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公号无敌大薇薇,主张通识教育,从语言到全学科,从三观到批判性思维,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最近被清华大学政治学习副教授刘瑜的演讲刷屏。大致观点和内容如下:

全民鸡娃就是军备竞赛和恶性竞争,让所有人都疲惫不堪,也引起了家庭矛盾,伤害了教育的公平性。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不用去学那么多东西,放弃成功,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当个普通人,做好自我发现和自我接纳。

首先,她说的一部分的确是事实,其次,自我发现和自我接纳确实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事情,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幸福感,都有莫大的意义。

但是,她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何不食肉糜。具体说来:

1、对他人的否定。看似在鼓励大家放平心态,其实可能她自己都没意识到,是对更多人群的否定。

2、面对不同人群,去谈教育公平,本身就是一件荒谬的事。有的人出生在罗马,有的人一生追赶也难以望其项背。

换句话说,手握资源的人,和生于乡野一穷二白之人,从起点就是不一样的。

3、偷换概念。普通人到底是什么?不学习就是普通人?多学习就意味着一定要鸡血的成功?

这非常容易误导没有深度思考的群众,或者迎合一部分懒人心态,导致更大的家庭矛盾。

首先,刘瑜说:鸡娃是恶性军备竞争,是对女性的伤害,导致很多原本应该事业有成的女性不得不回归家庭鸡娃,并贴出来事实,说一位文科妈妈为了娃而苦学,成为理工达人。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无论是职场女强人还是鸡血全职妈妈,这无非是个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已。凭什么说陪伴孩子就是对女性的伤害?职场同样有不平等有性别歧视,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崩溃,这不也是伤害吗?

伤害在哪都存在,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回家带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习,还真谈不上是多大伤害,更上升不到整个女性群体。

至于文科妈变成理工妈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有几个带娃的能真成这样?而如果为了娃真是能下苦功夫学到这个程度,你又怎知人家是不快乐不幸福的?

我这种数学渣,因为陪着娃一起看看奥数,居然能解出几十年来完全搞不清楚的鸡兔同笼问题,内心都是很欣喜的好吧!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我给家长开家庭英语启蒙通识课,大部分家长在跟课的时候掌握了适合自己和家庭的方法,也有一部分在带娃成长的同时,大大提升了自己的英语水平。你能说这些妈妈不快乐?学到东西,有所收获,变成更好的自己,让娃尽量低压力的进步,这难道不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这种自我价值的获取并不是只有职场女性才能获得。更不用说很多妈妈在带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所爱所擅长的,找到新的事业点,实现新的自我绽放。

所以所谓伤害,抛去生离死别债台高筑,就我们普通人来说,还真不完全取决于你身处的环境所做的事情。

打个简单的比方,带娃有带娃的痛和乐,上班有上班的喜和愁。哪有什么两全其美?若每个人能找到让自己内心充盈的动力,自然会有更高的幸福感。否则即使锦衣玉食生活无忧,却找不到前行的动力,没有自我价值的寄托,这些才是伤害。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刘瑜还说:这是对家庭关系的伤害,本来非常和谐的家庭关系,因为你要逼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导致家庭关系鸡飞狗跳。

其实哪来什么真正和谐的家庭关系?两个互不相识、生活习惯,经历认知都不同的人,因为爱和亲情组成家庭,相互羁绊。每一个家庭在生活里,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各种不和谐,往大了说,三观和生活方式,人生目标,往小了说,鸡毛蒜皮的小习惯都是不和谐的导火索。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诚然,因为孩子的报班和学习,两口子之间有争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细想就知道,这不是报班与否的问题,而是对待未来和人生观的问题,这个本质不解决,在别的事情上依旧会出现矛盾。

至于和孩子之间的鸡飞狗跳,上学磨蹭,出门撒赖,见面不叫人,公共场合大喊大叫,玩玩具停不下来没个数,零食当正餐……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哪一样不够家长们翻白眼甚至起急冒火的?把家庭关系的责任往让孩子学习报班上推,不合适。

相反,你的坚定和持续不断,会让孩子逐渐养成习惯,前行的路一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引导得当,孩子同样会在磨砺中收获乐趣和成就感。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所以,比起刘瑜用“家长逼孩子学习”这样的话语来引起焦虑,我更希望她站在一个家长和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来告诉大家应该如何能够尽量高质量陪伴,能够如何让家长和孩子都尽量轻松的面对。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说:你逼孩子上培训班,所以你的家庭关系不好!

更为可笑的是,她谈到了教育公平,原话是这么说的:

它是对教育公平的伤害。到最后你会发现,教育很大程度上,拼的是父母的财力。如果你能上得起最好的私立学校、国际学校,那么你的孩子就有前途。

有钱上好的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就等于孩子有好前途,这根本就是逻辑上的混乱和不成立。

任何学校都有成绩高低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所在,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前途?上公立学校的,在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的孩子,就没有机会拥有美好前途了?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人生而人格平等,但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源就是不平等的。窦靖童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所好,可以在李亚鹏找关系让她进了北京四中以后,又选择退学,她选择做自己的音乐,并且小有所成,最重要的是,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鱼如得水。

因为她是窦靖童,她唾手可得的资源,是多少人穷其一生也够不着的。就像中产们为了让孩子学个表演和口才,到处打听哪有好的老师,好的渠道,而黄多多从小就可以跟着黄磊和孙莉去到顶级话剧的后台,一遍遍观摩艺术家们的倾情演出;就像李湘让王诗龄学花样滑冰就能请来陈露当教练;学钢琴,就能和李云迪一起合奏般。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不公平。这个不公平取决于每个家庭的起点。而不是报班多少。既然起点已经不公平了,又凭什么说报班是恶性军备竞争?是教育的不公平?

况且,教育公平的含义,不是报班多少是否引起竞争。而是知识不分高低贵贱,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刘瑜连这个基本概念都没有搞清楚,谈什么教育公平?

我们人多资源少,去医院要排队,如果想不排队希望体验更好,那就花钱去私立;

上学一个班四五十人,甚至六七十人,只是因为人口众多,需要照顾到每个适龄儿童,如果希望更加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要不花钱去私立,要不努力让娃更优秀,被更好的学校所青睐。

正是因为这个世界本不公平,所以每个家庭都在用自己能够着的方式而努力让孩子未来能多一点筹码,多一些公平。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我同学家的娃,在清华附小上学,全家都在清华工作,更是有学术泰斗。所以当她跟我说:我家没报什么班,我也没打算让孩子去多少课外班。

我说那是因为你们在清华附小,你家孩子美术课交个手工作业,都可以去清华美院,有教授手把手带着;想钻研乐高,就有机会跟着清华终身学习实验室的国内顶级创新团队一起学习……

而绝大部分家庭和学子,对此连望其项背都谈不上。这期间的距离隔得又何止千山万水?

所以高晓松可以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刘瑜也有资本说,我只需要孩子当个普通人,开个奶茶店就好。要知道,多少家庭可能连开奶茶店的成本都拿不出来?

事实上,每年高考,依旧有寒门学子凭借自身努力考入名校,也许这就是改变命运的开始。我们诟病高考,诟病“在应试教育下不伦不类的素质教育”,殊不知,这是泱泱大国能做到的最公平的举措了。而最终生活的走向,是取决于每个人的每一步。

所以,刘瑜谈教育公平,就如七岁孩童智商的晋惠帝,天真善良的问那些食不果腹的灾民:

何不食肉糜?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在说完这几点以后,刘瑜也说了这种情况下的解决方案:清楚的自我认知,帮助孩子寻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成为普通人就好。

这话没错,但等于没说。

能清醒自我认知的成年人有几个?我们谁不是在自我认知的路上摸爬滚打?说实话,刘瑜口中希望孩子成为的普通人,和很多人说的普通人定义是不同的。

我相信,以刘瑜的能力和眼界,她的孩子终会平凡而快乐。

但很有可能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反而会用各种理由来给自己的不思进取和固定型思维找借口,顺便扯上“清华教授也说过”这块遮羞布,来掩盖并心安理得的原谅自己的原地踏步和懒惰。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我经常遇到一类家长,不管有没有暗戳戳的鸡娃,但都喜欢标榜自己佛系,常用话术是:我对娃没啥要求,差不多就得了,学那么多不如有个快乐的童年。

这类家庭特别鄙视鸡娃的,确切的说,是鄙视鸡娃有成效的。其实是一边羡慕嫉妒一边不屑的自我安慰:鸡那么狠,等着吧,看你娃变成啥样,还是我这样,娃虽然普通点,但是开心啊。

刘瑜和他们一样,把“成为普通人“简单粗暴化了。而和他们不同的是,因为刘瑜是一位清醒的,有自我认知的教师和家长,所以她会帮助自己的孩子在前进的路上不断自我探索。

这个探索,可能包括大量的高质量陪伴,包括各类资源的运筹帷幄,包括带着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和旅行以及深度体验等等。最终,让孩子在自我认知的道路上逐渐找到方向。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但是,大部分家庭做的到吗?相当一部分家庭只会说:看!清华教授都说了,不要报班不要学那么多,普通点没啥!

然后他们很可能就自己追着剧刷着小视频打着牌聊着天,让孩子玩着游戏,差不多就可以了。如果送去培训班,只不过是因为懒得带娃,更谈不上什么自我学习。

今年年初,我写了一篇文章,说我家娃5岁裸考KET通过的攻略。开头我写道:一直佛系,最后10天鸡血。

里面详细写了我是如何用最后十天时间带娃刷了几套真题,题型如何,家长要怎么带娃来分析题目,当然,从娃开始英语启蒙,到整个十天自鸡备考过程,我们不背单词,不记语法,口语题就在飞机上准备了半小时。

然后就遇到了杠精,他们不看文章,也压根没有去想过,五岁的孩子在不上培训班,不背单词,接触KET题型只有10天的情况下,是如何考过的,有哪些自己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他们纠结的就是,你让娃刷了真题,所以你没资格说裸考,你鸡血而虚伪。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后面还有一堆,懒得截图了

也许杠精终究占少数,但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的认知和想法都不一样,你站在你的阶层和你的角度说出来的话,会轻易被人断章取义别样解读。

所以刘瑜说的普通,也许是相对于成为“成功人士”而言的平凡,是自食其力,百折不挠,不卑不亢,无论起伏,尽量用宽和的心去看世界,在日常的细水长流里发现生活的美好和自己的所爱。

而事实上,会被相当一部分正在苦于给自己找借口的人解读并实践为平庸。而平庸,很可能是浑浑噩噩,偏听盲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甚至因为找不到自我,而喜怒无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鸡娃可耻?是军备竞赛恶性竞争?刘瑜,请停下你不自知的优越感

真的,鸡娃并不可耻,当然,心安理得的偷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至少,你别鄙视人家带娃学习努力的,别说人家那是恶性竞争。

刘瑜说北京有三百万学钢琴的孩子,所以别挤那千军万马呼啸而过的独木桥了,你不如去学古希腊罗马史,好歹也能占个小众的便宜。

问题是,为什么学钢琴不能是自我陶冶?不能是给孩子在成年以后找个能心灵治愈的方式?为什么不是用音乐陪伴人生?

一边说着放下焦虑一边行功利之事;一边鼓励自我发现一边又试图找着让娃出类拔萃的捷径?

所以,我们不如说点有用的:

大家该鸡鸡,该佛佛,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哪些技能。

然后边摸索边前行,用佛系的心态,对待育儿和成长的结果,用积极和高质量陪伴的心态,和终身成长学习的行动,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好好陪娃。

而比起这些,更重要的是成年人的自我成长,毕竟你才是这个家庭的支柱,你的一小步,就是孩子的一大步。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军备   培训班   清华   优越感   可耻   普通人   认知   前途   公平   家长   自我   关系   孩子   家庭   女性   学校   旅游   资源   刘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