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安利 3 款茶

老茶树的味道

和茶山风土的味道

饱记精选 X 三联生活爱茶

夏天,本不是一个特别让人想喝茶的季节。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但是清香之茶,花香之茶,带着泉水和山林气息的茶,可能正好。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仍然是和「三联爱茶」的朋友聊起,上次介绍过他们的「唐茶」系列,这次,他们做了三款「明茶」: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饱记几乎不代销其它品牌的产品,今次和三联生活爱茶合作,以茶会友,大家一起品品茶,听三联聊一聊明茶的故事,若是好奇也不妨试试。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周末就要立秋了,今天在哪里看到一句:「屋外蝉鸣此起彼伏,是个散步的好时节」。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明朝是个名茶辈出的时代,能叫得上名的除了老牌的阳羡、天目、六安,还有新流行的虎丘、天池、松萝、武夷、罗岕、龙井等,其中有不少是僧人、文人参与创制的,也发展出一套文人式的茶审美标准。


明朝 · 中国文人茶的黄金时代


——明茶合集,数不尽的文人茶。《三联生活周刊》


若是什么也不读直接喝,这三款里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产自四川的兰花茶。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茶汤入口,扑鼻又真切的兰花香,极之愉悦美好。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四川春剑 + 烘青银针,香气清幽。茶叶芽头短壮,身披白毫,带有兰香: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我们试了冷泡,花香同样绝佳~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办公室的同学们无论是否喝茶,都被倾倒


第二杯,则是我最喜欢的罗岕茶,适合热饮。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第一泡,只觉得淡而雅致,但是娇嫩清香无比的兰花茶让人印象太深刻,感觉特点不鲜明。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直到第二泡,茶汤出色,醇和的茶香轻轻扬上来,美好极了。


茶汤的滋味鲜爽、温和而层次很丰富,非常舒服。


而且,这杯茶很耐泡,四五泡仍韵味悠长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回办公室试了粗暴的审评泡法,闷泡几分钟暴露茶的全部缺点:居然还是很好喝!


传说罗岕茶的核心产区洞山一带是唐代诗人罗隐的隐居之地,而两山之间茶叶品质极佳。袁宏道、沈长卿等名人皆以“金石气”、“泉石气”来形容罗岕茶。

细品罗岕周边的茶,茶汤的质感果然厚重醇滑,虽不好与婴儿肉香、金石气相比拟,但“泉石清甘”的气质,却是他处绿茶所难以媲美的。

——明茶合集,数不尽的文人茶。《三联生活周刊》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第三款,则是松萝茶。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据三联的朋友说,这款茶可称是炒青绿茶的鼻祖(后来大名鼎鼎的龙井即是炒青绿茶),汤色黄绿明亮,略带茶毫。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宋代茶讲贡茶,徽宗朝最为亮眼的龙园胜雪、银线水芽追求的是嫩,嫩到极致、嫩到令人发指,茶好不好喝先搁一边,重点是珍稀。而到了明代,茶主要作为民间流通的商品,除了控制成本,「好喝」已然成为加工的最高指导原则。


松萝茶「舍芽取叶」,创制于明万历初年,相传是松萝山让福寺的大方和尚做出来的,炒茶前先摘去茶芽、茶梗,炒出来的茶既匀且透,这套制茶工艺被称为“「松萝法」。之后松萝法传至武夷山,做出来的茶便是18世纪享誉海外的「武夷松萝」。


——明茶合集,数不尽的文人茶。《三联生活周刊》



三款茶,附赠两只景德镇制白瓷斗笠杯。夏天不短,其实也不长。是最好的时间,就抓住它。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中国的大江大河,到底盛产多少韵味之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天池   龙井   武夷山   景德镇   松萝   大河   明朝   茶汤   青绿   金石   花茶   好喝   大江   文人   韵味   中国   花香   清香   茶叶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