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公号无敌大薇薇,主张通识教育,从语言到全学科,从三观到批判性思维,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文:Romi妈妈

关于“亲子共读”,是我一直以来很想写的主题,但是没有想到真正下笔确实临时起意,起因竟然是因为昨天晚上来自于先妈讲座群里面的一场激烈的讨论。

可惜等我有空看手机时,讨论已经结束了,但是没来得及加入讨论的我却憋了一肚子的话想说。

讨论的起因是有一位新入群的妈妈,对讲座群中助理发的先妈和娃一岁两三个月时,亲子共读的视频提出了质疑:

视频加载中...

就是这段视频

这只是一段非常生活化的场景,没有摆拍,没有预演,没有剧本,特别真实,在我看来,这个视频非常温馨。一岁的孩子,尽管注意力很难集中,但还是在妈妈的引导下,跟妈妈愉快的交流,妈妈也很耐心,并且不是单纯地读书,而是不断在和孩子沟通,有问有答,在我看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但是,表示质疑的这位妈妈认为视频中后后对这本书完全没有兴趣。出于对大家隐私权的保护和对群内发言的尊重,这里就不放聊天记录的截图了。我直接copy了聊天记录,整理了一下,来给大家划划重点:

这位妈妈反复强调了“错误示范”这几个字,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我一条条列出来她的观点,再一条条告诉大家,这位家长是如何断章取义,在不自觉中偷换概念,并且用所谓的理论来束缚家长和孩子的:(灰字部分是这位家长的认知)

给刚刚的一岁孩子指读是错误示范,四岁前的孩子更多要引导他养成阅读习惯,关注绘本整体,过早的指读只会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对识字无帮助,对于四岁前的孩子指着字读会破坏孩子阅读时对故事画面的想象。

绘本选择失当,字幅偏多且是注音版。画面缺乏审美,内容很多是无逻辑并杂乱的

家长心情过于急切,想输入的内容过多,包括对于数的认识,这是一个抽象概念,得四岁后才能逐步形成。

这位妈妈强调自己自考了学前教育专业,并且有两个孩子,在海淀区都算不错的水平。通过这些,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位非常愿意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妈妈。

但是,我真的要表示遗憾,我并不赞成她的观点,我认为,不管是学习了什么专业,研究了多少理论,我们都需要知道:学习的目的不是给我们设置条条框框,而是让我们思路更加开阔;专家的建议也并不是真理,对于任何理论,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01 指读就是错的吗?

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指读”是对的,但是我也不认为这是错的,我想说的是:对于任何愿意花时间陪孩子读书的妈妈,没有所谓的“对”和“错”的方式。因为“亲子共读”,最重要的就是两点:1,读书;2,共同读书。

有太多的父母眼睛离不开手机,甚至带着孩子一起刷抖音,也许有的家长意识到了孩子应该多读书,但是照着书单买了一堆书却没时间和孩子一起读。所以,能够花时间陪孩子认认真真地读一本书,真的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够做到的。但凡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家长,都应该自信地给自己鼓掌。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必须要对这位妈妈,也想对所有对亲子共读有误解的家长们说:“拿起书,搂住孩子,张开嘴,读就好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关于“认字”和“指读”,其实无非就是一个争论的点:一味想让孩子认字,是不是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问题是,视频里先妈完全没有要求孩子认字,只是非常正常的引导,而且一直在和孩子聊画面,聊内容,和孩子非常温馨的互动,孩子也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一直和妈妈回应互动。

所以,这位提出质疑的妈妈,首先把正常的亲子互动,误认为是“过早指读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其实提出这种观点的,严谨的说,应该是:过早强制认字,有可能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这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强制,一个是过早,而导致的结果,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识字敏感期不一样,就我所知,先先是在一岁半就进入了识字敏感期,在路上看到任何路牌,标语,都要求妈妈念给他听,那如果照这个理论,也得要强行制止孩子了?这不正是只看理论不管实际的刻板例子吗?

另外,说认字就会破坏孩子想象力的,我只能说,那是你不会教!

别忘了,咱们中文是象形文字!可以说咱们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一副最最神奇的图画!

“山”,画的就是连绵不绝的山峦,“水”,画的就是蜿蜒曲折的水流。而要说到文字的演变就更有意思了!

就像是“学”这个字,在甲骨文中的“学”,上面是两只手,下面是一个房子的形状,表示人们合力兴学,建造学校。再后来这个字被加了一个“子”,表示在房子里培养学子,学子就是学生,这就是现在的“学”字来源。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当你不受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一个字一个字地给孩子讲偏旁部首和文字起源,甚至和孩子一起尝试造字,一起聊聊仓颉,聊聊结绳记事等等等等,这才是最能启发想象力的一件事情,也是读书过程中特别大的乐趣,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

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什么都可以聊,不管是讲画面,还是讲故事,甚至是指读文字,都能聊得有趣、有意义。专家所谓的“指读”的弊端,那是针对家长没有东西可以延展,只能一味照本宣科。如果能做到指读的同时,还可以言之有物,那一定会极大地提升孩子们的想象空间。

只有当家长被所谓的“理论”所束缚,在和孩子一起读书时无法发挥想象力尽情畅聊,这才真的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想象力。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02 给孩子选书一定要尽善尽美?

这里先妈推荐的是一套性价比很高的成语、神话小绘本,我想直接贴上先妈给她的回复: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接着,我想说,如果所谓“错误”的亲子共读方式就能够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那么大家不妨想想我们小时候,我们有的书是什么样的?什么叫做“绘本”?那时候的我们压根没听说过绘本是什么!能有几本黑白线稿的小人书简直就是最大的宝库了!

但是,我从小就非常非常爱看书,原因就是因为:我的父母很爱看书,每天晚上妈妈给我讲《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时光,是我童年最幸福的时光。

现在想想,安徒生童话的深刻程度绝对超过了学龄前孩子的理解能力,而格林童话简直就是一部毁三观的暗黑系恐怖故事:为了穿上水晶鞋,灰姑娘的一个姐姐切掉了自己的脚趾,另一个则削掉了自己的脚后跟。白雪公主的继母来到白雪公主和王子的婚礼,被迫穿上早已放在炭火上烧红的铁鞋子跳舞,一直跳到倒在地上死去......我就问你们吓人不吓人?

但是,这种故事会伤害我们的阅读兴趣吗?并没有。那么,是什么让很多我们的同龄人不爱读书?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不爱给他们读书,不一直给他们读书。

汗颜地说,如果照着开始那位妈妈的“严格”要求,可能我和Romi真的是一个亲子共读的失败案例。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Romi一岁左右,她最喜欢看的一本书,就是某儿童品牌的产品目录......每天都要看,而且只看这本,不但自己看,还要虔诚地捧着这本“书”,迈着小短腿颤颤巍巍地走到我面前,“妈妈妈妈妈妈嘟嘟嘟嘟”地要求我“嘟书”给她听......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非本目录,网上随意找的一个,差不多这个意思

要说“内容没有逻辑,画面杂乱,缺乏审美”,请问还有什么能比这本产品目录更符合这个“不推荐”的标准?问题是孩子喜欢啊!世界上最难说服的人就是80岁的老人和1岁的孩子,再也没有比他们更固执的人了。

好吧,我只能告诉自己: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只能给她读产品目录,从大字读到小字,从模特讲到产品……差不多读书的内容就是:“看,滑、板、车。这个小哥哥在玩什么呀?滑板车!Scooter~ 滑~咻;板,邦邦!车,嘟嘟!宝宝你会说滑板车吗?”然后换来她一阵不知所云的傻笑......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请问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无语的亲子共读吗?但是,我真心要为自己鼓掌,这么狗屁不通的书,我都能坚持读下去,品味这么差的孩子,我都能陪着她犯傻,难道我不是个伟大的妈妈吗?!

当然也许也会有一堆妈妈站出来大义凛然地指责我,说你这样是错的!不能指读!应该给孩子选择有意义的绘本!

问题是,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并没有抱着任何目的陪孩子读书啊。既然没有目的,没有方向,那么读什么重要吗?怎么读重要吗?只要我陪着孩子,并且我们在一起读书,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对的事情!

孩子会介意妈妈是怎么读书的吗?其实真的不会,能够得到此时此刻父母一心一意的陪伴,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不管是“指读”还是“不指读”,都不会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只有父母对“一起读书”这件事情的漠视,才是真正伤害孩子阅读兴趣的罪魁祸首。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03 亲子共读聊的知识不能太多?

最后来说说这位妈妈指出“家长输入内容过多”这个观点。

说实话,我真想连续发送一串“??????”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聊天,不能说太多?!只能选择孩子当时能吸收的内容说?!

对于这种不知道从那里学习来的理论,我必须要反驳:

第一,和孩子读书,只要是三观正确的话题,爱怎么聊就怎么聊,尽情地聊就好!哪那么多讲究!

第二,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绝对远远超乎家长的想象!

第三,父母得是有功利,才要求孩子一定要懂要理解?既然不功利不要求,那为什么不可以多聊?不是因为父母输入多就是功利,真正的功利是你说完了就要求孩子记住!

我每次和Romi读古诗,都要一起聊上好几天,不是简单背诵一首古诗,而是天南海北地聊古诗的意思、作者的生平、古诗的背景、事情发生的地点。

就像是一首简单的《早发白帝城》,我就和她聊到了李白是如何被皇帝赏识,又是如何被贬谪,又是如何在一肚子苦闷到了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归心似箭地赶忙乘舟东下江陵的;

我还和她聊到了长江三峡的的起点就是白帝城,从白帝城到江陵到底有多远?根据郦道元的《水经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于是我们查了现在坐火车要多久才能到,开车要多久,那么坐船一天就能到达这件事在古代有多么不可思议;

我们还聊到了这首诗可能发生的季节应该是夏天,因为只有夏天雨水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水势湍急;甚至连”猿”这个字,我都把“狮”、“狼”、“狗”这些带兽字旁的动物的字都写下来,详详细细地拆分这个字的写法和意思。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不管是讲什么故事,我都要天南海北地扯好远,从历史、到地理、到艺术,古文和英文一起参杂着讲,五花八门。

这些知识点,一个不到五岁的孩子能通过这么一次聊天吸收吗?怎么可能?!但是,我愿意讲啊,我讲得开心,她听得好玩,至于能不能吸收,有什么关系呢?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更何况,我们一起收集资料、画图、写字、聊天,孩子兴致勃勃,就像是我们俩组成了一个小团队,一起在做一个project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输入的只是表面上这些知识点吗?我觉得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家长身体力行地给孩子展示了学习、分析和研究的过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件需要自己动脑子钻研的事情,这种学习的能力,比知识的本身更加重要。

话又说回来,日积月累,谁能拍着胸脯说孩子“一定”不能吸收这些知识?只要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愿意求知的小苗,没准以后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特别是所谓“对于数的认识,这是一个抽象概念,得四岁后才能逐步形成”这种荒谬的观点,我不知道这位妈妈是从哪里学来的,麻烦告诉我一下,我好排雷,绝对不去听这门课......

我现在还记得Romi两岁时,我问她:一加一等于几啊?她转头不理我。好吧我认输,有我这个数学学渣妈妈,我能指望她数学好?可是,当天下午,我们去游泳馆游完泳,老师给孩子们分课后吃的小饼干,随便往孩子碗里面倒了几块,Romi分到两块,瞬间就怒了,嗷嗷地指着边上孩子碗里的三块饼干冲我喊:“她比我多一块!!!”......你不是不会算数吗?这会儿你就行了?

孩子并不是不理解数,而是这件事情有没有在他们感兴趣的点上,或者说,讲故事的时候,只是让他们对“数”有一个概念,但是并不是说一味通过真正的理解,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体验。

但是,简单粗暴地一刀切,认为不能在孩子四岁前讲到‘数’的概念,这个就太可笑了。哪怕不是牛娃,也可以在任何能够涉及到“数”的情况下,不管是讲故事,还是吃东西,还是玩游戏,都和孩子畅聊关于“数”的奥秘。

反正我们根本没要求孩子一次就记住啊!!!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只有敢于尝试,才能够进步,就像是我们之前公号里写道:

学语言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open mindset”,陪伴和教育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很多朋友在问我怎么教孩子学英语时说:“因为我口音不好,怕把孩子带偏了。”如果连家长都因为担心自己的口音问题而不敢张嘴说英文,怎么能指望孩子在生活中随时能够张嘴说一门并不熟悉的外语呢?与其担心自己的口音带偏孩子,不如担心自己的心态影响孩子吧!

与其担心“指读”、“绘本不好”、“内容太多”这些细节会影响孩子,不如先从真正享受地和孩子一起认真地读一本书,聊一本书开始,与孩子一起读书的时间,只要投入了,就都是有效的。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纸上谈兵的研究所谓教育孩子的理论方法,不如去多学习一些真正的历史、自然、科学、音乐艺术等等有意思的知识,让自己在和孩子读书的时候,真的能够有话可聊,有知识可以延展。

最后说一句,其实我和先妈也常常会因为孩子教育的各种问题而争论不休,但是我们从来不会说对方:你这样是错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每个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也都不一样,但是大家都是愿意为了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家长,都会在不断的尝试中摸索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和增进亲子关系的方法。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先妈有话说:

虽然一直以来,都在和大家说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如何和孩子更好的亲子阅读,但是我发现确实很多家长会断章取义,比如认为“一定要拓展才是好阅读”、“一定要指读/不能指读”等等。所以我也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到底如何阅读的文章。只是没想到机缘巧合,居然是因为讲座群里的争执,以及一段再普通寻常不过的日常亲子阅读视频。

让人生气的是,如果那位妈妈只是想提出一个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我非常欢迎,毕竟探讨,才能进步。但是她在不了解我,不了解孩子,不了解我们亲子相处模式的情况下,就非常不尊重人的说“孩子没兴趣”,指责我的做法是错误的,进而评价我们的亲子关系!这已经是一种极度没礼貌的行为。

更何况,她这样,会让很多本来对于阅读,对于亲子共读不甚清楚的家长产生新的疑问。毕竟,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到底什么是对的?

所以,写这样一篇文章以正视听非常有必要。

Romi妈已经表述的非常清楚明了,而到底什么是“好的亲子阅读”,其实很简单:

和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温暖和谐的沟通,无论是多聊天还是只读字,无论是专注于情节还是一起观察插图说说画面,或者是天马行空的说更多。都可以。因为阅读本就没有套路,唯一的套路就是热爱。

我给大家推荐过《朗读手册》,是美国非常著名的阅读推广人吉姆崔利斯的心得之作,里面的核心观点就是:

和孩子一起大声读书,一起自在聊天,无需受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孩子终将在这样的阅读氛围里茁壮成长。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我也无数次的推荐大家去看《父母的语言》这本书,里面的3000万词鸿沟理念几乎影响了整个美国。最核心的观点和建议就是:

父母要不断的和孩子多高质量的聊天,白话说就是多聊多沟通。即使可能某些内容看起来孩子当下并不懂,但依旧可以深入浅出的,用孩子懂的话尽量聊,而不需要孩子给反馈,不需要孩子记住,因为这些沟通终究会一点点形成孩子的观点和看法,这些高质量的语言,会大大促进孩子的神经元发育,让热爱思考并乐于探索。

给孩子“指读”大错特错?亲子阅读理论那么多,到底听谁的?

所以,我和Romi妈,作为从小因阅读受益,成年后依旧能从阅读中享受幸福感的人,特意写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如果用“4岁之前对数没有概念”、“X岁之前指读会扼制想象力”这样刻板的规则来彼此限制,用“这不是好的阅读示范”来判定亲子阅读必须有固定方法和范例。其实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最后,再次强调,任何阅读方式都没有对错,所有饱含爱意,尊重孩子的亲子互动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最好的时刻。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白帝城   江陵   亲子   理论   大错特错   想象力   画面   家长   观点   父母   兴趣   概念   妈妈   孩子   时间   内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