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人请你吃饭

如果有朋友请你去他的家里吃饭,一定要去,这在当代中国城市是件稀少的事,一般而言,只有至爱亲朋才能享受这种待遇。相比较而言,在餐厅请客更普遍。


家中请客曾经在中国的近代社会,请客人上门吃饭,是件很流行的事。民国时期,人们在家请客吃饭是常态,尤其是中上阶层,因为居所宽大,外加备有厨师,这样做很容易,每家雇用的厨师还会被拿来比较。这种习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一直保留着,但原因正好相反,并不是因为主人家中宽大,而是在外请客吃饭要更昂贵和不方便,尤其社会上餐厅稀少,只能把客人请到家中做客。
这种习惯一直流行到改革开放后,1980年代随着餐饮业的发达,请客人去家里吃饭的习俗变得越来越弱势,一是人们的居室环境改善并不明显,空间还是狭窄,二是主人时间宝贵,而请人吃饭的准备时间太过漫长,所以餐厅请客成为社会主流。
即使农村地区,也不再保留请客上门的习惯,虽然这里的人们时间上相对宽裕,有时间做饭,但他们会认为,在家请客是件没面子的事,说明主人小气或者过于精明。而且,即使在乡村,附近的集镇上也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餐厅,有些甚至大过城市里的规模。这样的餐厅,可以满足附近村落的婚丧嫁娶需求,所以如果你进去,往往只看到大型的圆桌,每张桌子可以坐十余人,它们并不是为路过的散客准备,对此你不要奇怪。
什么人会保留在家请客的习惯?一种可能是主人是美食家,善于烹饪的名声远播,一般人总会提出去他家吃饭,主人会慢慢养成固定请客的习惯,比如对特别好的朋友,一年会邀请上门几次,或对需要维持某种关系的对象,也会开放几次。
另一种是家中雇用厨师的新富裕阶层,虽然近年国内富裕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加,但阔气到家中雇用正规厨师而不是保姆的人还是少数,他们一般是按照境外习惯,聘请厨师、保姆、园丁等多位帮佣,职责区分很完整;也有一些是出身于世家,按照1949年前的习惯雇用了厨师。像这种家庭比较喜欢请客人去家中吃饭,除了方便等因素,也有炫耀的心理。这种家庭的厨师,一般会在主人的调理下做出一些特殊的好菜,客人吃后都比较难忘。
再就是极其亲密的朋友之间,彼此也会请客上门吃饭,追求的是家中做客的轻松气氛,没有外人打扰。还有就是家里可以无休止地喝酒,聊天,不像餐厅要定点关门,这种现象在都市的年轻人中越来越多。
如果是家里请客,相对对客人没有什么规则,一般不会特意注明着装要求,客人随意即可,上门也不用特意携带礼物,想表达心意的话,带上鲜花、一瓶酒,或者外地旅行带回的小陈设品即可。但有一点要注意,千万不要在别人家里喝醉。中国人请吃饭,就是吃饭,会郑重其事地准备若干道热菜,还有汤、点心等供客人享用,和西方社会常见的酒会完全不同——酒会往往不准备菜肴,只有简单的冷盘。多数普通中国人还不知道“酒会”这个名目,除非请你的主人在外企工作,或他在西方社会生活过多年,才会专门准备酒会邀请你。

餐厅请客

当中国人请你吃饭当中国人请你吃饭面向中产以上人群的成都精品餐厅,以西式灯具混搭中式座椅来创造空间趣味。
当中国人请你吃饭北京密云区的农家乐餐厅内景。电视、名胜风景挂画、多人座大圆桌几乎是此类餐厅的装饰标配,游客和周边居民的宴请需求都可满足。
当中国人请你吃饭位于北京路边的餐厅广告牌。
在餐厅请客吃饭,是当下最流行的请客方式,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无论有一堆人还是只有三两个人。大城市什么类型的餐厅都可以找到,而小城市可供少数人(比如两三个人)用餐的餐厅可能比较难找,多数馆子只提供多人用的大圆桌。不过不用担心,主人会找一堆陪客来凑满一桌,很可能吃完饭你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在餐厅请客吃饭的话,对具体餐厅的选择,不仅反映着主人的经济实力,还体现主人的热情程度。这点和西方社会一样,越是昂贵的餐厅,越表示主人对你重视。很多时候,中国人还奉行着古老的吃饭仪式,请客的菜品一定要多到剩下,才显示出主人的待客诚意,对这一点的坚持,北方超过了南方。
1949年前的中国,比较流行举办鱼翅席、燕窝席、鸭子席,分别表示不同的待客规格,现在好像已经彻底消失了。不同地区表示隆重态度的请客菜品大有差异,如果是在北京,会请客人吃烤鸭、涮羊肉这两种最有北京风味的大菜,还有众多配菜;如果在上海,则选择更多,有本帮菜(有海参、虾仁这样的大菜,也有很多精致小菜),有江浙菜,还有大量西餐,上海不愧是中国最早西化的城市之一,外国人在这里吃饭不会感觉陌生;如果在更大范围的南方,多提供海鲜、时令的青菜,还有很多做工烦琐的菜肴,比如在鸭子肚子里塞满糯米和青豆。也有些省份近年流行吃些奇怪的东西,如山东、贵州还有云南,他们会拿出昆虫当菜肴,不熟悉的人会被吓一跳,但大家也就是要你吓一跳的效果,你只要配合就可以了,也可以拒绝食用。
餐厅请客,会比家里请客更讲究座次顺序,一般是主人和客人岔开就座。据说在最奉行中国传统习俗的地区,还有专门的座位排位表格,要求主人坐在最上方,旁边是客人,然后依次排序。靠近上菜位置的座位,一般给最不重要的人,或者主动谦让的人坐,出席这样的场合时,哪怕你特立独行,最好也听从安排。

随意小吃

在当下中国,1980年代出生的人可以说代表着新的一代,他们对请客规矩不再那么执着,除非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生活在等级有序的环境里,或者是传统文化爱好者,再或者,生活在以保留传统著称的地方。一般年轻人,对请客吃饭的诸种规则不再那么遵守,更多地方形成了随意的就餐风格,流行一种小型餐馆。

很多小餐厅流行摆方桌,坐上去轻松随意,菜品也不再拘泥于传统,而是所谓的“融合菜”,可能有西方人喜欢的沙拉,种类五花八门,有传统的凯撒沙拉,也有来自南非的一种植物——冰草做成的沙拉,或纯粹用乱七八糟的蔬菜撒上浓厚罐装沙拉酱做成的沙拉;也有来自日本的生鱼片;还有当地的一些名菜,也许是用辣椒炒的味道浓郁的鸡,也许是以花椒、辣椒和植物油烫出来的脆嫩的鱼片,还有各种蔬菜和荤菜的混合搭配。在这种餐厅,一般可以选择啤酒,也许有一些不太好的红酒——除了大城市的某些餐厅有专门的伺酒师,一般餐厅提供的红酒,完全依赖采购者的良心以及拿酒渠道,对其提供的酒的品质不要有太多期待。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传统的白酒。
如果朋友足够盛情,而且觉得你不是装腔作势的人,可能会邀请你吃夜宵——当下中国从南到北最流行的一种朋友聚会方式,即使在偏远县城,你也可以找到吃夜宵的美食街,餐厅一般开到深夜,也许到凌晨两三点,最流行的食物是烧烤。西方人对烤肉并不陌生,但他们一定会奇怪,在西方切成大块的烤肉,在中国却被切成小块,随着纬度越往南,肉可能被切得越小。在中国的新疆地区,肉串都是大块肉。烧烤业发达的东北地区,北部常见大肉串,南部(如锦州)主吃小肉串。在四川,在云南,市面上流行小串,可能是受传统的饮食风尚影响。
除了各种烤制食物,近年中国最流行的夜宵内容就是吃小龙虾。这种并非原产于中国的动物,不知道为什么获得了夜宵市场绝对的霸主地位。所有的夜间市场上,要是没有小龙虾,感觉就差了些什么。而且不同区域的小龙虾有不同口味,近年流行麻辣、蒜味、五香、黄酒浸泡等,价格并不便宜,在夜宵市场上吃这么一顿,可能花销是正规餐厅的几倍。
比较没有被小龙虾攻占的区域,是边疆省份,或者水域不够发达的地区,比如西北,但不用遗憾,你可以在那里吃到上好的各种烤制羊肉;或者因为自己的夜宵饮食系统比较强大,比如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两省,这里流行各种烤的豆腐,也是美味——总之,你要相信,中国地域的广阔造成了物产的差异性,所以,如果主人邀请你深夜出门吃饭,那他是把你当作自己人,可以跟他走——吃什么不再重要。当中国人请你吃饭特定地区的中国人喜爱“吃虫”,比如将富含蛋白质的蚕蛹油炸后食用。
当中国人请你吃饭席卷中国南北的小龙虾,是平民饭局的热门之选,一些龙虾餐馆甚至需放号安排入座。
当中国人请你吃饭相约夜间“撸串”是当代中国人的聚会社交常态。
TIPS1 末代王孙的奢享食单
溥儒,1896年生于北平,清恭亲王奕䜣之孙。诗文书画皆有成就,也是挑剔美食家,经常出入当年京城最大的餐馆。一张由其亲自手写,要求厨师依样定制的菜单,在2017 年保利春拍上拍出了52 万元高价。内容既有鱼翅(排翅)、烤鸭(三吃)、烹虾(小块,多加葱蒜)等肉菜,也有糟煨笋尖、炸山药(拔丝)之类的素菜,还有汽水,从中可见当时上流阶层的餐饮细节和品位。

TIPS2 互联网大佬的宴客食单
和时代的剧烈变化相比,美味的变化要缓慢一些。据媒体报道,2017 年于浙江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网易创始人丁磊宴请各界大佬的饭局菜单以宁波菜和海鲜菜为主,30多道冷热菜里有大闸蟹、清蒸鲳鱼、梅鱼、带鱼、木鱼、白虾、海蜇、海瓜子等。
本文摘自《中国人超会吃》,作者:王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酒会   夜宵   北京   厨师   中国   阶层   国人   家中   客人   主人   餐厅   家里   习惯   中国人   传统   美食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