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勉强自己温柔而坚定?当个虎妈也未尝不可

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公号无敌大薇薇,主张通识教育,从语言到全学科,从三观到批判性思维,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何必勉强自己温柔而坚定?当个虎妈也未尝不可

手绘+文字:Romi妈妈

今天在妈妈群里,有一个妈妈无奈地问大家:“你们平时是怎么做到温柔而坚定的?我实在是控制不了自己冲着孩子大吼大叫。”

有个妈妈回复很搞笑:“我每天都是用左手按着右手控制住自己不打孩子。”

每次和同事们交流辅导学习这些事,只要是给孩子开始启蒙的中年老母亲们,都心有戚戚,特别理解那些新闻得了高血压和心梗的家长。就连我最温柔的一位同事,面对工作上各种不合理的要求都能温柔地应下,但是一回家面对小学四年级的女儿,都会咆哮出狮子吼。

何必勉强自己温柔而坚定?当个虎妈也未尝不可

回想怀孕时,哪个妈妈不想做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妈妈,我们看了一本又一本的育儿书,学了一遍又一遍的为母之道,我们自信满满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当一个理解孩子的母亲,做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妈妈。

孩子三岁前,当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妈妈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可是就当自信心开始膨胀的时候,现实就给了我们无情的一棒:无论多么乖巧的娃,一旦到了三四岁开始启蒙时,就会变成一个软硬不吃的榆木脑袋,让你束手无策。

自从Romi三岁左右开始有任务地学习后,我就开始了每天晚上的虐娃与自虐。每次温柔地开场,耐心地讲解,孜孜不倦地诱导、暗示明示,可是熊孩子就是不领情。明明学过无数次的单词,她就是一脸茫然地看着说:“我不认识。”明明是最最简单的2加1等于几,她能嬉皮笑脸地说:“等于2。“

我忍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到最后,都是我崩溃地一顿咆哮,孩子嗷嗷大哭,然后,就像是醍醐灌顶一般,刚刚不认识的单词全认识了,刚刚不学不明白的算数全明白了……

这种规律导致我有时候在想:我是不是应该每天从一开始就“温柔而坚定”地抽她一顿,然后事情一定会顺利很多……

何必勉强自己温柔而坚定?当个虎妈也未尝不可

最近我重温了一下几年前的畅销书《虎妈战歌》,这是华裔妈妈蔡美儿以亲身经历讲述的她身为一个华人家长是如何怀着对孩子的高度期待,以严格的教养方式来教育2个女儿的故事。书中分享了种种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

何必勉强自己温柔而坚定?当个虎妈也未尝不可

当年我看这本书时,还没有孩子,只觉得虎妈要求真高,真够能折腾自己的。可是现在再来看看,确实是感同身受。其中有一段描写她如何让小女儿练琴的过程,简直就是我家辅导学习时的真实写照:

“我卷起袖子回到露露身边,用尽了我能想到的每一种武器和诡计。我们没有吃晚饭,一直练到晚上。我没有让露露从琴凳上站起来,没有喝水,甚至没有去卫生间,我们的琴房俨然成为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我喊得嗓子嘶哑,口干舌燥,露露的琴技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只是在倒退—终于,我快要挺不住了,信念的堡垒不再坚不可摧……”

当年的我想问虎妈:“至于吗?”

现在的我就可以代替虎妈回答:“至于!因为我知道她可以做到的!”

蔡美儿在书中可能是用了比较夸张的方式来描述了自己的育儿方式,整本书中都带着一种“老娘就这么做了,怎么样吧!”的气势。因此也遭到了西方人的谩骂和国内读者的批判。

何必勉强自己温柔而坚定?当个虎妈也未尝不可

但我能从作者的讲述中,感受到她在自信满满的外表下,面对孩子的倔强和不配合时的那种崩溃和无助 ,但是虎妈依旧坚持下来的原因,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孩子。

她觉得:“西方父母对孩子的自尊担忧颇多,但是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不作为。此外,明明知道自己能行却以为自己不行,对构筑自信心毫无帮助。”

“然而,中国父母确信,保护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帮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用实用的技术、工作的好习惯和内在的、没人能够带走的自信来武装他们。”

何必勉强自己温柔而坚定?当个虎妈也未尝不可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非常认同,蔡美儿常常对女儿们说:“我的目标,是做一个为你们的未来着想的妈妈,而不是要讨你们的喜欢。”

放弃比坚持要容易得多,

当一个温柔的妈妈比当一个虎妈也容易得多,

只要你默认孩子的放弃,

你一定可以更轻松的人生。

但是孩子呢?

当他们在你的默许下选择了放弃后,

他们的未来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

会更加轻松吗?

即便是孩子未来99%的可能性,

只是芸芸众生之中,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个人,

我也希望我的孩子,

遇到任何问题时,

想到的不是“放弃”,

而是“坚持”。

当一个虎妈,

无非是为了将“不放弃”这种意识,

从小就根植于孩子的心中。

当各种知名教育学家对虎妈蔡美儿的育儿方式抨击批评时,她两个“备受摧残”的女儿却站出来为她说话。

何必勉强自己温柔而坚定?当个虎妈也未尝不可

大女儿索菲娅高中毕业后,顺利进入哈佛,并在耶鲁法学院读完了研究生,然后进入美国军队,成了一名二级少尉。即便是在天才遍地的哈佛,索菲娅也备受瞩目,不仅成绩全优,而且涉猎广泛,读书时一篇《如何像哈佛学生一样学习》,刷爆社交网络,在美国的影响力堪比19年前中国的畅销书《哈佛女孩刘亦婷》。

在校期间索菲娅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Tiger Cub Tutoring,一个由常春藤盟校学生为老师的网上家教平台。公司的名字翻译过来就是“虎崽辅导”,承袭的自然就是“虎妈”。

小女儿露露与2018年以GPA3.9的成绩从哈佛艺术历史系毕业,决定在纽约实习工作一年后继续研究深造。

两个女儿此前先后接受了《纽约邮报》的专访,感谢自己的虎妈,而且都表示自己将来也会做个虎妈。她们说到自己的成长经历,都非常理解妈妈,而且说到自己长大后虎妈对她们完全放手,生活和学业统统不管,由着她们自己选专业、谈恋爱。

索菲娅说:“没人能了解我们家真正的样子。他们听不到我们被彼此的笑话逗得开心大笑,看不到我们就着蛋炒饭吃汉堡包,也无法知晓我们一家人是怎样紧紧地挤在一张床上,争论究竟要从网飞下载什么影片。”

何必勉强自己温柔而坚定?当个虎妈也未尝不可

她还提到自己在初三时,看到别的女生都开始用化妆品,于是自己也描眉画眼一番出现在晚餐桌前,妈妈的眼神里充满了诧异,但是却什么也没说,她说:“你任由我波澜不惊地走过这成长的必经之路。”

虎妈,并不意味着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也不意味着掌控孩子的一切。

真正的虎妈,知道什么时候要管束,也知道什么时候要放手,才是真实的为母之道。

我在每天咆哮孩子后,她终于完成了学习任务,我们俩会一起画画,一起捏橡皮泥,各种嘻嘻哈哈天马行空地“创作“;我们会周末去野外一起郊游,任由她和小朋友们一起爬树、踩水、玩泥巴,从来不会骂她把衣服弄脏,也不会因为担心危险而阻止她登高爬低,让好动的小娃可以尽情释放天性。

而当晚上讲完故事,入睡前,我会问她:“你知道妈妈为什么生气吗?“她总是紧紧地抱着我说:”因为我不好好学习,你着急了。“

她的解释比我还懂我自己……是因为着急,是因为在意,只有在最在意最爱的人面前,才会失去控制力而歇斯底里。哪会有一个真正爱孩子的妈妈,面对他们的惫懒能够无动于衷呢?

何必勉强自己温柔而坚定?当个虎妈也未尝不可

我突然也与自己和解了,吼都吼过了,还在意什么“温柔而坚定”,妈妈也是人,并不是圣人,是人都会愤怒,都会着急。

其实,所谓的“温柔而坚定”不过是一层面具,孩子们是世界上最最敏感的人,当妈妈想掌控他们的时候,不论你是温柔,还是咆哮,他们都能清楚地知道你的目的。

但同时他们也能读懂:那些焦急和愤怒,都是因为爱。

当你有一天微笑地放手时,他们同样会明白:我长大了。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合时   露露   坚定   温柔   哈佛   都会   着急   勉强   在意   自信   父母   女儿   妈妈   未来   方式   孩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