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聪:在 建 水

李本聪:在 建 水


滇南,明清时期建过府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广西府(泸西),另一个是临安府(建水)。这里历史底蕴深厚,这里是文献名邦。30年前,我在这里的师范学校进修,慕其名,一个周末,专门到孔庙去参观。在杏坛前,朦朦胧胧中,有一种感觉,我读书应该志在圣贤,我教书也应该志在圣贤。在拜谒了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后,想读《论语》的心理强烈地泛了起来。

回来后,我第一次拜读先师的语录。万余字的经典,我读了很长一段时间,懂了一些,但许多没有懂。不怕的,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会再一次,再三次地向先师请教的。后来也确实证明,中国古代经典中,我读得最多的就是她了。如今,我指导我孙儿读的国学第一本书,也还是她。很奇怪,有些遇见,过眼云烟;有一些遇见,恰恰相反,会在你一生中发挥作用。我在建水遇见了孔庙,第一次思考孔子,就是这样。

第二次去建水是开会。20年前,《云南教育》的组稿会在这里召开,我受邀参加。会议间隙,总是要在这座南方小城走走的,孔庙仍然是必去之地。一群读书人,去见见祖师爷,寻找中国文化的源头所在是情理中的事情。改革开放,中国已经逐渐富裕起来了。孔庙原来坍塌毁坏的地方,修葺一新。我慢慢地走,朋友们陪着。这占地114亩的庙宇,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的孔庙,全国第二。我在这里流连了一个下午,亦观赏亦寻找亦思考。

秋天已经来了,学海里的红荷花还有几朵在开放,顽强地想把夏日留在这里。可惜,雁过横塘的叫声已经传来。大成殿是圣人享受朝拜的地方,孔庙东庑奉祀先贤先儒七十四个。其中除了孔子有名的学生外,还有历朝历代的大儒,比如韩愈、范仲淹、朱熹、王守仁。他们活着的时候,相互远隔数百年,身后却聚在一起,安享读书人香火膜拜。我在想,古代的孔庙究竟是庙宇还是学校?若说它是学校,这里梵音梵乐虽然没有,但钟鼓声中,祭祀是必须的功课;若说它是庙宇,古时的秀才、举人、进士、状元郎,都是从这走出去的。不想了,知道了,这个建筑群是庙和学兼而有之的地方,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传承地了。

其实,我对古代城楼的全部印象,就是在建水朝阳楼上建立起来的。在这座600岁高龄的楼宇里,我听过临安小调,品尝过这里的小食。只是小食的名字全忘了,小调的名字也说不上来了。我也在落日余晖中,远观和近看过这座城楼,震撼之余,我的思古之情悠悠不绝。站在城楼的简介前,这样的文字映入眼帘:楼三层,由48根合抱粗的大木柱和许多粗大的楹梁接合形成架构,再以砖石砌成城墙及城门。楼高24.5米,进深12.31米,面阔26.8米,面积414平方米。五开间,三进间,迥廊周通,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在顶层檐下,东面悬有清代书家写的“雄镇东南”几个大字。西面悬摹唐代书法,集草圣张旭“飞云流霞”狂草榜书。

我对地方历史,情有独钟。坐在宾馆里,我翻看旅游景点介绍的书册发现,远在唐代元和年间,南诏国就在这里修建城池了,只是筑的是土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原来土城基础上改建成砖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上各建楼三层。清顺治丁亥年(1647年)南西北三城毁于战火,唯东门朝阳楼完好无损,保留至今,实在是个奇迹。历史是厚重的,我横看地上的景观,我又纵看历史的景观。当我从这里离开的时候,多少也会带走些厚重。

朱家花园,这栋清末宣统年间留下的老宅子,被人称为滇南大观园。那时我的腿疾尚不严重,从后门走进去,又从前门走出来。我在天井里徘徊,在古戏台前长坐。天还是旧时的天,云还是旧时的云,我眼前的庭院一如当年。那口老井的圆形石栏,留下提水绳索磨出来的深深印痕。可外面奔驰的车辆,着装鲜艳的行人,还有拿着薯条、可口可乐的孩子们,无一不在说明,朱家的族人也随清风远去。一个又一个新岁重叠,封建王朝灭亡了,民国的旗号已经从城头撤去……

去年来建水,儿子带着孙儿走进朱家花园,我在停车的地方开着电动轮椅走了走。“雕镂玉砌应犹在”,不是应犹在,而是如故安好,朱颜也没有改变,反是变得更加鲜艳和夺目了。他们进去了一会便出门来,说:“一栋老房子,没有什么看头。”我很不以为然,孩子,不是没有什么看头,你去多读书点书吧,否则即使进到故宫,还不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老房子。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块,每一根廊柱都蕴含了历史的沧桑,只是你怎么来看的问题。

翰林街,听听名字,就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就感到这名邦的底蕴。我从街头走到街尾,慢悠悠地走,好在是人行道,不担心车来。边走边用眼光摩挲街两边的客栈、商铺、民居。一个低矮的门洞,悬着块金匾,有一字隐藏屋檐下。我让儿子去看看,他回来说:“夫第”,我说不对,不是“夫第”,你再去看,是“大夫第”。儿子偏着头细看,果真是大夫第。当年这房子里,曾出过一个朝廷高官。思绪不断跳跃,我在寻找现实的凭据;想穿越时光,回到过去,仰望翰林的遗风。这条街上,仅翰林就出了三个!他们是廖大亨、佴祺、钱正圜。这些人啊,在属于他们的时代,像天上的星宿一样明亮。只可惜,历史的沙尘积覆,一切已经暗淡和远去了。

孙女说她饿了,我们去吃碗草芽米线,然后驱车返回泸西。再见,这座文化的城市。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建水   土城   临安   孔子   泸西   先师   孙儿   孔庙   小食   朝阳   城楼   翰林   庙宇   地方   旅游   历史   李本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