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被骂成“不负责”的家长,我还是放弃了孩子的西城学籍

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公号无敌大薇薇,主张通识教育,从语言到全学科,从三观到批判性思维,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即便是被骂成“不负责”的家长,我还是放弃了孩子的西城学籍

最近,我们团队小助理一直在看学区房。她家娃三岁,开始未雨绸缪考虑幼升小。虽然非常清楚家庭教育是第一位,但是家住京郊,教育资源确实比较匮乏。她考察了周边的小学,对口中学,并着重了解了附近家长的育儿观和陪伴情况。然后决定还是得在海淀买个学区房。

Romi妈一直劝她,不用太盯名校,找个小区环境好点、周围家长氛围好点的就行。

当然,学区房这事,每家都有自己的考量和不同情况,任何选择都一定是比较衡量后的结果,没有对错之分。不过在学区房问题上,Romi妈确实算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另类”。

她综合考虑了各种情况后,最终放弃西城核心区域的学籍,把娃的户口迁到了现在住的通州的房。

正好借着这个话题,我邀请Romi妈把她的经历写下来。

文:Romi妈妈

我们把户口从西城转出去的那天,

很多人都和我说:“你会后悔的!”

但是我们还是义无反顾的转了。

事情很简单:Romi爸爸是老北京人,当年住的四合院就在寸土寸金的西单金融街,但是早在二十年前家里的四合院就拆迁了,但户口还在原址,我常常调侃他:“户口落在了井盖上,你这户主应该叫盖主。”

Romi出生后,户口自然也跟着爸爸落在了井盖上。虽然是井盖户口,但是依旧学区是划分在许多人都梦寐以求的小学,直升的中学更是全市top10的中学。但是,在我们多方打听并且研究了政策之后,发现像我们这样的情况,大概率是分不到这个小学的,除非是在原片区再买一套房。

于是我们也像电视剧《安家》中的家长一样,去看过了几套学区房,但是无一例外,几乎一跨进楼道我就被劝退了:

逼仄的楼梯,黑漆漆的过道,锈迹斑斑的铁门,四平米的客厅,不到十平米的卧室,一个人转身都困难的卫生间,完美符合“老、破、小”的标准。

中介告诉我们:这房现在排队看的客户已经有十几家了,如果要定就赶紧。价格嘛,就是这一片学区房的正常价格:14万一平。

即便是被骂成“不负责”的家长,我还是放弃了孩子的西城学籍

图片来自网络

看完房我的心情不是沮丧,而是惊悚,我不敢相信竟然有家长愿意为了孩子能够上一个好学校,让全家每天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

回家后,召开了好几次家庭会议,最后全家都一致赞成:把户口转到现在的住址来,即便是所在的小区划分的小学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学。

当时我和身边的朋友们说这个决定时,我差点被他们骂死。

有个朋友就是在那个片区买了房,他买得更早,11万一平,也就40几平的房,几百万买下来后并没有人过去住,就为了让孩子读书。他痛心疾首说:“你就是榆木脑袋不开窍,你就不会买下来?然后在附近好一点的小区再租一个房住吗?”

另外一个朋友说:“这要是我家娃本来户口就在那里,我无论如何也要搏一把,怎么能让孩子的出身不进反退呢?从西城人变成了郊区人。

我弱弱地反驳了一下说:“通州也是副中心啊......”然后立马被劈头盖脸地驳斥回来了:“你知道教育资源要花多久的时间才能积累起来吗?一个刚刚成立的副中心能和老牌名校云集的西城相提并论吗?”

大部分朋友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你明明可以把现在住的房子卖了,换一套西城的学区房,条件差一点忍忍就过去了,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那么多人砸锅卖铁都愿意为孩子付出,怎么你就不行呢?”

这一圈下来,我的头上已经被贴上了“不负责”的大标签。

但是,我明白朋友们都是为了我,为了孩子着想,我也认真地思考了他们的话,最终,还是决定:转!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对好学校的理解,不光是有好的老师,好的教育资源,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学习环境,说白了,也就是全体学生的平均素质,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身边环境的影响,这一点在几千年前孟母就告诉了我们。

如果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考试入学,那么学生素质必然是高于一般水平的。也就是说:不是好学校成就了好学生,而是好学生和好家长成就了好学校。

那么,如果用是否拥有学区房成为了入学的唯一标准,名校其实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即便是被骂成“不负责”的家长,我还是放弃了孩子的西城学籍

图片来自网络

可能很多家长会反驳我:好学校能给孩子的资源和眼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没错,但那是曾经了,那现在这个信息资源井喷式爆发的时代呢?

真正的名师就那么几个,网络上都能够看到他们上课的视频;牛娃的榜样比比皆是,打开手机,各种牛妈们教你怎么鸡娃;学习方法解题套路,网课网校已经帮你研究得明明白白的了;当年千辛万苦搞不到的学习资料,现在网盘随意下载;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什么网络上没有......

在这个教育资源已经非常透明化公开化的网络时代,“资源”和“眼界”已经不是限制孩子进步的壁垒了。真正拉开孩子学习成绩差距的,是孩子自己在学习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是家长愿意为孩子付出的时间与精力。

所以千万别误会,我放弃了西城的学籍,放弃了购买学区房,并不等于我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更不等于我不重视学校的教育。只是我对于学校的评判标准和通常的标准不同而已。

相比起学校的名气、直升的是什么中学,我更在乎的是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这个学校的学生家长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这意味着之后的六年甚至九年,孩子是否能够在一个具备正确价值观的环境中成长。

即便是被骂成“不负责”的家长,我还是放弃了孩子的西城学籍

我所住的小区,虽然只是曾经的郊区一个很普通的小区,但是业主群里面的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大家聊起孩子来都兴致勃勃,非常乐于分享各种资源和心得。

小区划片的学校,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但是已经入学的孩子家长一致反馈:学校的硬件条件不错,操场很大,孩子活动空间很多;校长非常有干劲,是个做实事的人,老师也很负责;学校对孩子的素质培养很重视,各种课后班都非常全面。

甚至有一个关系好的家长私下信心十足地和我说:“就算学校不够好,我们所有家长可以一起努力让它变好!”

说实话,一想到以后要和这么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家长们一起鸡娃,心情还挺激动的哈哈!

当然,这样的标准只不过是我个人的看法,给大家一点参考意见而已。不同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需求各不相同,择校的标准当然要符合自己家庭的需求。

不差钱的家庭当然可以随意置业,但是对于普通家庭呢?是否有必要孤注一掷购买天价学区房?或者说,即使买了学区房,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再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

即便是被骂成“不负责”的家长,我还是放弃了孩子的西城学籍

图片来自网络

切记一点:好学校,名校,不是把孩子扔进去就可以直接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些金光闪闪的升学率,都是通过无数的习题和测验堆砌出来的。并不是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适合这样的学习生活。

我曾就职于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同事们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当然孩子们也是一个个优秀到让人眼馋,但是他们择校的经历和学习的过程,也都是一言难尽:

我前老板家的孩子就读于一所知名的集团小学,她每天下午一到四点就准备打电话回家鸡娃,先要review孩子一整天的表现,然后用brief工作的口气给孩子brief当天学校的作业和自己增加的英文学习任务。

他们学校的升学率在全区稳居第一,每年的集团联考中,他们班都是第一名。但是她无数次地抱怨:孩子小学一年级,半个学期的数学考卷叠在一起有十厘米厚,每天晚上写作业到十一点。

外人眼里好学校的升学率和各种荣誉,其实都是学生和家长们用无数个夜晚熬出来的。

另一个同事,孩子上的是北京海淀区的名校xx村n小,在班上的成绩数一数二,可是,她竟然在三年级的时候转学了,转到了家门口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

当时我们也是无比惊讶,能上n小,等于半只脚已经踏入了一本,为什么要转学呢?他无奈地说:“学习压力太大了,竞争太激烈,孩子每天回家都直哭,都快抑郁了,搞得全家人都焦虑。我做主了,没必要非得和自己较劲,让孩子轻松一点吧!”

现在孩子已经小学五年级了,我们后来见过这个活泼能说会道的小女孩,完全想象不出她曾经小小年纪被学业折磨地差点抑郁。同事说,自从转学后,孩子心情好了,个子就蹭蹭地往上长,因为作业减少了,压力小了,课后还参加了学校乐队,吹起单簧管来像模像样的。而她的学习成绩依旧优异,并没有因为换了一个学校就落后。

当然,也许留在n小,也会有不一样的发展和机遇,但的确,没有完美的学校,只有是否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学校。同事感慨地和我们说:

“转学时我做好了准备,以后全家都要埋怨我,没想到,现在全家都庆幸我拍板做了这个决定。早晚都要成为一个普通人,我希望她是一个自信快乐的普通人。”

转学并不是一种放弃,反而,能够果断地割舍不适合自己的名校,找到自己能够适应的环境,才是正确的选择。相信多年之后,孩子也会感谢父母的明智之举。

即便是被骂成“不负责”的家长,我还是放弃了孩子的西城学籍

说来搞笑,我身边竟然还有很多朋友,认识许多年之后,才发现:“哇,原来你是四中的!”“你是八中的!”“你是实验二小的!”我也会调侃他们:“你的同学们肯定都是非富即贵,人脉很广啊!”他们都是一脸无语:“别听外面瞎说好吗?大部分人都是那个分母!”

但是,依旧还是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砸锅卖铁地让孩子去成为这个分母,不得不说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但父母们是否真的明白,对孩子教育的投入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对学区房的投入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选择罢了。

不同的家庭,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只有找到合适自己家庭、合适自己娃性格的学校,才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一味追求名校、好学校,认为通过一套学区房就可以解决孩子的学业,绝对是太天真了。

即便是被骂成“不负责”的家长,我还是放弃了孩子的西城学籍

当然了,肯定有很多已经买好学区房的家长不认同我对于学区房的看法,对此我完全理解!因为我自己身边早已经有无数的朋友预见我有一天会后悔。

但是我依旧坚定地认为:与其把金钱和精力花在学区房上,不如花在高质量的陪伴上,和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旅行,一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即便是被骂成“不负责”的家长,我还是放弃了孩子的西城学籍

大薇薇有话说

前不久有位外地读者问到我关于是否要选择学区房的问题:

即便是被骂成“不负责”的家长,我还是放弃了孩子的西城学籍

其实这就是我一直的观点。首先不管买不买,家庭成员先统一意见。很多时候影响教育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家庭关系。同理,影响孩子能学到多少东西的,是亲子关系。

我和我家队友,在育儿上经常会有观点或是处理方式的冲突。但在对待学区房问题上,完全一致,都属于无执念的那一挂。结婚买现在这个房子的时候,对于户籍和学区实在是一点意识都没,就想着在森林公园边挺好,压根没意识到凑巧买在了海淀。

有了孩子以后,才发现原来我家小区门口有所小学呢。再了解到这所小学在海淀属于中不溜还略微偏上那么丁点的时候,觉得特别幸运,这以后接送多方便啊!

至于知名的中X村N小,翠X小学,X一小学这些传统海淀鸡娃名校,我们是压根没考虑过的。守着家门口这么近的小学不去,跑那么老贵的地方买个小破房,我是疯了吗?!

当然,Romi妈在把户口转到通州去的时候,我也劝过她。毕竟是从西城到通州,差距确实也大了点。

虽然我自己对学区房不那么在乎,但好歹我家门口还有个过的去的学校,当时我也打听了一下,对口的几家初中都还行,就一所排名比较垫底的。我安慰自己:我家没那么差运气,几率还是很小的……

我也想过,如果换做是自己,我是否会和Romi妈一样的选择,为了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而离开西城去通州呢?

也许我的答案和Romi妈一样。但是谁知道呢?人只有在身处某个具体环境的时候,才会去切身考虑,衡量后做出选择。

即便是被骂成“不负责”的家长,我还是放弃了孩子的西城学籍

去年我家娃幼升小,机缘巧合,进入了海淀核心区的一所名校。所以我们在学校对面又租了个房。虽然小区老破小,但是我找了个空的三居室,自己重新装修的舒适温馨。

即便是被骂成“不负责”的家长,我还是放弃了孩子的西城学籍

在长期生活的环境上,我和队友都属于不将就的那种人。毕竟环境整洁了,全家人生活都会更高效,幸福感更高。

而这所学校,老师确实非常认真负责。作为家长,我最大的收获,则是结识了娃同学的家长们。我特别想写一篇关于真正海淀家长的文章。绝不是被妖魔化的鸡血状态,而是一群信息获取力一流、会玩、会学、会高质量陪娃的智慧家长。

在网上曾看到过一位家长有些不屑的说:我才不想让孩子成为海淀刷题机器,我希望他们能多锻炼有兴趣爱好,夏天研学冬天滑雪,能多出去见识,生活里不只是学习的。

作者给他的回复是:你说的这些,真正的海淀家长都在做。

所以,名校一方面是因为有名师,有好的管理,另一方面,更是因为聚集了教育理念相同的家长们。要不怎么会有杭州鸡娃小区,生生靠着家长们的力量,推高了小区房价呢?

我之前有一位同事,为了孩子,买到了中X村N小的学区房。但到了孩子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突然顿悟,跟我说:

我终于知道好学校到底牛在哪了,老师是一方面,更是牛在家长……我这种以为进了好学校就高枕无忧的,实在太幼稚了,没系统没规划,娃的学习习惯和状态,真的是很大差别。

所以,我依旧不主张全家倾其所有降低生活质量,或是大大加压的去买学区房。因为你的生活状态,孩子一定是会耳濡目染的。为了孩子而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但前提是,尽量让日子能过的轻松一点,彼此都好一点。

毕竟,无论什么学校,都会有负责的好老师,也都有可能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作为家长,我们无法左右校方左右老师,能把握的只有自己和家庭。相比在什么学校,也许我们来自我审视,看看家庭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土壤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西城   通州   家长   孩子   升学率   学区   海淀   学籍   名校   户口   我家   小区   环境   小学   家庭   学校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