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余姚县令(一)从县令到县长,看古代县政府的管理机构和体制

县的名称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的金文,县发展到春秋时期作为边防重镇直接受朝廷控制,至战国时期郡县制的推行使县级行政组织成为历史上最稳定的基层政区,其相应设置的县行政长官也就成为古代职官系统中最稳定的基层官吏。县行政长官作为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的基层官吏,其官称从出现两千多年来几乎不变, 基本是县令(长)变到知县,至今仍叫县长。

从秦汉至明清的整个古代社会中,县政府的管理机构与官员数量总的看来是比较少的。虽说魏、晋、南北朝时代官多,有“十羊九牧”之说,但主要是从官与民的整体比例上形容而言的,亦有些夸张的味道,并不完全是讲县一级政府的机构臃肿和官吏庞杂。唐朝之前的历代县衙基本上没有什么内设机构,只设置有几个为上级政府职能部门对口服务的基层干部,职务称之为“列曹”。唐、宋以后,县衙门的内设机构亦很简单,只有与中央的行政管理机构——“六部”相对应而设置的几个办事部门,即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官员职务和吏员编制的执行纪律十分严格,一般都是由中央政府统一下达,地方各级政府均无权增减。


县政府的体制简单明了,就是县令负责制。秦代在令、长之下设县丞一名,以主文书、仓库和监狱。又设县尉一名,专管武事,皆由中央任免。此后历朝历代几乎没有大的变化。到了清代,为了清晰行政首长的责任边界,以避免扯皮掣肘,县一级政府设置“县丞”“主簿”(相当于副手)两个副职的,仅限于那些国土面积比较大,人口比较多,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比较重要的大县。也就是说,全国绝大多数县只有“知县”一个领导职位。


由于古代县政府实行的不是集体领导制度,而是由皇帝直接授权给县令或县长独自负责,加之除了县丞、县尉等极少数官员属于朝廷任命并具有国家干部身份之外,县政府组成部门与其他官吏一律没有国家规定的编制,均由县令自由“辟除”。


所谓“辟除”,就是县令根据县域行政实际需要和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自己物色吏员来组织政府,身份与编制不需要中央政府承认,只要县政府有钱支付俸禄就行。他们的秩禄水平一般都在百石以下,俗称为“斗食少吏”。由此可见,县级政府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官员数量极少。这个局面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农业生产很难有较多剩余来支持上层建筑大力运转也有直接关系,因此,政府的构架不得不控制在很小的限度内。


在周朝时一县长官称为县正,春秋时代则称为宰、尹、公等。秦汉时,县拥有万户以上者称"县令",不满万户者称为"县长"。唐代,设有县令、县丞、主簿各1员,尉2员等;宋代,设知县事(简称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尉(从九品);


元代,设达鲁花赤(蒙古人任)、县尹(为副)、主簿、县尉、典史等;明代,设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等;清代,设知县1员(正七品),县丞1员(正八品),典史、教谕等。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称县知事;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县长, 中共执政后依然称为县长。

历代余姚县令(一)从县令到县长,看古代县政府的管理机构和体制

馀姚县首席地方长官,在汉、三国及魏晋年代,被称作馀姚长或馀姚令。其中朱然任馀姚长,在公元200年,即孙策亡故、孙权统事时。可以看到,三国及三国之前,对县一级长官称作“长”,晋时遂改称“令”。


东汉:陶谦父


东汉末,陶□,陶谦之父,生平不详。《吴书》曰:谦父,故馀姚长。谦少孤,始以不羁闻于县中。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儿童皆随之。陶谦少年时以不羁闻、敖戏无度。按陶谦卒于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寿六十三。故可考其父任馀姚长时,当在公元140年左右。


三国:朱然、朱桓、吕岱


朱然:孙策死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那一年,十九岁的孙权继位,封吴将朱然为余姚长。朱然上任后,始筑城池,建县衙于秘图山前。


嘉泰《会稽志》:吴朱然尝与孙权同书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馀姚长。时年十九,后廷山阴令。


朱然身材短小,但智略过人,战功卓著。由于当时战事频繁,朱然多数时间在战场军营,在余姚日子不多,政绩无考。作为军人出身的朱然,他首先看中余姚地处浙东要冲,可以控制越东,是战略上的重镇,乃决定在姚江北岸,临江构筑城池。始筑的县城较小,周围仅一里二百五十步,处于龙泉山之东,尚未将龙泉山包裹在城内。朱然后迁山阴令、临川郡太守,封折冲校尉、偏将军。他位尊礼隆,内修廉洁,朴质无华,治军严明,卒年六十岁。


朱桓:朱桓上任后,正好遇上瘟疫,荒年缺粮,粮价上涨。朱桓分派正直官员救灾,并亲自抚恤送医送药,施舍粥饭。


嘉泰《会稽志》:朱亘为馀姚长,遇疾疫,谷食荒贵分部良民隐视医药飧粥相继,士民感之。


朱桓性格高傲,耻于为人所驱使,每次临阵交战,统率军队不得自由控制,就会埋怨激愤。然而,朱桓轻财重义,记忆力超好,见人一面,几十年不会忘记,部下一万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朱桓都全部认识。喜欢供养士卒,赡养亲戚,俸禄家产,都分给他们一同享用。朱桓病重的时,全军营都十分担忧。朱桓病死后,部下不论男女,无不痛哭。又因为家里没有财产,孙权赐五千斛盐来处理丧事。


吕岱:三国时东吴名将,初为郡县小吏,汉末避乱南渡,投效孙权帐下,先任吴丞,后升余姚长。在余姚,他招募了千余壮士,编练成一支劲旅。公元211年, 他凭借这支部队,镇压了会稽、东冶等五县冶铁工人起义,被封为昭信中郎将。从此开启了他南征北讨、开疆拓土的戎马生涯。他为政清廉,历年薪俸不敷家用,孙权知道后,以此为典型, 教育群臣。


嘉泰《会稽志》:吕岱处法应问,甚称权意,召署录事,出补馀姚长,召募精健,得千馀人。


(作者:蔚蓝色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余姚   县令   县政府   山阴   县长   龙泉   县尉   县衙   知县   官吏   中央政府   管理机构   历代   公元   官员   体制   古代   行政   政府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