执不下,竟然把新女婿的胳膊弄脱臼了,疼得直咧嘴!这些小伙子戏耍人家新女婿,耍得也太过头了,自然惹得村里老人们一顿骂!


这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许多农村都成了空心村,虽然新女婿回门的传统依然坚持,但耍新女婿的环节越来越文雅了,没有了过去的那种粗犷、那份随意,参与戏耍和围观的村民也越来越少了,不知道,这算不算乡村婚嫁习俗的进步。



作者 | 张友直 | 陕西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周至   女婿   小舅子   丈人   女方   娘家   嫂子   姐夫   习俗   村里   饺子   新婚   夫妇   乡村   礼仪   农村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