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酒,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琼浆玉液。社交、祭祀,金榜题名、婚丧嫁娶都离不开酒。

我们知道酒的发展历史,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在不断的进化。从最初在大自然中发现天然发酵含酒精的果实,到人工通过对水果、粮食进行发酵取得的发酵酒,再到应用蒸馏技术得到的高纯度的蒸馏酒。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了将近7000年的时间。

啤酒、葡萄酒、黄酒,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古酒,都有不低于5000年的历史。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啤酒被称为“液体面包”;葡萄酒被列为“十大健康饮品”;黄酒被称为“液体蛋糕”,也被称为中国的国酒、国粹。但是放眼世界,啤酒、葡萄酒都能发扬光大。偏偏黄酒落得个外国人不喝、中国人不爱的尴尬境地。

目前中国的黄酒,除了在浙江、上海有一部分消费者以外,更多的是销售到日本或者作为调味品存在。曾经的“国酒”,为什么中国人不爱喝,反而在日本却大受欢迎呢?我们还是通过五分钟的时间,了解一下5000年来黄酒的文化和历史。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黄酒起源

黄酒,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以粮食为原料发酵酒的统称,古时候并不叫黄酒。因为古时的酒原料、发酵工艺、过滤技术都比较落后,酿出来的酒是五颜六色的,但是同一个特点是浑浊。因此把古代的酒统称为浊酒,其实更为科学和贴切。日本的清酒,就是在中国浊酒基础上经过多重过滤,取得清澈透明的发酵酒,清酒的称呼就是相对于浊酒而言的。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黄酒是以大米、糯米黍米等粮食为原料,所以古时候黄酒又叫米酒,跟现在的米酒、醪糟也是不一样的。

黄酒起源众说纷纭,有说夏朝杜康发明的,也有说仰韶文化时期的。但是科学是要讲求证据的,要想准确判断中国酿酒起源的年代,必须要找到成套、成系统的酿酒、饮酒器具,以及相对应的文字、壁画记载。

通过大量出土文物进行分析和判断,考古专家及酒史研究专家,将这一历史时期划定在距今约6500—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下图为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汶口时期的酿酒和盛酒器具。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在古时候,酒这个字,是对所有酒的统称。曹操短行歌里面提到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个杜康也是对酒的统称,而非杜康牌的酒。在蒸馏酒出现以前,酒就只有发酵酒,无论以水果为原料发酵的酒,还是以粮食为原料的发酵酒,都统称为酒。而黄酒,是对以粮食为原料的发酵酒。

黄酒富含丰富的多种营养素,包含全部21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以及各种多糖,因此也被称为液体蛋糕。黄酒因为是发酵酒,古时发酵、过滤技术比较落后,酒精度基本都在10度以下。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鼎盛时期

自中国真正大一统的汉朝,一直到北宋时期,黄酒历经1200的稳定发展,成为华夏大地乃至北方游牧民族最重要的饮酒种类。直至元朝,蒙古族南征北战,将酿酒蒸馏技术带回中国,才开始了漫长的蒸馏酒之路。

盛唐时期,酒业十分的发达和繁荣。上到皇帝、下到百姓,无一人不爱饮酒。从杜甫、李白、白居易等大文豪的诗中可以感受到,几乎没有一首诗不带酒味儿。通过王驾诗中的“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更能感受到全民饮酒的繁荣景象。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唐朝不仅饮酒成风,黄酒的酿造技艺几乎也达到了顶峰。因为唐朝人喜欢在酿酒的时候加入各种中草药,因此唐朝的黄酒也呈现出五颜六色、多彩缤纷的色彩。黄酒不仅有黄色、琥珀色,还有白色、红色甚至绿色的。而清澈、琥珀色的黄酒,是黄酒中品质和等级最高的,因此得以保留至今。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到了宋朝初期,对酒的酿造和税收管控的就十分严格。《货造酒曲律》中规定“私造曲十五斤者死,酿酒入城市者三斗死,不及者等第罪之。”酿酒行业收归“国有”,官府进一步对黄酒的酿造技术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当时江浙一带的酿酒技艺尤其领先,也为日后绍兴黄酒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蒸馏酒出现

元代,是马背上民族的统治时期。元代除了传统的黄酒,葡萄酒和马奶酒更受蒙古人喜欢,尤其是马奶酒,在元朝被奉为国酒。

酒,作为最原始的兴奋剂,在战争中是离不开的。蒙古人打到欧洲,将刚刚出现100多年的蒸馏酒技术带回中国。由于蒸馏酒酒精浓度比较高,保质期更久更容易携带和运输,对于南征北战的将士来讲更受欢迎。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到了明清时期,因为蒸馏技术的不断提高,品质高的蒸馏酒不断涌现,民间称之为烧酒。但是民间老百姓饮酒,仍然以传统的黄酒为主。

直到清朝中晚期,清政府腐败无能,社会财富大量缩减,粮食产量逐年减少。而黄酒作为以粮食为原料的发酵酒,粮食用量大,产量开始逐渐减少,慢慢淡出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烧酒,也就是现在的白酒,以高产、抗旱、耐寒的高粱为原料。不仅原料容易获取,出酒率也比较高。动辄六七十度的烧酒,喝一口顶黄酒一壶,经济角度要比黄酒高得多。自民国开始,在民间开始广泛流传,成为中国饮酒主流,黄酒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小众酒。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工业化生产

现代黄酒之所以叫黄酒,是因其颜色而得名。

传统黄酒酿造工艺为煮制,水分含量少、温度高,粮食中的颜色会带入到酒里,属于天然的着色剂。而经过老熟、陈年的黄酒颜色更深。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快速发展。黄酒酿造由煮制改为蒸制。现代化工艺黄酒出酒率更高、也更为安全、卫生,但是酒的颜色接近于透明。因此为了保持黄酒应有的特点,后期需要加入天然的焦糖色作为着色剂。而在消费者眼中,一切添加都是不应该存在的,反而限制了黄酒的销售和饮用。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黄酒分类

黄酒的分类复杂度,不亚于葡萄酒。可以按产区分类,可以按原料进行分类,可以按含糖量分类,也可以按颜色分类。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黄酒饮用

黄酒除了常温饮用以外,还适合温饮和冰饮,同时也可以加入水果、香料、冰糖等煮着喝。

温饮的特点是酒体比较柔和、浓郁。一种是用烫酒壶,也就是容器放在热水中烫着喝。还有一种是直接煮,比如铜壶或者铸铁壶在碳炉上加热,一边加热一边喝。一种是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另一种是隔火加温。

温饮的时候,随着加热,酒里的甲醇、杂醇等有害物质会挥发掉,酯类成分活跃,味道更为香醇。但是加热时间不能太久,不然乙醇和香味物质都挥发掉,就没味道了。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很多年轻人喝黄酒喜欢冰饮。冰饮可以加冰块,也可以提前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者冰桶里。冰饮的时候,亦可以在酒杯中加入话梅、柠檬、薄荷等进行调味。当然如果你喜欢像喝洋酒一样加雪碧、红茶也是可以的。

任何发酵酒中都会残留一定量的甲醇,因此冰饮的话不要喝过量。一旦喝醉,甲醇就会折磨得你痛不欲生。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无论干型还是甜型的黄酒,都可以煮着喝。煮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喜好,加上陈皮、苹果、梨子、肉蔻、桂皮等水果或者香料。喜欢甜一点的可以加点冰糖。

尤其是冬天或者梅雨季节,煮黄酒不仅有温补的作用,还能祛湿、增强免疫力。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黄酒复兴

提到黄酒的复兴,还是要从文化抓起。黄酒的现状,除了江浙沪地区喝得相对比较多,最受欢迎的还是日本。

日本最喜欢喝的除了清酒、葡萄酒,就是黄酒了,这跟日本的饮酒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影视剧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日本很多人喝酒都是小杯慢饮。不像我们,白酒人均一斤起,啤酒踩着箱子喝,不喝醉、不喝倒就不算喝好,就跟几辈子没喝过酒似的。

国粹黄酒,号称液体面包,为何国人不待见,却被日本奉为佳酿?

所以说啊,不只是黄酒,我们喝酒那叫酒桌文化,根本就没有酒文化。经济发达了,老百姓也有钱了,真的要改一改劝酒、拼酒的陋习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黄酒   日本   绍兴   浊酒   佳酿   烧酒   清酒   米酒   古时候   国粹   统称   葡萄酒   中国   国人   液体   粮食   面包   时期   颜色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