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秋分,记得多吃这“3果2蔬”,温润去秋燥,健康饮食很重要

明天就已经是秋分了,也是我国的“农民丰收日”,从明天开始就算是开始进入深秋时节了,天气也是越来越凉,渐渐的开始昼短夜长,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每有一次降水,气温就会一点点的下降,所以大家一定要记着及时增添衣物哦。

明日秋分,记得多吃这“3果2蔬”,温润去秋燥,健康饮食很重要

其实进入秋分以后,降水量并不多,容易让人身体感到变化的就是“燥”,深秋的“燥邪之物”,通过人的口鼻侵入人体,容易出现干咳少痰伤肺的情况,如果饮食上不注意,仍是每天进食大鱼大肉辛辣油腻之物,必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到时候可能胃肠道也会出现“燥热”的情况哦,所以进入秋分后,我们的饮食要做一点改变,多吃一些“温润之物”,比吃大鱼大肉要健康很多。

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这“3果2蔬”,明日进入秋分后多多食用,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3果”——梨

明日秋分,记得多吃这“3果2蔬”,温润去秋燥,健康饮食很重要

梨算是中国最传统的水果了,而且到了秋季也真是吃梨的最好时机,民间有俗语道“日食斤梨不为多”,也有秋天第一果的美称,汁水颇多,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多吃梨有清热润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3润”效果,既可以生吃,也有熬秋梨膏,蒸冰糖雪梨的吃法,同样的也可以和枸杞,冰糖,银耳搭配炖煮成茶汤来饮用,清肺润肺润燥又滋阴,你一定要试一试。

“3果”——香蕉

明日秋分,记得多吃这“3果2蔬”,温润去秋燥,健康饮食很重要

每年的夏末秋初,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的香蕉就开始大量上市,所以这个时候也可以吃到更多新鲜,营养流失较少的香蕉;因为秋季干燥,容易引起便秘,而香蕉性寒,恰能够清热润肠,所以在秋分之季,多吃一点香蕉还是好处多多的。

“3果”——甘蔗

明日秋分,记得多吃这“3果2蔬”,温润去秋燥,健康饮食很重要

甘蔗也是秋季的时令水果,甘蔗含水含糖量丰富,营养同样很丰富,秋燥烦人心,来一杯甘蔗汁,补充水分又补充了能量,能够起到安神的作用,而且多吃甘蔗有润肠通便的效果,秋燥时节多吃一点也是好处多多。

“2蔬”——西兰花

明日秋分,记得多吃这“3果2蔬”,温润去秋燥,健康饮食很重要

为何说秋天要多吃西兰花呢?因为在秋天时西兰花的营养最为丰富,秋季常吃西兰花对人体有“润”的效果,可以润喉,润肺,滋润皮肤的效果,对缓解秋燥对人体的不适感有好处,而且西兰花也是减肥爱美人士的最爱,最佳的吃法还是凉拌最好,因为简单的焯烫不会使其营养大量的流失。

【凉拌西兰花】

食材:西兰花,红椒,香油,食盐,生抽,蒜末

  1. 红椒切粒配色,西兰花掰成小朵,放入凉水中,再加入一小勺的食盐搅拌均匀,这样可以去除花朵里的虫卵,也有消毒杀菌的效果。
  2. 锅中水烧开,加入少量的食盐和食用油,将西兰花入开水中焯烫40秒钟,捞出后立刻投入凉水中,这样可以保证西兰花的翠绿不变色,同时保证其口感脆嫩。
  3. 将西兰花捞出控干水分装入盆中,加入,红椒粒,蒜末,食盐,生抽和香油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

”2蔬“——萝卜

明日秋分,记得多吃这“3果2蔬”,温润去秋燥,健康饮食很重要

人们常说”秋后的萝卜赛人参“,多吃萝卜对身体还是很有好处的,秋燥使人体皮肤干燥容易口渴,恰巧萝卜含水量丰富,可达90%以上,且萝卜含有芥子油和粗纤维,能够提高胃肠道的蠕动,可以缓解秋燥引起的便秘,萝卜的吃法也很多,炒着吃,炖着吃,凉拌着吃,甚至是凉拌着吃也很美味,今天就为大家分享萝卜烧肉的做法。

【萝卜烧肉】

食材:白萝卜一根,五花肉,八角,花椒,食盐,食用油,干辣椒,葱姜,生抽,老抽。

  1. 首先将萝卜洗净后切成片待用,五花肉切片待用,再切一点姜片和大葱待用。
  2. 锅中烧油,下入五花肉片煸出油脂,再下入八角,葱姜,干辣椒,花椒炒出香味。
  3. 下入萝卜片,加入生抽和老抽翻炒均匀上色,再加入适量的开水,水量和食材持平或者低一点,加入食盐,白糖调味,加盖焖煮1个小时后调入鸡精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厨艺不精,还请各位看客多多指教,以上就是关于秋分时节哪些食材和美食不容错过,吃起来更健康的介绍,喜欢的欢迎收藏,点赞,关注和转发,有更好建议的可以在下方留言,明天精彩继续,谢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秋分   红椒   大鱼大肉   翻炒   食盐   甘蔗   吃法   温润   时节   香蕉   秋季   均匀   明日   萝卜   好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