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但凡看过《我的天才女友》,对剧中两位女孩的情谊想必不会陌生。近年来,随着社会上更多更为多维与进步的探讨,越来越多的文学与影视创作,将女性作为重要的命题,也相继诞生了一系列关于女性题材的电影。这次,不妨跟我们一同走进以下5部,在你对自我的“不完美”释怀的过程中,或许,她们能为你打开一扇通向和解的大门。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图为《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剧照。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让爱与遗憾握手言和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孤味

2017年的一部30分钟的剧情短片《孤味》,叫人们回望起旧时靠海起家的一代人的酸甜滋味。时隔四年,导演许承杰将孤味搬上大荧幕。没有了篇幅的束缚,2个小时围绕在失去丈夫、父亲的女性故事。其本质是在讲身处不同关系、处境中的女性如何从妥协走向“和解”,与自心,亦或与他人。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导演: 许承杰

地区:中国台湾

年份:2020

“‘孤味’其实是一句台湾话,本来指的是餐厅只专卖一道料理,并致力把这道料理做到最好,后来延伸为了一种生活态度、处世哲学,说的是一个人专心一意,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算孤独也没有关系。“在四年前的短片中,许承杰曾这样解释道。

看过这部电影,相信你也会了解到陈淑芳扮演的母亲,最后在出租车上所唱——青春的味道又酸又甜啊,人生,难道不也是这样吗。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由陈淑芳扮演的母亲,她的另一身份是台南赫赫有名的餐厅老板。图二是她靠着卖虾卷独自抚养起来的三个女儿。图三是大女儿阿青,作为一个热爱自由又忠于自我的女性,她所展现出的那股因不安而浮动的内在心思,也是当下女性的一个缩影,在父辈眼中常被误解为“不稳定“。

婚姻故事

说到2019年最让人期待的电影,除了《复仇者联盟4》,便是《婚姻故事》。导演诺亚·鲍姆巴赫以个人经历为蓝图,描述了一场为了争夺抚养权而展开的离婚拉锯战。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导演: 诺亚·鲍姆巴赫

地区:英国/美国

年份:2019

播放源:腾讯/爱奇艺

以“婚姻”为题材的电影并不少见。

瑞典知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便曾将一对夫妻长达二十多年的点滴拍成了故事即《婚姻生活》,深刻地解析了现实中,婚姻与爱的关系。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有网友评:“相拥时甜蜜,甜蜜后厌倦,厌倦紧接着欺骗,欺骗久了开始冷漠,冷漠与排斥共存,然后离开,分离产生妒忌,妒忌时后悔,后悔处有自责,自责了决心再占有,占有完继续怀疑,怀疑变成习惯,习惯沦为恶性循环,恶性循环带来负担,负荷真实让人手足无措,自我美化又将迎来新一轮的重蹈覆辙。这就是婚姻生活。”

这次,导演诺亚·鲍姆巴赫认真地将镜头对准“离婚”这一议题,试着通过大量内心感受的陈述,来讲清楚一段亲密关系如何从开始一步步地走向分崩离析。

于是我们看到,妻子一次次在离婚律师面前对丈夫的“控诉”,实际上是对失去“失控感”的控诉。从这个角度来说,冲破“妻子”这一身份,重塑自我,也许才有助于走入婚姻死穴的人,找到缺失已久的成长与蜕变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不过,相比于英格玛·伯格曼的《婚姻生活》,《婚姻故事》并没有指向情感世界的冷酷真相与婚姻关系的复杂性。

影片最后一幕,离婚后的妻子蹲下为丈夫系鞋带,那些过去因为婚姻培养起来的情感,在婚姻的联结消减殆尽后,仍能以“家人”这样的形式联结着彼此,爱一直都存在着,只是联结的形式不同而已。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因为“它”,所以有力量

掬水月在手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大师,曾被誉为“最后一位女先生”。

1924年出生的她,16岁时便写下“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至此一生,诗词为伴。乡愁家伤、俗世悲苦,也在诗词的疗愈中得到化解。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导演:陈传兴

地区:中国大陆

年份:2020

播放源:优酷/腾讯

这部纪录片由曾拍摄过《他们在岛屿写作》导演陈传兴拍摄,叶嘉莹在片中说道:“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真是你要身经过忧患,才会对这个词有很深的理解,我确实有经历了人生的忧患。”

在最新一期的《十三邀》中,陈传兴回忆起旅居巴黎的十年,回顾了自己记录“那些在岛屿写作故土情怀的人们”的初衷。

“其实你也不需要去想。就像在渡船里,每个人坐在他的摩托车上,等着渡船从一个渡口到另一个渡口。人又何尝不是这样?黑夜就是渡船。”看过这部纪录片,相信你也会了解到叶嘉莹所言——“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女人的碎片

近来,随着部分人对“生产代替生病,孕妇非病人”这一观念的主张,“居家生产”逐渐受到重视。

一方面,女性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生产方式,也更能认识自我的身体;其次,不同于传统“医院生产”可能面临的陌生感,当眼前是熟悉的家、至亲的时候,两种生产方式的差异与冲突便能显现在观众面前。

这是《女人碎片》这部电影在开场25分钟讲的事——生产的过程,女性何以成为“碎片”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导演: 凯内尔·穆德卢佐

地区:加拿大/匈牙利/美国

年份:2020

当然,不止于此。孩子的突然离去,让性格本就存在差异的夫妻迎来可能的分崩离析,而另一边,与年迈的母亲在观念与沟通上的巨大鸿沟,这些是女主角心理上的“碎片”。

所幸,在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温柔的镜头语言中,这些横亘在人与人心之间的“碎片”被轻轻拾起。故事的最后,当历经一番阻抗站在法庭上的女主,对助产的护士说出”女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短暂瞬间,不是为了让我那么做”的时候,相信在那一刻,她迎来了自己的“重生”。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女主角玛莎是一位对“身体“主控权有所求的女性,在迎接新生命时,她想抓住自我、婴儿与家庭的联结。于是观众可以跟着玛莎,感知在呼吸吐纳,情绪起伏之间,最终迎来新生的喜悦,同时碰触消亡的遗憾。

小妇人

距离导演格蕾塔·葛韦格上一部作品《伯德小姐》(Lady Bird)已经两年过去了,她的新作——改编自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代表作,是这部还未放映就已备受瞩目的《小妇人》。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导演: 格蕾塔·葛韦格

地区:美国

年份:2019

播放源:腾讯/bilibili

故事讲述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四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在各自的道路上坚强而又坚定的前进着。

格蕾塔·葛韦格的作品一向关乎女性的成长,《小妇人 》也不例外,电影不会集中于单一女性的刻画,而是将重点放在讲述女性间互为支撑的,跨越时间的情谊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在剧本的扉页,导演兼编辑格蕾塔·葛韦格这样写道:“我由他们的成年时代开始构建故事,然后再介入他们的童年时期的故事线,这童年时代的回忆与向往如一把了解自己的钥匙,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向何方。曾经年轻的我们,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但无论创作与翻拍的初衷如何,格蕾塔·葛韦格希望通过《小妇人》展现出来的,是真正有力量的女性形象

无关乎进入婚姻还是选择自由,也无关乎个体的价值观、性格,亦或地位,只要自由的做出并无悔于自己的决定,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被鼓舞、尊重的力量。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女孩就是要见见世面,才能决定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 文字部分整理自资料;图源网络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扫码加入乐活官方粉丝群

好礼等你来拿~

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身为女性,我们如何拥有对不完美释怀的能力?

环保|自然|简单|健康

更多女性主题

成长目标、情感自由、心绪疗愈……女性的困惑,女朋友们最懂开解

年终特刊,我们用一整期致敬100位可持续发展世界的杰出女性

直接订阅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玛莎   巴赫   诺亚   女性   小妇人   渡船   腾讯   忧患   年份   碎片   诗词   导演   婚姻   能力   完美   美食   地区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