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氏古迹」周村梅家胡同的老房子

「梅氏古迹」周村梅家胡同的老房子

这条胡同叫做梅家胡同,是周村古商城的大街东边的保安街上的许多胡同之一。

保安街曾经叫做下沟街和福鹤街,北起现在的新建路,南至丝市街口,再往南才叫做保安街,后来从北头新建路起一直到南头棉花市街的这条南北街就统称为保安街了。保安街如今也已经进行了开发,街道比原来宽了,路两边的老房子也基本都没了。

过去保安街路东由北向南依次有马家胡同、尚家胡同和劳家胡同,路西则是旗杆胡同、电话胡同、梅家胡同、石家胡同和新街。梅家胡同就是保安街路西由北数的第三条胡同了。

如今,保安街两旁的胡同仅剩三条:旗杆胡同还剩了半截;梅家胡同基本完好,但是胡同里老房子基本都没了;新街还在,但老房子也拆了一半多了。保安街上其他的胡同都已经变成了记忆……

「梅氏古迹」周村梅家胡同的老房子

梅家胡同里过去有好几处好院子,现在仅剩下胡同口路北的这一个门了。

「梅氏古迹」周村梅家胡同的老房子

这个门里,过去曾经是中长行小学的一个分校,院子里四面房子都是教室。

1957年,笔者上小学,就是在这个院子的南屋的教室里开始读一年级,也就是图中那扇铁门的红砖房子。

我们的第一任班主任老师,是个女老师,叫崔文轩,信仰上帝,信奉独身,直到文革时,年老了才找了个老伴渡晚年。崔老师人极其和蔼,非常有亲和力,深得学生爱戴;教学极有耐心,不仅教书,亦在教人;母性光华如同圣母,亦师亦母,我辈从她那里得到多多的关怀呵护受益匪浅。

「梅氏古迹」周村梅家胡同的老房子

这个院子的对面,过去是一个大场子,被当作中长行小学的操场。操场的西边是一个土台,充做会议或演出的舞台。操场有一篮球场,整个操场是土的地面,春天大风刮起,学生们在操场上玩,扑腾的尘土飞扬,一个个都变成了小鬼,就算是这样,我们还是珍惜课间的时间,忘情地在操场上嬉戏打闹,非等到老师手摇着铃铛催促多遍,才匆匆跑回教室上课。

「梅氏古迹」周村梅家胡同的老房子

这就是我们曾经的教室。从1957年冬至1959年夏,我们在这间房子里上了一年半时间的课,在这里开始了知识的启蒙,在这里度过了大炼钢铁的时代。

1957年入学还不是正式的小学,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学前班,我们学习的是汉语注音,“ㄅㄆㄇㄈㄉㄊㄋㄌ”,今已辨认不全。

58年暑假后开学,国家推广拼音字母,重新开始学习“bpmfdtnl”,当时老师也是从头学起,想法子唤起我们的学习兴趣,记得对字母“ù(就是U上面加两点)”的用法,就编成顺口溜:“衣瓦鸭,去疙瘩”,所以到现在用到这个字母仍然记得如何准确的使用。当年的推广非常有力,使我们打下扎实的拼音基础,直到现在,对于拼音依然运用自如,六十多了,电脑上打字丝毫不怵。

1958年,中央提出大炼钢铁,十五年“赶英超美”,全国热火朝天一派狂热,遍地开花到处是土高炉。我们年纪虽小,也停课投入其中。人小不能直接参与炼钢铁,也不能去运输,任务就是粉碎铁矿石、石灰石和焦炭。我们主要劳动地点是银子市南头现在的大染坊所在的大院子里,过去这是一个染坊,场地空旷,竖起几只高炉,燃起日夜不熄的炉火。

我们人手一把铁锤,还有带木把的铁圈,一只手用铁圈框拢住矿石,另一手举锤子使劲砸开。最难砸开的是矿石,石灰石和焦炭就容易得多了。当时天寒地冻,我们戴着大人用的有橡胶涂层的线手套使不上劲,只好光着手干,震得手上裂了许多深深的口子,每砸一锤都疼得要命,血流出来马上就冻结了,再砸就又震裂。

那年我被评为大炼钢铁的积极分子,到工人俱乐部参加了区里的大炼钢铁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会上得的奖品是两支带有橡皮头的铅笔,两个带有漆面的软面抄,一条白毛巾和两盒蛤蜊油。这蛤蜊油就是用蛤蜊的空壳装上润肤的有香味的凡士林软膏,这在当时可是好东西,手上的裂口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铅笔和软面抄向同学好一通炫耀,蛤蜊油则与同学分享减少了疼痛。

转眼间,五十多年过去,往事依稀,恍若眼前。老房子还在,我们却都老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胡同   街路   铁圈   蛤蜊   高炉   石灰石   旗杆   积极分子   焦炭   古迹   操场   院子   保安   教室   老师   小学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